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利好”難擋“十跌停”,濟民製藥被監管抓個正着

2020年12月25日晚,在連續8個交易日跌停後,濟民製藥違規發佈了關於子公司簽下大訂單的“假利好”公告。不過,濟民製藥不僅沒能阻擋股價的慘烈跌勢,還為信披違規付出了代價。2021年1月6日,浙江證監局對濟民製藥下發警示函。

先降後漲,客户訂單漲價漲了個“寂寞”

濟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濟民製藥,證券代碼:603222.SH)創建於1996年,註冊資金3.2億元,2015年2月17日正式在A股上市。公司主要經營醫療服務、化學制藥及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醫療服務、大輸液、安全注射器、無菌注射器等。

2021年1月6日下午,濟民製藥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關於對濟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經監管局調查發現,濟民製藥存在對相關信息選擇性披露、信息披露原則不一致等問題。而這次事件主要與濟民製藥旗下全資子公司聚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民生物”)的一筆訂單有關。

聚民生物主要研發生產安全注射器、安全注射針等產品。2020年12月25日,濟民製藥發佈《關於全資子公司簽訂重大合同的公告》,稱聚民生物與美國Retractable Technologies, Inc.(以下簡稱“RTI公司”)簽訂了一份涉及9億支安全注射針和安全注射器產品的重大合同。經測算,該合同總金額預計約5.4億元人民幣,約佔濟民製藥2019年度營業收入的70.04%,合同有效期內年均執行金額約佔公司2019年度營業收入的28.02%。

根據該合同內容,由於RTI公司採購量持續增加,聚民生物決定投入3000萬元來擴張生產線,以提升產能。而RTI公司同意自2021年1月1日起30個月內,將安全注射針和安全注射器的單價提高0.005 美元/支,直至採購達到9億支。

從公告內容來看,此次濟民製藥不僅簽訂了重大合同,產品單價亦有提升,看似未來業績有了進一步保障。但事實上,在這次提價之前,相關產品早已降過價。

經浙江證監局調查發現,2020年4月,聚民生物與RTI公司簽訂《生產協議第一次修訂案》,雙方約定將安全注射器的單價降低0.005美元/支。價格一降一提,實質並未變動,聚民生物還要在其中投入3000萬元來擴張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濟民製藥並沒有披露先前的降價,卻在漲價時大肆公告,給股民傳遞一種“利好假象”。而濟民製藥這樣的操作,明顯違背信息披露一致性原則,收到警示函也是遲早的事情。

那麼,濟民製藥為什麼非要在這個時候披露這則“利好”消息呢?這可能與它當時的處境有關。

違規發佈利好擋不住“十連跌”,上市後淨利潤為何原地踏步

2020年12月16日至12月29日,濟民製藥的股價經歷了連續10個交易日的跌停板,而上述涉嫌違規信披的《關於全資子公司簽訂重大合同的公告》正發佈於“十連跌”期間,或許公司試圖通過公告其重大訂單簽訂以及產品單價上升來傳遞一波“好消息”,但在強監管下注定是“竹籃打水”。

儘管濟民製藥冒着信披違規的風險發佈了“利好”消息,還是沒能夠阻擋住股價一次次跌停的腳步。而從公司股價整體走勢來看,2020年6月12日至2021年1月11日,濟民製藥股價從最高48.04元/股跌至最低10.46元/股,跌幅達79.07%,市值蒸發152億元。

“假利好”難擋“十跌停”,濟民製藥被監管抓個正着
(資料來源:Choice)

值得注意的是,濟民製藥這“嚇人”的股價走勢或許也與其不盡如人意的經營業績有關。

自2015年上市以來,雖然濟民製藥的營業收入呈現逐步上升態勢,但淨利潤卻表現波動。2015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49億元、4.50億元、6.03億元、6.98億元、7.71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14.51%,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52億元、0.41億元、0.53億元、0.32億元、0.69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僅7.54%,可以説是原地踏步。

2020年,在醫藥概念股獲資本市場青睞、普遍業績表現不俗的大背景下,濟民製藥依然止步不前。根據2020年半年報披露,公司2020年上半年僅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比2019年同期減少9.48%;實現歸母淨利潤僅359.6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了85.29%。截至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6.05億元,較上年雖略有增長,但歸母淨利潤僅3483.7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5.60%。

值得一提的是,濟民製藥作為醫藥企業,對研發的投入一直十分吝嗇。2011年至2018年期間,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基本在1800萬元左右,2019年雖增長至2134萬元,但其實僅佔營業收入的2.77%。

“假利好”難擋“十跌停”,濟民製藥被監管抓個正着
(資料來源:濟民製藥2019年年報)

此外,濟民製藥也曾希望通過併購來擴張疆土,但這一策略並未奏效。

2018年3月,濟民製藥曾以1.26億元的價格買下了白水縣濟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民醫院”)的60%股權,並約定了未來3年內的扣非淨利潤。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2018年4-12月份,濟民醫院僅實現營業收入3552.26萬元,淨利潤為586.42萬元,沒能完成承諾業績。短短一年時間,濟民製藥就無奈決定“退貨”,要求交易對手趙選民全額回購該公司股權。

而同樣的劇情還發生在了鄆城新友誼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友誼醫院”)身上。

2018年4月,濟民製藥再次投入1.15億元,收購了新友誼醫院51%的股權。收購時,新友誼醫院承諾將在2018年(5-12月)、2019年以及2020年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1300萬元、3550萬元、6135萬元。由於新友誼醫院2018年、2019年兩年累計承諾業績未達預期,2020年12月9日,濟民製藥以1.32億元的價格把新友誼醫院也退了貨,要求原股東邵品全額回購。2021年1月11日,因邵品無法按約定支付交易款項,濟民製藥擬終止股權回購交易,改為要求邵品履行《股權轉讓協議》約定的業績承諾義務。

除此之外,濟民製藥還收購了海南博鰲中整國際醫學抗衰老中心有限公司、LINEAR CHEMICALS S.L.等企業的股份,但野心勃勃的一系列併購事業不僅沒能給公司帶來期望的業績增長和版圖擴張,反而帶來了巨大的財務壓力。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短期負債達6.14億元,貨幣資金卻僅有1.57億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9 字。

轉載請註明: “假利好”難擋“十跌停”,濟民製藥被監管抓個正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