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互聯網市場上,有一家公司雖然不是有名的巨頭,但是卻是家喻户曉,這就是WeWork,作為一家共享辦公的獨角獸企業,WeWork一度是多少互聯網創投追捧的對象,很多人都期待WeWork可以成為第二個優步,然而這家由大名鼎鼎的軟銀集團領投的共享辦公獨角獸卻沒有支撐起自己的故事,反而出現了問題。如今,歷時兩年的WeWork終於上市了,被軟銀輸血拯救的共享辦公要苦盡甘來了嗎?
一、WeWork終於上市了?
根據新京報的報道,近日,經歷兩年上市風波,WeWork終於登陸紐交所。作為創辦於2010年的共享辦公行業先行者,WeWork最終只成為行業第二家上市的企業。
時隔兩年,共享辦公企業WeWork終圓上市夢。WeWork與特殊目的公司BowX完成合並,登陸紐交所。作為共享辦公頭部玩家,WeWork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上市風波。2019年8月,WeWor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籌資10億美元。
然而,WeWork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不少投資者質疑公司估值。一系列負面消息,加之公司鉅虧現狀,導致WeWork估值暴跌。一個月後,WeWork撤回招股説明書,推遲公司IPO。
2019年10月,WeWork收到軟銀15億美元的融資費用,軟銀集團佔WeWork董事會過半席次。隨後,WeWork計劃大幅裁員,以應對公司擴張帶來的巨幅虧損。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軟銀集團也開始拋售資產尋求自保。當年4月,軟銀集團撤回了對WeWork的收購要約。
而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之前WeWork的不景氣,導致了大股東軟銀的巨大損失。2019年軟銀斥資100億美元收購了WeWork公司80%的股份,但由於WeWork中止了IPO申請,軟銀的這筆投資到2020年初的估值僅為20億美元。軟銀CEO孫正義在去年年底的財報發佈會上承認,軟銀對WeWork的投資是失敗的。
這次好不容易WeWork終於上市了,不過今年第二季度,WeWork報告了近8.9億美元的虧損,去年同期虧損為8.6億美元。2019年其招股説明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收入持續增長至18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歸母淨利潤卻連年虧損且虧損幅度加大至16億。
分析人士認為,WeWork上市後的挑戰才真正開始。看好WeWork的投資人將寄希望於公司對成本削減以及盈利的重視,而不僅僅是聚焦辦公空間的擴張。
二、上市的WeWork終於要苦盡甘來了嗎?
説實在,看到WeWork的上市,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是終於上市了,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面對着疫情的衝擊和市場的不景氣,WeWork如今的上市顯得非常難得,雖然是通過SPAC這種特殊目的公司合併的形式實現上市,但是終歸也是上市了,這對於一家創業獨角獸來説,已經是難能可貴,不過WeWork苦盡甘來了嗎?
首先,WeWork上市的確還是很不錯的。對於WeWork的這種共享經濟獨角獸來説,上市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畢竟共享經濟在當前整個互聯網市場上幾乎就是燒錢的代名詞,我們縱觀WeWork披露的各式財報就能夠看到,WeWork雖然一開頭髮展的不錯,但是虧損無疑是貫穿其發展歷程始終的一個核心名詞,在這樣的情況下,再碰到疫情的影響,WeWork出現發展的問題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軟銀在這個時候還沒放棄WeWork也算得上良心了。但是,畢竟對於一家創業型企業來説,長期虧損再加上估值嚴重下滑,WeWork也必須要想辦法解決問題,上市融資就成為了最好的選擇,一方面,上市之後企業成為了公眾公司,有了更好的公開融資的機會,這對於一直沒能擺脱虧損局面的WeWork來説也算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了;另一方面,上市之後由於股票可以公開市場交易,這也算是給眾多的風險投資者以一個交代,讓風險投資有了退出的可能性。所以,這就是當前WeWork雖然估值這麼低也要選擇上市的原因所在。
其次,WeWork當前可能遠談不上苦盡甘來。作為共享經濟的市場參與企業之一,WeWork在共享經濟市場的影響力自不必説,不過當前WeWork的商業模式問題卻始終存在。這是因為,所謂的WeWork的商業模式,就是WeWork作為平台方,自己先和房東簽下租約合同,裝修成為公共辦公空間,然後再租給那些想要創業的公司,從而用一種類似於中國國內“二房東”的形式來實現市場的發展。這個模式,如果在一個市場發展良好,創業氛圍濃郁的環境中的話,自然不是問題,但對於當前的環境可能事情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是因為WeWork當前的大部分辦公場地實際上都是疫情前整個市場價格較高的時候去租下來的,並且支付了長期的租金,但是隨着疫情的影響,整個市場的價格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租金價格大幅度下降,這直接導致了WeWork收入水平的壓力巨大。與此同時,美國佛羅里達大學IPO專家傑·裏特教授表示:“WeWork目前辦公空間的空置率在45%至52%,接近一半“,而英國《金融時報》預測WeWork要實現營收平衡至少要實現65%的出租率水平,從疫情至今大量的創業企業要麼倒閉歇業,要麼居家辦公,這對於當前的WeWork來説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第三,WeWork的未來到底該怎麼看?從目前來看,雖然説WeWork面臨的壓力巨大,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WeWork的希望集中在幾個方面:
一是輕資產模式能否真正發揮作用。我們可以看到,當前WeWork之所以出現問題原因就處在資產模式之上,之前的模式是完全的重資產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利潤水平較高,但是成本壓力巨大,對於企業的風險可能性也加高,如果WeWork能夠把這種重資產模式轉變成為輕資產模式,WeWork無疑就可以解決自己在原先市場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至少有效地降低自身的經營成本。
二是能否真正給初創企業帶來價值。之前各個地方的創業熱情濃郁,對於共享辦公企業只要能提供基本服務就可以吸引到用户,但是隨着市場的發展,如今對於共享辦公企業來説,到底能夠給初創企業帶來多少價值才是最關鍵的,能否幫助初創企業找到用户、找到投資人甚至找到商業模式,實現真正的賦能增值就成為了最關鍵的事情。
三是中國市場到底能否發展好。WeWork曾在招股書中173次提到中國,並稱中國市場是能夠為公司帶來可觀收益的核心市場。作為全世界少數已經全面實現疫情控制的國家之一,中國作為創新高地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WeWork能夠在中國有所突破的話,其本身業績發展也將具有較強的市場優勢。
因此,WeWork上市僅僅是個起點,其能否真正從初創型公司變身成成熟的科技巨頭,這條路還需要走相當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