218崩盤後,正式反彈開啓是325,4月初有波調整,然後4月中旬開啓第二波反彈。但就指數來講,有像樣反彈的只有創業板指數,主要原因是這個裏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茅”資產,一醫療,一新能源(注:寧德時代屬於工業板塊)。這波崩盤是茅族,反彈也是。
325反彈至430,創業板指數反彈幅度大概17個點,但那些有代表性的“茅”,漲幅遠遠超過這個,比如白酒裏的汾鬼、捨得、水井坊,啤酒裏的重啤,醫療裏的疫苗、通策等。
五一假期歸來的今天,是創業板指數反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一度跌超4%,收跌2.48%。
在股市混得久,許多人應該聽過一個説法,美股那邊叫“Sell In May and go away, but remember back in September”,翻譯就是五月離場,九月歸來,港股叫“五窮六絕七翻身”,大概是説5月、6月行情好的概率偏低,建議離場。
巧合的是,今年進入5月份後,美股、港股皆有不穩的架勢,A股前幾天休假,休完第一天就被當頭一棒。
一個問題自然而然,是不是又到了五月離場的時候了?
1貴是原罪今天A股茅族大跌,找原因的話,大概兩個。
一個是疫苗股被爆捶,導火索是拜登宣佈放棄疫苗專利。疫苗股在創業板指數里的成分不低,直接帶崩了創業板指數,影響了市場繼續做多茅族的情緒。
另一個原因是納指和恆生科技指數已經開跌,尤其是科技和醫療板塊。
納指,恆生科技,茅族,一根繩上的螞蚱。這三個指數里面起決定性作用的成分股都是公認的好公司,但都估值不便宜。
218崩盤前,對它們有一個説法是,好賽道可以為所欲為。相對來講,納指的賽道股,比如那幾個坐鎮的大哥,估值還沒有那麼任性,為所欲為,所以它是這三個指數里218以來最先新高的,茅指數反彈尚可,恆生科技最無語。
218崩盤後,基本上大家只認為是估值問題,基本面沒變。這讓它們,儘管處在不同的市場,但有了一個共同的敏感點:貨幣流動性。
5月4日,納指大跌1.88%,一度跌近3%,市場把鍋甩給了耶倫,主要是耶倫説“為了確保經濟不會過熱,可能需要提高利率”,後面耶倫進行了補救,稱自己並非預測或者推薦美聯儲加息,但納指依然沒有被撈回來。
我去看了那晚的數據,更龐大的美債市場比股市更能反映市場對耶倫言論的看法,那晚美債收益率是跌的,表明市場只當耶倫的話是對利率機制的解釋,並沒有想太多。
但股市卻崩了。
就像今天的疫苗股,我看到好幾個券商研究員進行了補救,稱影響有限,邏輯也挺有道理的。但是,該崩還是得崩。
貴是原罪,便宜是硬道理。
原罪需要非常好的邏輯去救贖,一有瑕疵,短期的殺估值就發生了。
個人看來,這裏説明的一個問題是,目前並沒有系統性風險,只有時間的朋友與高估值的矛盾。看道指,悄悄地挪,又挪上新高了。
2分裂行情市場有三個變量重要,基本面、流動性、估值,以前説過,這三個變量兩個好,都有交易機會。
市場板塊,我自己簡單粗略分,分三塊,高估的賽道股、週期股、大金融。
當前來講,週期股與大金融取了兩個變量,基本面向好(或者在向好的路上),估值不貴,所以有沒有流動性的支撐不大重要,只要不是非常急的收緊。但它們的麻煩是,週期股早晚有周期,大金融成長性不足。
賽道股取了基本面,但估值不好,然後它們還有一個誘惑是,有格局,是時間的朋友。這就讓市場難以捨棄它們,但高估值又讓市場對流動性風聲鶴唳。
這些特點造就了當下無論是美股,還是港股,還是A股,都出現的分裂行情。
比如看納指搖搖欲墜,但道指卻在新高,5月4日看着納指大跌,其實美股大面積上漲(7000多家上漲,4000多家下跌)。
相對來講,納指的賽道股沒那麼為所欲為,所以看過去,它們短期分裂後,又重新走向一致。這次我個人看來,還是會走向一致。目前並沒有看到系統性風險,向好的經濟+低利率環境,再加納指那五個大哥的估值過得去,維持之前的看法,我覺得即使是當前的納指,在沒出現新的負面變量前,下跌空間有限。
更分裂是賽道股為所欲為的港股、A股(中概股也在此列)。比如A股上週,賽道股大漲,對應的卻是要命3000,而今天,賽道股暴跌,其實上漲的股票有60%。
所以,要不要五月離場,取決於手上的票處的位置。部分賽道股,比如我比較熟悉的白酒,我並不相信它們可以短期內集體新高。之前説過,如果此處不再殺波估值,我做好了未來2-3年內震盪的準備。目前反彈的幅度是足夠的,4月過後進入信息真空期,這個位置繼續推高的可能性偏低,遇到點負面事件崩盤更可能發生。
3五月離場的説法靠譜不?因為五月離場的説法挺普遍的,今天我拉了一下數據來驗證。
下圖是1980年-2020年幾個指數每個月的平均漲跌幅(注:上證是從1991年開始)。可以看到,納指並不存在五月離場,標普6月一般,恆指存在明顯的七翻身,上證指數也不存在五月離場。
當然,上證的這個5月數據有異常值,1992年5月漲了177%。
看2000年-2020年數據(注:滬深300是從2002年開始),這個時間段,除了納指,其它幾個指數出現了明顯的“五窮六絕七翻身”。五窮前的4月幾個指數都表現非常好,可能跟財報季的刺激有關。後面8月、9月又相對較差,所以美股説的五月離場,9月歸來,是有這個現象。
如果看上漲概率的話,恆指真的呈現非常顯著的“五窮”特徵,2000年-2020年,21年裏僅6年5月份上漲,上漲概率只有28%,其它不顯著。
我們把創業板加進來,看2010年-2020年數據。這個時間段,除了創業板5月表現還不錯,其它幾個指數5月、6月都非常一般,7月翻身,8月,9月又一般。
看上漲概率,恆指真的非常誇張,11年裏,僅2年5月份上漲,上證指數5月份只有4年上漲,上漲概率36%,其它指數5月上漲的概率都超過了50%。6月納指、滬深300、創業板的上漲概率只有45.5%,其它都超過50%。
可以看到,從上漲概率來講,除了恆指,並不呈現明顯的五窮六絕,但從平均漲跌幅看,5月、6月確實表現一般。這或許説明,這2個月大漲的可能性偏低。
4結語總結一下,當前沒看到系統性風險,依然是時間的朋友與高估值的矛盾。在低利率環境+向好基本面,再疊加賽道股高估值與模糊的央行措辭,繼續分裂的行情是大概率。所以五月離不離場取決於手上的股票在哪個區間,關注個股比關注整體市場,要重要得多。
從過去的數據看,5月、6月市場整體表現一般,尤其是港股,存在非常顯著的五窮特徵。所以,對反彈力度足夠的賽道股,減點倉位,降低風險也是可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