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見證歷史!澳洲鋰礦拍賣價再創新高,碳酸鋰又要瘋漲?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財經

  週二鋰礦板塊迎來大漲,並引領新能源賽道集體反彈。截至收盤,鋰礦指數大漲4.5%。其中,川能動力漲停,A股“鋰王”天齊鋰業大漲8.3%,永興材料上漲7.88%,江特電機、西藏珠峯等多股漲逾5%。

  此外,數據顯示,今日主力資金淨流入鋰礦板塊高達36.51億元,其中淨流入天齊鋰業高達13.75億元。

  由此不難看出,市場對於鋰礦板塊依舊青睞有加,而大漲的背後仍是鋰礦價格的持續走強。

  澳洲Pilbara鋰精礦第九次拍賣落錘

  9月20日,澳洲Pilbara鋰精礦第九次拍賣落錘,本次鋰精礦最終成交價6988美元/噸(5.5%品位,FOB德黑蘭港),摺合6%品位的中國到岸價為7713美元/噸,高出上一次拍賣價10%,再一次刷新歷史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澳洲在產礦山中,產能分別一、二位的格林布什、馬里昂山的鋰輝石資源已經鎖定。因此,皮爾巴拉(Pilbara)礦業公司公開拍賣部分是少數可供市場化出售部分,其成交價會對整個市場的定價帶來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這也是今年以來,隨着Pilbara歷次鋰精礦拍賣價水漲船高,碳酸鋰價格也持續走強直至突破50萬元人民幣/噸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此後,因為國內疫情反覆導致新能源車產業鏈中斷,短期需求受到壓制,作為上游的鋰礦價格也一度回落走低。但隨着新能源車市場的再度火熱,鋰礦價格也再度迴歸上漲通道中來。

  此前,每一次Pilbara鋰精礦拍賣價格都較國內現貨大幅溢價,成為鋰礦挺價的“信號彈”。同時,2022年以來,每一次拍賣結束後3-10個交易日,國證能源金屬指數往往呈現漲多跌少的行情。

  本次鋰精礦拍賣結束,拍賣價格再度刷新歷史記錄,或將有望提振市場對於鋰電池板塊的短期情緒。

  實際上,近期鋰礦板塊走強的背後正是碳酸鋰價格給予了關鍵支撐。

  碳酸鋰價格後續如何走?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至9月15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達51萬元/噸,該價格已非常接近今年3月51.7萬元/噸的歷史高點。

  而對於近期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天齊鋰業在互動平台上稱,由於前期鋰鹽產品價格下行導致澳洲部分鋰礦場關閉、停產、清盤等,短期內無法及時復產,上游礦場的建設投產週期或復產週期與下游正極材料及電池廠擴產週期嚴重錯配,導致鋰鹽逐漸從供需平衡轉變為供應緊張的狀態。在鋰化合物供應相對緊張及產業需求上升的雙重動因下,使得鋰化合物價格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供需問題主導碳酸鋰價格上漲,8月份供給端出現減量,下游需求維持高景氣度,供需矛盾加重疊加現貨市場礦端價格上調,種種因素支撐碳酸鋰價格重回高位。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鋰礦高位之後或是更高位。

  中金公司指出,2022年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銷量達到66.6萬輛,同比增長107%,環比增長12%,8月中游電池材料排產也有所增長,下游需求景氣度的提升有望逐步傳導至上游環節,加速正極材料廠的庫存消耗和對上游鋰鹽的採購需求,考慮到供給端增量相對有限,有望驅動鋰價延續穩步上行趨勢。

  “天價”鋰礦之下破局點在何處?

  不可否認的是,今年來隨着碳酸鋰價格的走強,上游鋰礦相關上市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各家鋰礦公司的業績也證明了這一點,而且淨利潤的增速高於營收數倍都很常見。

  可以説,在鋰價上漲高企的背景下,鋰礦企業受益頗多,但瘋漲的價格缺並不利於產業鏈的良性發展,新能源車產業鏈利潤分配已然兩極分化。

  於是投資者看到下游廠商集體罵街,車企抱怨利潤都讓電池企業賺走了;而電池企業也表示成本壓力大,也在為上游打工。

  但即便如此,鋰礦價格仍舊高企甚至有繼續走強的可能。這種情況下,破局點在何處?

  當前供給的缺口是鋰礦價格持續上漲的動力,所以歸根到底要解決的是短期供給不足的問題。

  但需注意的是,當前雖然實際產能不足,但各大鋰礦企業的潛在產能卻並不少,只是多數還尚未落地而已。今年來,宣佈擴產的鋰礦企業更是不在少數。

  既然新產能跟不上,廢舊電池回收又如何呢?

  據悉,理論上看,每噸磷酸鐵鋰材料可回收碳酸鋰0.23噸;每噸三元材料可回收碳酸鋰0.38噸。而隨着回收技術的提高,資源回收率將大幅提升。

  而今年8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高調稱,“我們通過子公司,鎳鈷的回收率達到99%。到2035年,通過回收獲取的電池材料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市場需求。”

  雖然動力電池回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產業發展尚屬早期、行業競爭者良莠不齊、動力電池回收在實際應用上還難以大規模落地等等,但終究是為解決供給缺口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而近日,工信部也表示下一步將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加大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力度,搭建供需對接平台,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等。

  東吳證券認為,電池回收具備資源價值,但商業模式本質為再製造,收入成本同向變動,利潤相對純資源企業穩定,而報廢量15年的持續增長是巨大產業紅利,持續成長屬性凸顯。

  該機構重點推薦:天奇股份、寧德時代、比亞迪、華友鈷業、中偉股份、振華新材;建議關注:光華科技、格林美、南都電源、旺能環境、贛鋒鋰業、廈門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