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戰績背後:頭部平台成交額增速放緩是被動迎戰還是重點變了?

“雙十一”戰績背後:頭部平台成交額增速放緩是被動迎戰還是重點變了?

當“雙十一”成了低價、促銷的符號之後,今年的“雙十一”似乎令人特別失望。更多的是吐槽“還不如平時便宜”,輿論場上則用“啞火”評論今年“雙十一”。

頭部平台成交額增速放緩,天貓這樣解釋

從2019年開始,“雙十一”就開始大幅度提前,從11月初各類商家的短信、促銷信息就接踵而至。今年,從十月中旬就開始的預售、滿減也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

在今年的預售首日,李佳琦和薇婭兩人創下了合計預售成交額破190億元的新紀錄,有媒體計算,這一戰績跑贏了國內九成上市公司去年的全年營收。

中金公司在12日早間的研報中計算今年頭部電商平台“雙十一”的成績時卻指出:

在消費疲軟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雙十一”期間商品交易總額達到5403億元,同比增長8.45%,較去年同期同口徑26%的增速相比有明顯下滑。京東“雙十一”期間表現穩健,商品下單金額達3491億元,同比增長29%,較去年同比33%的增長有小幅下滑。

根據星圖數據,由於第一波預售佔比提升,此次“雙十一”當日全網銷售額同比下滑5.5%。

天貓則在公關渠道的發聲中這樣解釋今年增速放緩的原因:

由於商家們計算增速選取的對比數字是去年同期,但去年的疫情,打亂了往年的銷售節奏,使得“同比增長”指標的含金量大受影響。

天貓在稿件中有這樣一句話:降低預期、保持平常心倒是這次“雙十一”前商家圈的共識。

似乎,天貓和其背後的阿里,早就預料到了今年銷售額增速放緩的局面。

強監管下的“雙十一”和感知度越來越差的消費者

今年,也是“強監管”下的“雙十一”。

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財富表示,每動一下,都要看看監管的底線在哪裏。

“雙十一”活動前夕,監管部門開始頻繁發佈政策指導和行業提示。一方面是為了遏制商家的不正當“套路”,另一方面也給了消費者風險提示。

10月25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電商平台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營銷短信;

11月4日,中消協發佈“雙十一”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不要迷信“雙十一”的所謂“價格優勢”,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漲後降”的套路,實際到手價格與平時並無差別,甚至還可能會是全年最貴;

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互聯網平台企業下發《關於規範“雙十一”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禁止採取“先提價後打折”,禁止不正當競爭。

而監管部門的提示在“雙十一”期間似乎一語成讖。今年網友們吐槽最多的就是預算+滿減+折扣算下來還不如平常折扣多。

小鹿是一位電商平台店主,他自己都吐槽起來了“雙十一”。“我平常去網上買書,還能買300-100的券,‘雙十一’可倒好,啥也沒有了,反而比平常貴。”

作為店主,小鹿自己也很疲憊。小鹿2020年參加過一次電商平台的“雙十一”活動,結束後他就再也不想參與了。一方面,像他這樣的中小店鋪想在市場中突圍越來越難,“雙十一”流量的確較平時好很多,但是平台會要求店家給出全年最低價。“去年我都是六折出售的。”小鹿説。“‘雙十一’之後流量就不行了。”

另一方面,小鹿説,最近一兩年,每兩三個月平台就打出活動,“‘618’完了就是‘雙十一’,‘雙十一’完了之後是‘雙十二’,‘雙十二’之後是聖誕和跨年(活動)。”小鹿説,“就算客人不累,我們也都累了。”

另一方面,對於很多專業人士和媒體總結消費行業流量見頂,直播、團購等新業態分食行業一説,小鹿也深有體會。

此前,他和頭部主播溝通時得出的結論是,強勢主播一定會要求品牌商給出全年最低價。以往只屬於“雙十一”的價格,現在可能在一場直播中就能實現。

今年的抖音、快手等電商雖然相較第一梯隊仍有差距,但是差距卻在漸漸縮小。《百度熱搜2021雙十一大數據》顯示,與2020年相比,淘寶天貓和京東仍處第一梯隊,但搜索熱度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與此同時,抖音、快手等電商搜索增長,專注年輕人市場的得物也有一席之地。

的確,今年的“雙十一”除了GMV之外有很多可提的地方,例如科技賦能供應鏈,頭一天下單第二天收貨成為常態;例如倡導低碳“雙十一”,今年第一梯隊的減碳量成果令人驚喜。

看起來,當“雙十一”成為了符號後,“啞火”的“雙十一”也不算差,該反思的反思,該進步的進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6 字。

轉載請註明: “雙十一”戰績背後:頭部平台成交額增速放緩是被動迎戰還是重點變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