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公司來説,衝刺上市可能需要花費十數年的時間;而對於有些“幸運兒”來講,這似乎並不算一件難事。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微至”)將於5月25日IPO上會,接受科創板上市委的審議。
IPO日報發現,“孵化”自中科院微電子所的中科微至,其上市申請於半年前被上交所受理,彼時,公司才成立了不到5年的時間。
此次申請上市,中科微至擬募集資金13.39億元,計劃用於智能裝備製造中心項目、南陵製造基地數字化車間建設項目、智能裝備與人工智能研發中心項目、市場銷售及產品服務基地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脱胎”中科院微電子所
據悉,中科微至主要從事智能物流分揀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及銷售服務,其將自身定位為“國內智能物流分揀系統領域內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交叉帶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等。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成立於2016年5月,於2020年11月遞交了上市申報稿。在當時,作為一家剛成立了四年多的“年輕”企業,中科微至便已向上市發起了衝刺,可以説是“火箭”般的速度。
至於為何加速衝向A股,IPO日報注意到,或許這與公司的背景不無關係。
記者瞭解到,中科微至“脱胎”於中科院微電子所。根據百度百科資料,中科院微電子所(全稱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系一家專門從事微電子領域研究與開發的國立研究機構,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中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事業的開創者與開拓者。
2016年,中科院微電子所決定通過旗下的中科微投參與設立微至有限(中科微至的前身),以其擁有的3項專利作價150萬元來認繳150萬元註冊資本;自然人李功燕、姚亞娟、朱壹分別以貨幣資金出資了740萬元、60萬元和50萬元。2020年3月,公司整體變更為了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中科院微電子所與公司在人員、技術、業務拓展等方面存在關聯,其因此也被認定為是中科微至的間接控股股東。
在上述出資的自然人當中,李功燕系中科微至的實際控制人。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李功燕直接持有公司20.08%的股權,並通過微至源創、羣創眾達間接控制27.38%、20.08%的股權,合計控制中科微至67.54%的股權。
公司的這位實控人,身上也帶有着中科院微電子所的“烙印”。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至2010年,李功燕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2010年8月至今歷任中科院微電子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中科院微電子所智能製造電子研發中心主任、智能物流裝備系統工程實驗室主任。
還需指出的是,截至招股書籤署日,中科院微電子所共有包括公司實控人李功燕在內的5名人員在中科微至兼職工作,其人事關係保留在中科院微電子所。其中,李功燕已向中科院微電子所申請辭職。
另一邊,資本似乎也對這家“年輕”的企業青睞有加。
據披露,2020年1月,中科創星、新潮科技、中金啓辰、深創投、物聯網產業投資等多達11位投資者“相約”,通過增資的方式成為公司的新股東。至於它們的背景,天眼查信息顯示,人才創新創業一號、深創投等機構背後有着深圳市政府或是財政局的“影子”。
中通為大客户
根據上會稿,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下稱“報告期”),中科微至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3.25億元、7.51億元、6.03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為2634.81萬元、4289.14萬元、1.34億元、7743.75萬元。
其中,公司2019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1.34%,淨利潤也較此前同期大幅上升了212.57%。在中科微至的主營業務收入中,90%以上來自於其核心產品智能物流分揀系統。
至於“智能物流分揀系統”的優勢,業內人士認為,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以及實現物料物流的分配、物料信息流的分配和管理。對於中科微至來説,這一系統主要指的是交叉帶分揀系統、大件分揀系統等產品。
從主營業務不難看出,中科微至的客户大多為物流公司。截至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涵蓋中通、順豐、百世、申通、極兔、韻達、中國郵政、蘇寧、德邦等國內主要快遞、物流及電商企業,產品出口至包括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一眾客户中,中通可以説是公司的 “財神爺”。
報告期內,中科微至來自中通快遞及其下屬企業的銷售收入佔其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98.18%、73.97%、54.94%,佔比較高。據悉,在公司成立之前,實控人李功燕就曾與中科院微電子所領導一起,與中通就包裹分揀設備產業化達成合作意向。
上文中有提到,由於“脱胎”於中科院微電子所,公司不免在技術層面也與其存在關聯。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中科微至共擁有15項發明專利,其中8項系公司從中科院微電子所和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繼受取得(有3項發明專利為中科院微電子所通過中科微投以出資方式向公司轉讓),其餘專利為原始取得。
IPO日報注意到,公司從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受讓的這三項技術的發明人系李功燕及其團隊。公司對此表示,為保證圖像識別技術的獨立性,根據研發合作協議的約定受讓了相應研發成果。
報告期內,公司還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及其崑山分所存在“大件分揀控制系統設計”、“快遞包裹三維尺寸測量技術”和“目標檢測與識別圖像處理技術”等3項技術委託開發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項目合作。
此外,2020年3月,公司無償自杭州中微受讓取得“雙層垂直循環式交叉帶分揀系統”、“迴轉連桿式雙層交叉帶分揀系統”兩項已獲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以及“迴轉連桿式雙層交叉帶分揀系統”、“雙層垂直循環式交叉帶分揀系統”兩項在申請中尚未授權的發明專利。
那麼,與間接控股股東中科院微電子所聯繫較為密切,中科微至在技術研發等方面又是否已經實現了真正獨立?就上述問題,IPO日報向中科微至發去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覆。
END
記者 楊紫薇
版式 王瑩 實習生 褚念穎
編輯 王瑩
●快手市值破萬億,這倆80後嗨皮了……
●併購志 | 1.8億收購光雲動漫,“栽過跟頭”的華錄百納又要轉型了?
●倆月50家STOP!IPO市場鉅變?這兩點值得關注……
●製作《三十而已》的出品方要IPO了,又有騰訊,還有黃磊,超70億估值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