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民信託獲批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 信託資產證券化業務陣營再“擴容”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萍)訊,獲批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的信託公司進一步擴容。8月2日,國民信託該資格獲批,這也意味着該信託公司未來可負責管理特定目的信託財產併發行資產支持證券。

轉型背景下,信託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實現高速增長。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轉型過程中,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是信託公司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體現,這將成為信託機構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國民信託資格獲批 將進入資產證券化業務全鏈條

財聯社記者發現,國民信託是時隔兩年後又一家獲得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的信託公司。銀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此前,2019年7月,民生信託獲批擁有該資格。

“獲得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質後,公司能夠在前期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的ABS、ABN等業務的實踐基礎上,全面進入資產證券化業務全鏈條,更好的發揮信託制度優勢,以此為契機加速標品化信託佈局。”國民信託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已有44家信託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據銀保監會官網統計,2017年之後獲批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的信託公司共計有3家。

在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看來,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資格的獲得,意味着國民信託將具備管理特定目的信託財產併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綜合能力,可以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幫助客户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市場配置資源效率。

據中融信託研究發展部舒佔偉介紹,我國資產證券化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進行初期探索。2005至2008年資產證券化試點開啓,《關於證券公司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和《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為資產證券化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2017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出台了“委貸新規”、“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等監管文件,鼓勵資產管理機構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實際上,在《資管新規》及《資金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引導下,信託行業自2018年開始,逐步壓縮融資類和通道類信託業務,提高投資類業務,轉型和創新成為信託行業發展主基調。一位信託業內人士稱,加快淨值化轉型,做大標準化資金信託規模,已成為眾多信託公司的選擇。在轉型過程中,非標轉標、資產證券化業務成為首選。

迎新發展機遇 信託參與資產證券化規模大增

我國資產證券化產品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貸ABS)、企業資產證券化(企業ABS)和交易商協會下的資產支持票據(ABN)。

財聯社記者根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信託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實現高速增長。

據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7家信託公司參與了信貸資產證券化項目,共發行101筆,規模4622.86億元,同比增長82.67%;另外,36家信託公司參與交易商協會ABN業務,共發行279筆,規模2931.63億元,同比增長53.69%;此外,有13家信託公司作為原始權益人蔘與企業ABS,參與131筆,規模1314.32億元,同比增長85.81%。

“資產證券化具有產品標準化流動性高、受投資者青睞、基礎資產多樣化市場拓展空間大、政策鼓勵保駕護航等業務優勢。”舒佔偉表示,近年來,信託公司在資產證券化業務領域實現了快速擴張和高增長態勢。在強監管背景和經濟下行環境下,持續發力資產證券化業務,是信託公司回應監管要求、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信託業迴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體現。

信託公司謀求轉型的大背景下,以資產證券化和家族信託為代表的服務信託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帥國讓指出,信託公司參與資產證券化業務具有明顯優勢,一是信託憑藉制度優勢充當SPV(特殊目的載體),以實現破產隔離、收益特定化和辦理抵質押等功能;二是信託橫跨CLO、ABS、ABN三類資產證券化市場都可以作為發起機構;三是信託與券商相比,在債券承銷時所計提的風險資本較低。“證券化專業能力、資產管理及處置能力是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關鍵。”帥國讓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