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層次醫療保障共同發展:政府有為、市場有效、民眾有感

中國多層次醫療保障共同發展:政府有為、市場有效、民眾有感

“健康保險藍皮書”系列研究報告,將為政府決策和業界經營提供參考。 上海健康醫學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記者 陳靜)《健康保險藍皮書:中國健康保險發展報告(2021)》(下稱“藍皮書”)13日正式“出爐”。

據此,中國多層次醫療保障共同發展,已經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保障的格局。普惠型補充醫療險這一新業態在試點當中湧現,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全民准入、商保承辦、準公益運行”的模式,實現了政府有為、市場有效、民眾有感。

根據“藍皮書”,2020年以來,中國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更好地覆蓋基本醫保不予支付的費用,這帶來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險爆發性增長。至2021年9月底,至少12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專屬的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險試點,總參保人數超過了7000萬。“藍皮書”分析指出,在市場化程度方面,政府引導型與醫保推動型兩種模式都在進行有益探索,改進健康管理服務,嘗試多平台協同推廣。

“藍皮書”顯示,2020年,健康保險展現了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發展韌勁。隨着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羣體數量日益增長,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方興未艾。2020年,以帶病人羣、特殊病種、特定地區為保障條件的個性化產品競相進入市場,並且逐步將醫療新技術、新藥、特藥等納入保障內容,保險的保障屬性進一步凸顯。

據悉,上海健康醫學院攜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聚焦中國健康保險發展的現實問題,開展系統研究,編撰“健康保險藍皮書”系列研究報告,以期為政府決策和業界經營提供參考。根據“藍皮書”,至2020年底,全國有65個城市落地了近百各城惠保項目。保險產品創新明顯呈個性化、區域化,局部突破特徵。“藍皮書”課題組方面指出,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險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眾的抗風險能力,且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突破了傳統商業健康險風險選擇邏輯,是商業保險推進與政府合作,推進普惠型保險產品的重要創新探索。不過,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吳韜教授13日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健康保險的發展尚未成熟,發展規律有待探索。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險開啓政商合作新路徑,但模式尚不成熟。

長期來看,中國健康保險業仍需要政策支持;個人衞生支出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會進一步放大給商業健康險的“補位”留下了較大空間,需求端仍存在較大空間;疫情凸顯了健康和保障的重要性,提高了公眾的健康意識和對風險保障的關注,釋放了潛在的保險需求。“藍皮書”指出,整體而言,健康保險發展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壓力,重大疾病保險依然是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的主要險種,但其發展面臨渠道困境、市場飽和、投保人購買方式轉變帶來的挑戰。

長期來看,健康保險發展呈現五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實施共同富裕戰略背景下,政策紅利仍將釋放;二是行政機制與市場機制在補充醫保領域深層次融合;三是需求端仍存在較大空間;四是產品結構調整,風險保障功能和儲蓄功能漸趨分離;五是跨界融合進一步強化,“健康保險+健康管理”“保險+科技”“保險+特藥”等創新不斷深化。

據悉,新冠肺炎疫情助推健康險需求進一步提升的同時,加快了互聯網顛覆傳統模式的步伐,健康險行業呈現三個“快”特徵:互聯網健康險業務發展快;互聯網健康險相關創新型公司融資快;健康險直播上量快。“藍皮書”通過對數十家從事健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調查後發現,健康管理服務在健康保險業仍處於初步應用階段;保險公司應該積極佈局,推動健康管理服務平台和生態系統的建設,創新“保險+健康管理”服務模式,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藍皮書”指出,2020年,線上診療正在成為常態化服務模式。“保險+”成為行業共識,各主體積極推進產業鏈合作,開展跨界融合。在“保險+醫藥健康”領域,一方面,保險公司以線上服務平台為載體,通過與醫藥健康產業資源合作,提供線上線下服務;在“保險+科技”領域,新冠肺炎疫情倒逼行業聚焦自身能力建設,強化科技和數據的開發應用,加強精細化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務等,加速了數字化變革的進程。(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多層次醫療保障共同發展:政府有為、市場有效、民眾有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