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口岸見證“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陸路口岸見證“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日前,一列滿載着汽車零部件、機械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成都駛出,班列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將貨物運輸到歐洲各站點。 白桂斌攝(人民視覺)

陸路口岸見證“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在泰國尖竹汶府一家榴蓮分揀工廠,工作人員在分揀榴蓮。這裏不少榴蓮園視中國市場為主要客户來源地。 新華社記者 王 騰攝

陸路口岸見證“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在廣西柳州雒容商品汽車物流基地,工人把出口海外的汽車轉運到火車車廂。 黎寒池攝(人民視覺)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從新疆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放眼望去,一排排產自陝西、河南等地的剷車、客車、自卸車整齊擺放,通過“界橋交接”的零接觸模式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視線轉向西南,在雲南磨憨口岸,滿載着泰國榴蓮、老撾糯米、越南巴沙魚等特色產品的貨運列車,通過這裏源源不斷駛往昆明,再分發至廣州、重慶、上海等地。

陸路口岸,是觀察外貿的重要窗口。今年上半年,多重挑戰之下,我國外貿實現穩步增長,展現出較強韌性。上半年外貿的一大亮點,就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7.8%,比我國外貿整體增速高出8.4個百分點。

據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站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經霍爾果斯口岸開行的中歐班列達3181列,同比增長9.31%;過貨量448.92萬噸,同比增長4.73%。目前,霍爾果斯通行班列線路通達境外18個國家和地區,運輸貨物品類包含服裝百貨、電子產品、機械配件等200餘種。

這樣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面對疫情防控壓力的加大,各地各部門積極採取措施,統籌口岸疫情防控和通關便利化,通過“界橋交接”“甩掛”“接駁”“吊裝”等非接觸式貨物交接通關方式,保障物流貨運的暢通。

記者在位於中哈邊境地區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都拉塔口岸看到,工作人員駕駛裝卸設備“正面吊”在貨物堆場將集裝箱抓起,駛向國門,穩穩安放到國門另一側等候的貨車上,整個過程四五分鐘,全程人員無接觸、貨物順暢交接。

基礎設施“硬聯通”加速,讓“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活力更足——

民生國際貨物運輸代理公司經理吳楊不久前從萬象進口了一批老撾糯米到重慶。他告訴記者,中老鐵路將物流時間縮短到4天左右,貿易商的資金週轉壓力明顯減輕。

去年12月,“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半年多來,累計發送貨物超過400萬噸,呈現量質齊升態勢。國內21個省區市先後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運列車。

規則標準“軟聯通”提效,讓“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紐帶更緊——

6月8日,“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通過了《關於深化“中國+中亞五國”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加快推進現有口岸設施設備現代化改造,延長口岸開放時間,拓展中國同中亞國家“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合作試點……一系列務實舉措,助力口岸通關能力的全面加強。

口岸通關效能的提高離不開制度保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制度由世界海關組織倡導。不同國家海關之間可以通過AEO互認,給予對方符合資質的企業相關便利。“在與我國簽訂AEO互認協議的48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2個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地區)。”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説。

目前,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朋友圈不斷擴大的背後,是“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給各方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末梢”變“前沿”,昔日小驛站成為今朝大樞紐。通關忙,韌性足,潛力大,漫長國境線上的陸路口岸,見證着共建“一帶一路”這一世紀工程成為造福各方的“發展帶”“幸福路”。

(據新華社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潘潔、劉紅霞、趙宇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2 字。

轉載請註明: 陸路口岸見證“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