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資產規模已超萬億 券商財富管理揮刀向基金

  麥肯錫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10%左右,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30萬億元人民幣。

  如此巨大的藍海市場吸引着眾多金融機構“跑步進場”,以搶佔市場份額,謀求戰略先機。這其中,各大券商早在2017年左右就開啓了向財富管理轉型的佈局。近年來,隨着中小券商逐步加入轉型隊列,目前,證券行業探索財富管理業務的路徑已趨於多元化。

  與此同時,券商財富管理轉型對金融科技的依賴度與日俱增。

  粵開證券首席海外市場分析師、非銀金融負責人李興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自2019年證券行業平均佣金率首次跌破萬分之三後,2020年繼續下滑,國內證券行業財富管理轉型逐步提速,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金融服務。而金融科技是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推進器,在客户分類分層和開展智能投顧等財富管理各個業務步驟均發揮較大作用。

  變局:行業差異化凸顯

  無論從內部業務升級的需求,還是外部環境變化來看,“靠天吃飯”的傳統經紀向財富管理業態轉型,已成為券商不可迴避的發展趨勢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券商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將是證券行業全面發展的難得機遇。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方,券商旗下的主要業務往往與市場行情高度綁定,尤其是以往貢獻了較多手續費收入的經紀業務,極易受到市場行情的影響。同時,近年來,券商經紀業務佣金收入持續下滑成為不爭的事實。疊加國內市場湧現出大量財富管理需求,嗅覺敏鋭的頭部券商最先啓動了財富管理轉型佈局,探索從單一的賣產品轉向提供資產配置服務。

  記者梳理上市券商年報發現,在不少券商的2020年年報中,財富管理已經代替經紀業務成為業務架構的一員大將。

  在業務形態上,按照大型券商的界定,財富管理業務通常包括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代銷金融產品、資本中介業務。同時,投資顧問服務、資產配置能力是各大券商所強調的發展方向。

  從效果來看,藉由龐大的客户基礎,頭部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已初具規模。例如,據各家券商2020年年度報告,截至2020年末,中信證券財富客户數量為12.6萬户,資產規模為1.5萬億元人民幣,人民幣600萬元以上資產高淨值客户數量2.7萬户;招商證券財富管理客户數達45.4萬户,同比增長28.50%,財富管理客户資產規模達 1.37 萬億元,同比增長 47.31%,高淨值客户數達 2.41 萬户,同比增長 53.71%。

  此外,代銷金融產品方面,2020年,各大券商金融產品代銷規模也出現了明顯增長。

  需要提及的是,獲取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資格,亦被視作券商開展財富管理業務的支點之一。“近期證券公司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業務開展如火如荼,試點券商逐步實現對客户進行賬户管理式的”買方投顧“,以客户資產管理規模為收費基準,有望實現客户與公司雙贏局面,加速證券行業發展。”李興談道。

  難點:實現知行合一

  另一方面,券商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的過程中,也面臨業務協同、客户精準分類等難題。

  在李興看來,目前我國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處於初級階段,需從提高客户分類精度、提升資產配置能力和增強內部協同入手。

  “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關鍵在於獲客和活客,首先獲取大量客户資產,然後活躍客户進行投資交易創收。在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帶來行業佣金率下降的趨勢下,券商應該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提升證券經紀業務市場佔有率的同時,推動營業部從通道業務向財富管理和綜合營銷渠道轉型,將營業部打造成為公司全產品銷售的渠道和平台。”他進一步談道。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日前撰文指出,券商近年在財富管理領域異軍突起,部分券商致力於將財富管理作為戰略業務板塊打造,這源於原有經紀業務的轉型發展以及全社會財富管理需求的有效釋放。

  “當然,券商在財富管理上還存在產品服務不全面、專業隊伍不健全等問題,未來需要發揮投行+財富管理的優勢,提升能力,完善產品服務,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競爭力。”

  今年2月,中金公司管委會成員、中金財富證券總裁吳波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傳統券商營業部和銀行網點類似,一個網點就是一個席位、一個牌照。這曾經是券商的資源,反過來現在也成了券商行業改革裏最難觸碰的利益。

  吳波透露,現在很多公司都試行“雙算”,但一線營業部還是“捂着”自己的客户不肯分享。以客户為導向,具體在執行上如何實現知行合一,實現客户分層、服務分層、團隊分層,這是目前行業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但吳波在這次採訪中也提到,“財富管理到最後,其實是基於客户的需求去定製適配的解決方案,這似乎看起來是詩和遠方的事情。但短期對客户來講,在資管新規之下,剛兑的產品資金池沒有了,銀行理財2%~3%的收益又跑不贏通脹。當客户要將資產轉移到資本市場去配置淨值化產品的時候,券商的專業知識和圈層認知將成為最大的優勢。”

  談及券商向財富管理轉型的路徑探索,李興建議,對於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而言,可以借鑑美林證券的全面投資顧問服務模式,發展重心轉向財富管理。

  對於中等規模券商而言,可以參考嘉信理財從折扣經紀商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型的成功經驗,通過技術革新、產品創新聚集客户,加強客户精準分類,深入挖掘客户需求。

  對區域性券商而言,可以借鑑億創理財的互聯網發展模式,通過發展互聯網技術和併購同類型競爭者降低交易成本,為客户提供更低價的交易服務,客户營銷方面可以參考美國區域性投行採取的社區營銷模式,結合區域內產業資源特點,為區域內客户提供精品化經紀業務服務。

  趨勢:金融科技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手段不斷進步,以及券商持續加大信息投入的背景下,業內普遍認為,金融科技將成為助推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重要力量。

  根據年報數據統計,目前已披露2020年信息技術投入情況的24家上市券商,過去一年合計投入金額高達114.48億元,其中,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的信息技術投入費用均超過10億元。

  華泰證券在2020年年報中提到,近年來,證券公司積極把握科技發展新趨勢,通過金融科技應用創新全方位賦能財富管理業務價值鏈各環節,構築平台化、體系化的財富管理服務新模式,實現集團內外部資源協同、整合和共享,不斷優化客户體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有效提升證券公司對客户提供專業化、智能化、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效能。

  該公司認為,隨着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業務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已成為驅動金融生態演化的基本力量和構建證券行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深挖數據潛在價值,為客户提供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是證券公司實現數字化轉型、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在助力證券公司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將助推證券行業向多元化的財富管理模式轉型。”李興也談道。

  另一方面,在資產管理端,券商加碼公募業務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僅最近一個多月內,就有中信建投增持中信建投基金股權至75%;國泰君安增持華安基金股權,持股比例由20%上升至28%。不僅如此,4月20日,國泰君安集團全資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收到了證監會換髮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這意味着,國泰君安資管正式獲准開展公募業務。

  李興表示,近年來券商積極申請公募牌照或是增持公募基金股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公募基金為券商提供業績增量。2020年公募基金業績亮眼,多家基金公司淨利潤超過10億元,易方達基金2020年淨利潤更是達到27.5億元,持有公募基金股權對券商業績貢獻不容忽視,2020年多家券商系公募基金對持股證券公司利潤貢獻超過10%,如銀華基金股東第一創業利潤貢獻超過26%。

  其二,公募基金業務助力券商財富管理轉型。財富管理業務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管理(資產),而公募基金牌照在豐富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的同時,還可以與券商本身的營銷渠道和投研能力相結合,通過業務協同為客户提供更好的財富管理服務,加速券商財富管理轉型。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38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公司資產規模已超萬億 券商財富管理揮刀向基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