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帆競渡 養老金融構建新格局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財經

濤聲浩浩,千帆競渡。伴隨個人養老金、商業養老金等一系列政策落地實施,各類資管機構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我國養老金融發展將在2023年繼續發揮潛力。

展望2023年,個人投資者、金融機構、資本市場將共建、共享、共迎養老財富管理的新格局。一方面,居民養老投資選擇更加多元,養老財富規劃意識提升,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長期穩定資金。另一方面,各類金融機構將發揮優勢特長,加大人才儲備,提升投研能力,重塑養老金融領域的商業模式,提升資本市場韌性、活力。

政策春風已至 開局總體平穩

回顧2022年,不少金融行業人士深受鼓舞。這是養老金融政策鼓點尤為密集的一年,特別是2022年4月以來一系列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出台實施,為商業銀行、理財公司、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2022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有望進一步豐富商業養老金融供給。

落地迅速,開端總體良好。據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宋京燕介紹,2022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啓動實施當日,個人養老金開户人數達110萬,截至12月6日開户人數突破1000萬,截至12月25日開户人數已超過1700萬。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總經理曾琪表示,目前工行已經為幾百萬客户開辦個人養老金賬户。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全市場已有129只養老目標基金、7款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被納入首批個人養老金產品名單。多家理財公司已通過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行業信息平台系統驗收,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待名單發佈後可正式對外運營。

作為個人養老金的唯一資金入口,商業銀行枕戈待旦。農業銀行有關負責人指出,為方便公眾辦理個人養老金業務,該行已打通櫃面、移動Pad、手機銀行、微信公眾號、微銀行等服務渠道,搭建起線上線下聯動互通的“矩陣式”服務體系。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賈丹介紹,在中信銀行被允許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之後,該行第一時間甄選了行業頭部公司的養老金融產品。

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表示,各類資產管理人要履行社會責任擔當,長期穩健投資,為投資者創造能夠跑贏通脹的回報,通過長期投資進行資產配置,穿越市場牛熊。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一個多月以來,在增強居民儘早統籌考慮個人養老規劃的意識、通過儲蓄投資提高養老保障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根據中信證券明明團隊的測算,至2035年我國個人養老金規模或達12萬億元。

擁抱市場機遇 協同縱深發展

對於嶄新的一年,業內人士充滿期望。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説:“可以預料,2023年將是我國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歷史元年。”

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看來,個人養老金制度不是速決戰,而是持久戰。潘東表示,若想真正把養老金第三支柱做好,廣泛地、深度地提升個人參與的積極性,養老金開户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投資者服務、投資者陪伴、財富管理、保值增值,以及整個養老金體系基礎設施的建設、政策制度的完善等工作,需要各方一起行動。

在業內看來,系統優化將是2023年個人養老金制度“開枝散葉”的重要工作。“目前,尚有部分商業銀行未完成接入,理財產品處於最後測試階段,基金、儲蓄等產品也只是一部分商業銀行完成測試接入,這些都需要我們和相關參與方更加緊密地配合,共同推進對接工作,持續擴展個人養老金產品,增加羣眾的選擇性。”宋京燕説,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剛剛起步,保證個人養老金信息平台的平穩運行和各方系統有效銜接是工作基礎。個人養老金信息平台與商業銀行、金融行業平台的運維保障機制、數據對賬機制,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

資管機構應管理好養老金。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指出,個人養老金具有“投資期限長、單一金額小、賬户數量多、未來總額大”四個特點,這對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服務和投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用長線眼光,持續投入資源來助力個人養老金事業的發展。

在竇玉明看來,個人養老金事業發展壯大不僅要提供豐富的產品,更關鍵的是要把投資顧問環節做好,產品日常的投資管理也不能“走樣”。金融機構要讓產品風格更加穩定,投資業績更加可預期,減少對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的依賴,更加強調團隊建設和平台支持。

同時,個人養老金產品還要真正實現居民財富保值增值。“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回報,是個人養老金吸引投資者參與、體現長期競爭力的關鍵。”長江養老保險總經理王海峯表示,當前市場利率長期趨勢下行,且長期優質資產供給不足,這都可能導致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收益不達預期,建議相關機構積極探索,通過金融創新獲得更加優質高收益的資產。

適時優化調整 擴大制度覆蓋面

目前,個人養老金制度出台時間尚不足一年,落地時間僅有一個多月,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也才於2023年初啓動。業內人士認為,中長期來看,隨着制度深入實施,市場反饋更加多元,將為養老金融的發展帶來更多優化調整空間。

一方面,要繼續提高居民養老財富規劃意識。記者從銀行基層調研瞭解到,目前仍有部分投資者將養老金融誤解為“老年金融”。對此,中國銀行養老金融部總經理田軍認為,商業銀行在爭取先發優勢的同時,要加強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長期連貫性,通過強化投資者教育和諮詢服務等方式來提高個人養老金客户黏性。

另一方面,要擴大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覆蓋面。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社部原副部長鬍曉義表示,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的階段,要把可及性放在首位,擴大個人養老金的覆蓋面。比如,繼續優化政策,擴展範圍,探索把低齡老年羣體也納入到個人養老金的參加範圍之中。戴相龍建議,擴大税收優惠,提高個人養老金每年投資的最高限額。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還要積極創新產品服務,吸引客户。田軍表示,商業銀行需加強中長期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針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特點,不斷完善業務架構和產品管理體系,提升長期資產配置能力。

田軍建議,商業銀行適時推出不同風險和收益等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組合,基於生命週期提供全產品智能化、定製化的養老金融諮詢服務,逐步整合金融產品,養老醫療和教育等綜合服務,打造一站式養老服務供給平台。針對個人養老金可供選擇產品的種類繁雜、數量眾多的問題,他還建議,在時機成熟時,對個人養老金賬户資金投資方向設置默認投資機制,滿足缺乏投資經驗的人羣需要。

針對個人養老金的投資運行和日常管理,業內也有眾多期望。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曹偉表示,可以借鑑年金的管理模式,通過受託人角色來保證投管人按照客户意願來進行決策。還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銀行理財已經被納入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範疇,期望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銀行理財能夠成為第二支柱的管理人。

深耕特色優勢 實現差異化發展

財富管理方興未艾,養老金融大有可為。展望未來,各類金融機構也將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為養老金融市場做出更大貢獻。

潘東分析,各類機構資源稟賦不同,優劣勢不一樣:商業銀行天然有渠道、有客户服務;銀行理財有大類資產配置優勢,也擁有理財的客户資源;公募基金的優勢在股票投研;保險公司的優勢在養老保障。百花齊放才能推動養老金融事業的發展。

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負責人王宏鶴表示,從客户羣體看,市場需求具有多樣性,比如基金投資者往往能夠承受一定的波動,同一個客户在不同年齡階段風險偏好也會發生較大變化。因此,養老金融需求的形成和轉化可能是收益、風險、期限和流動性之間的平衡。這也給各類金融機構和產品留出了比較大的空間,完全可以實現差異化定位發展。

“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參與、設計、渠道推廣、投資管理、風險管控等方面創新發展,引導保險公司走專業化發展道路,進一步聚焦養老主業,重點發展包括商業養老金在內的各類養老金融業務,積極投身於養老金融市場發展。”王宏鶴説。

對於如何發揮商業銀行的核心優勢,興銀理財總裁汪聖明認為,銀行可以發揮個人養老金賬户管理的優勢,整合體系內外綜合資源,融合線上線下場景,針對養老客户,提供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保險、養老儲蓄、賬户管理、投教宣傳、生活消費、健康管理、法律諮詢等全方位服務,打造一站式養老綜合服務平台。

對於保險業而言,王海峯表示,未來保險業可以進一步發揮長壽風險管理和大類資產配置的能力,通過運用多資產、多策略、多工具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滿足不同收益目標和不同期限資產配置需求的差異化投資建議。此外,保險業可進一步發揮長期投資、康養佈局和大數據等優勢。

“養老金融正在從單純的財富增值需求逐步演化出風險保障、健康養老服務等一攬子需求。保險業在健康養老產業方面做了一定的前瞻佈局,可進一步打通養老金財富積累與健康養老服務之間的聯繫通道,積極為市場中的個人養老金產品提供領取期的服務對接。”王海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