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埃及經濟為什麼可以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回暖

特約撰稿 鄭蓉

10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中東和中亞地區經濟展望》的更新報告。報告顯示,埃及是今年中東和北非地區實際GDP將實現正增長的唯一國家,預計增長率可達3.5%。此外,IMF還將埃及列入佔全球總產值83%的30個最大經濟體之一。

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大規模暴發以來,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貿易、旅遊和外匯流入情況惡化,包括埃及在內的中東、北非和部分中亞地區國家2020年第一季度實際GDP同比萎縮了5%。作為今年中東和中亞地區僅有的三個不會萎縮的經濟體之一,疫情重壓之下,是什麼讓埃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率先實現經濟突圍?未來疫情走勢對埃及經濟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疫情衝擊經濟 埃及不能倖免

2月14日,埃及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月至6月期間埃及疫情逐步發展,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高峯時曾接近兩千。從3月底開始,埃及實施了嚴厲的防控政策,包括加強出入境管理,實施“封國”“宵禁”政策;關閉工廠、限制店鋪營業時間;停止教育、宗教和商業等聚集性活動等。在政府的積極防控下,埃及疫情從7月份開始逐漸得到控制,新增日增確診病例從8月份開始出現明顯下降,甚至一度降至兩位數,近期穩定在一百多例。

作為中東、北非地區開放型市場經濟的典型代表,開放型市場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埃及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大。疫情肆虐全球,埃及與多個合作國家間的經貿活動鋭減。內外雙重壓力之下,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石油、旅遊、蘇伊士運河和僑匯均受到一定衝擊。

疫情導致全球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全面萎縮,受影響最直接、最大的就是旅遊業。埃及由旅遊帶動的服務業產值約佔GDP的50%,由於全球範圍的“保持社交距離”、關閉邊境等舉措,埃及旅遊業在損失慘重。國際旅遊協會3月份發佈的數據估計,在3月之後的10個月內,埃及每個月旅遊收入將至少損失10億美元。埃及國際合作部部長瑪沙特認為,埃及今年的旅遊收入將至少下降80%。其次,國際原油市場不振,歐佩克原油減產協議進展不順,引發國際油價暴跌,本已低迷的天然氣價格也進一步下跌,受此影響,埃及天然氣出口收入也遠遠低於此前預期。此外,國際能源價格暴跌還導致在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產油國的埃及僑民、工人匯款大幅減少。

埃及計劃部發布的GDP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因疫情影響,埃及經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負增長,剔除價格因素後,實際GDP同比下降3.1%,較上季度下滑7.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滑了8.3個百分點。

抗疫舉措得當 經濟率先回暖

新冠疫情對埃及經濟各方面帶來的打擊如此嚴重,以至於埃及政府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不得不在6月底宣佈結束宵禁,並且逐步復工復產。

政府投入大量財力抗擊疫情、保障國民生活。據報道,埃及政府撥款1000億埃鎊(約合62.5億美元)用於抗擊新冠。保障國民生活和復工復產,包括:降低工業用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立即釋放出口補貼欠款,通過銀行融資計劃為旅遊業和房地產業提供支持,等等。此外,埃及人力資源部9月向近40萬名工人提供了6.98億埃鎊(約合45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埃及社會保障部宣佈,今年將免除110萬困難學生的學費,豁免總額2.8億埃鎊(約合1800萬美元)。

恢復國際航班,重啓旅遊業。旅遊業一直是埃及經濟的重要支柱。7月1日,埃及重新開啓因疫情防控而關閉了3個月的國際航班,並重新開放了包括吉薩大金字塔在內的主要旅遊景點,使旅遊業逐漸復甦。

開闢農產品出口新市場。疫情期間,埃及開拓了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亞等國在內的7個果蔬產品出口新市場。埃及中央植物檢疫總局局長艾哈邁德·阿塔爾表示,新市場的開闢、新出口制度的實施,加上在更嚴格的質量標準和檢疫要求,埃及農產品出口量大幅增長,與去年相比,今年葡萄、大蒜、草莓和豆類的出口量甚至明顯增加,增幅達10%-30%。

尋求國際援助,加強國際合作。自疫情暴發以來,埃及主動尋求世衞組織、世界銀行、伊斯蘭銀行等的國際援助,並與中國等國積極開展防疫合作。其中,中方向埃方提供了多渠道援助,包括最新的新冠診療方案及防控措施,投產中埃合作的口罩生產線,合作開展中國研製的疫苗臨牀試驗,等等。截至目前,埃及已有3000多人志願接種中國疫苗。在經濟合作方面,作為“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埃共建的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吸引企業85家入駐,累計銷售額達17億美元,直接幫助埃及逾4000人就業。

經濟改革計劃增強了埃及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埃及經濟能夠突圍並較為迅速回暖,還得益於埃及政府自2016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改革舉措。2016年,面對經濟增長緩慢、公共債務增加、國際收支狀況惡化和外匯嚴重短缺等問題,埃及政府出台了刺激經濟增長的許多新規和措施,包括:發佈“埃及2030願景”,與IMF簽署了一項12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穩定金融市場,提高税收、推行税改、削減物價補貼,推出多個大型建設項目以刺激內需,等等。這些措施大大增強了埃及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

新發疫情仍可能引發埃及經濟波動

有分析認為,埃及經濟在後疫情時代還將持續向好。尤其是,歐洲對輕工業和農產品的需求,將成為埃及企業的發展機遇。埃及2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接近50%,與老齡人口占比較大的國家相比,埃及顯然可以更快地從疫情中恢復。一旦全球疫情形勢好轉,對埃及很重要的僑匯收入部分將再次迎來增長。而且,疫情客觀上將減緩地區內衝突的頻度和烈度,這也將促進區域內各國加強合作。埃及在地理位置、人口結構等方面具有的明顯優勢,將使其自身經濟回暖的同時,還有望帶動整個中東北非地區經濟復甦。

不過,埃及經濟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突圍”,並不表示可以高枕無憂。經濟學家表示,包括歐洲、美洲在內的世界多個地區疫情再度趨於嚴重,這也將使剛剛出現回暖跡象的埃及經濟再次面臨衝擊,政府必須儘早採取應對措施。從埃及自身來説,截至10月23日,埃及現存新冠確診病例再次回升到了千例以上。埃及大中小學已在10月17日正式復課,隨着復工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學校復學,埃及也可能出現疫情回潮和反彈。一旦這種情況出現,有所復甦的埃及經濟勢必再次面臨疫情衝擊的不利局面。

埃及銀行前副行長薩哈爾·達瑪表示,設法吸引外部投資迴歸,以及儘快讓旅遊業重回正軌,是埃及政府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埃及經濟重啓的關鍵所在。埃及政府已經開始為應對經濟再次出現波動而作準備。為應對疫情反覆可能造成的經濟波動,埃及財政部早在9月份就頒佈了新的關税修正案,工業投入的關税最高可削減90%。該修正案還包括對當前關税結構的一攬子調整措施,旨在鼓勵本地製造業發展,增加在埃投資、提高就業、提高埃及生產能力和擴大出口基礎。此外,埃及政府也有意加大創新產業的投入力度,促進經濟結構改革。(作者簡介:鄭蓉,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阿拉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7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察 | 埃及經濟為什麼可以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回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