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科技即將上市?獲紅杉、地方國資、頭部券商等明星機構押寶
文 | 程辰
編輯 | 田晏林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格局正在逐漸清晰。
8月29日,港交所公告披露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聆訊後資料集。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着零跑科技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據悉,預期IPO募資或達15億美元。
若此次IPO完成,零跑汽車或將成為繼“蔚小理”之後,第四家登陸港交所的“造車新勢力”,刷新了外界對車企“四小龍”的認知。
五個月前,零跑汽車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和建銀國際,發起IPO衝擊。
五個月後,好消息傳來。證監會發布公告稱,零跑汽車擬發行不超過2.91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並核准零跑汽車59名股東持有的7.9億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為境外上市外資股,相關股份可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流通。
要知道,新能源汽車領域從來不缺玩家,但造車需要投入鉅額資金,沒有實力的企業只能望而卻步。憑藉着全域自主研發能力,零跑汽車從2018年1月引入Pre-A輪融資以來,受到多家明星投資機構力挺。先是紅杉資本投資了1.7億元,後來在A輪融資中,上海電氣領投,紅杉資本繼續跟投。
2021年1月,零跑汽車完成B輪融資,引入國投創益、浙大九智、湧鏵資本等;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也投了2個億。其中C輪融資還有杭州國資的身影。
然而對於零跑汽車來説,在資本的加持下,上市才能讓公司的發展潛力和實力得到市場認可,有更充足的資金繼續發掘自身潛能。
過去兩年,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陸續推進IPO,試圖拓寬融資渠道,但隨着科創板審核收緊、港股上市節奏放緩,這些待上岸者依舊徘徊在等候隊伍中。零跑汽車憑什麼能夠率先衝擊上市呢?
01 交付量增速最快的新造車
2022年,市場看到了零跑汽車的潛力。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7月,零跑以12044輛的交付量,超過“蔚小理”,成為當月新造車交付量亞軍。2022年前7個月,零跑累計銷量達到6.5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的交付量規模。而在2020年,零跑在一眾新造車企業中,還稍顯邊緣。
轉折出現在零跑首款自產車型--零跑T03誕生時。2020年7月,T03量產下線,並在同年9月啓動交付。此後,零跑交付量迅速上量,在T03交付一年後的2021年8月,零跑月交付量已超過7000輛,進入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
2021年初,零跑乘勝追擊,再推出中型SUV零跑C11,開始產品上攻。在兩款主力產品的帶動下,零跑年交付量從8000輛大步跨越至4.3萬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交付量計算,零跑已經是中國領先的新興電動汽車公司中,增速最快的造車企業。
成功打開市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零跑的銷售結構在同步改善。隨着定位更高端的C11開啓交付,進入2022年,零跑C11持續放量,今年7月,C11的銷量佔比已經增長至5成以上。
而銷量結構的調整意味着毛利率的提升,以及更強的盈利預期。這也是企業後續增長潛力的重要體現。在業內人士看來,交付量穩居新造車頭部梯隊,過硬的業績表現,是零跑汽車得以搶跑IPO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關注的是,零跑產能持續爬坡,也為市場份額擴大提供助力。
隨着新能源汽車賽道進入市場肉搏的階段,產能緊缺一度成為懸於頭部企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前,在猛增的訂單量壓力下,零跑也曾面臨產能吃緊。
2021年以來,零跑明顯加碼佈局產能擴張,根據招股書,該公司在金華工廠年產能達20萬輛。而且目前零跑已在杭州規劃其第二工廠,計劃採用全自動生產線,預計在今年動工。
交付量的攀升,直接拉動了零跑營收規模擴大。過去三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從2019年的1.17億元增加439.7%至2020年6.31億元。至2021年底,零跑營業收入已指數級增長至31.32億元,並由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8.8億元增加479.4%至2022年同期的50.8億元
行業人士認為,零跑後續新品的排隊導入,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場的佈局,為公司業務增長帶來更多確定性。
今年5月,零跑再推出中大型純電轎車C01,基於C11同平台打造,預售4小時訂單突破2萬輛。根據規劃,新車將於2022年三季度啓動交付。
02 “用技術説話”背後,想象空間有多大?
在新造車賽道,和競爭對手們相比,零跑汽車極具“理工男”氣質,企業行事低調,長於技術。從產品來看,無論是開疆拓土的零跑T03,還是向中高端市場進擊的C11、C01,均以越級的產品力,在人滿為患的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突出重圍。
上述越級競爭力的打造,離不開零跑的研發理念“全域自研”,及其強悍的垂直整合能力。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自主研發智能電動汽車核心系統及電子部件中的所有關鍵軟硬件,目前已推出智能動力系統、自動駕駛系統,以及智能座艙系統。
有汽車分析師表示,全域自研是零跑不同於其他競對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研發成本管控及供應鏈穩定方面優勢明顯,在全產業鏈實力比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下,這給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想象空間。
而港股市場,看重的正是公司的市場擴張潛力及盈利預期。且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比拼,已經從主機廠的較量延展至整個產業鏈的比拼。
今年以來,供應鏈風波一度掣肘新能源車企的交付量規模以及收入增速。受此影響,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始向上遊溯源,通過佈局供應鏈環節,打造更穩定的交付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
零跑汽車則是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垂直整合”的發展思路。
基於這一業務模式,零跑汽車大幅簡化了供應鏈環節。換言之,在整個生產流程中,公司對上游的採購成本、物料供給以及質量把控,都有更強的主導權。這直接帶來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而隨着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化,企業之間的較量變成了圍繞着研發能力的比拼。砸錢加碼研發,幾乎是在場內選手的共同選擇。
零跑也不例外。得益於全域自研,零跑實現了底層軟件和硬件的模塊化和平台化開發,使其能在不同電動車型之間高度複用。這意味着,零跑可以將最新的自研技術,快速應用在所有產品上,直接縮短研發週期,以更高的成本效率加速新產品的推出。
事實上,在上述業務模式下,零跑在資本市場頗受青睞,4年時間融資7輪,共募集資金118.66億元。
隨着後續中高端產品的快速導入,零跑也被認為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據零跑汽車方面介紹,公司後續產品也將進一步滲透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計劃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在2025年底前推出7款新車型。
而零跑所紮根的15萬元~30萬元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將在2023年底前,成為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