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鑽石成風口?國產新星力量鑽石半個月暴漲13倍

財聯社|新消費日報(研究員 梁又勻)訊,9月底,力量鑽石正式登錄創業板,首日漲幅1112.42%,首日盤中一度漲幅接近1300%。

上市半個多月以來,截至最新收盤,該股股價為276元/股,相較於20.62元/股的發行價,累計漲幅1338.5%。據測算,該股“打新”中籤一股收益可達10萬元以上。

力量鑽石在國慶假期後開盤持續上漲,帶動國內已上市的三家人造鑽石公司持續上漲。

其中,中兵紅箭節後累計上漲32.21%,黃河旋風節後累計上漲24.36%,豫金剛石節後累計上漲11.11%。

“鑽石三巨頭”變“鑽石四小龍”

力量鑽石位於“中國鑽石之都”河南,是從事人造金剛石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和培育鑽石。2020年總計實現營收2.44億元,歸母淨利潤0.72億。

其中,金剛石單晶和金剛石微粉在工業生產中多應用於勘探採掘、機械加工、清潔能源、消費電子、半導體等尖端科技行業。

此前幾年間,受金剛石線鋸切割技術在光伏硅片領域的逐步應用,以及光伏裝機量猛增的影響,力量鑽石營收一度增長迅速。

而培育鑽石產品,即通常所説的人工鑽石,力量鑽石已能夠批量生產2~10克拉大顆粒鑽石毛坯,其實驗室可生產25克拉鑽石。在近幾年積極擴產助力下,2020年其人工鑽石產能達到14.11萬克拉(約合56.44斤),產能利用率接近飽和。

根據華經情報網數據,2020年全球人工鑽石產量約720萬克拉,其中中國約生產300萬克拉,佔全球產量的42.9%,是全球人工鑽石最大的生產地。

按照營收排名,國內鑽石行業第一為中兵紅箭,第二為黃河旋風、第三則是豫金剛石,力量鑽石僅排第四名。

據悉,中兵紅箭的鑽石業務來自其全資子公司中南鑽石,連續多年在工業金剛石方面市佔率保持世界第一;在寶石級人造鑽石領域,產品以2~10克拉為主。2020年,中南鑽石超硬材料收入已達到19.12億元,實現利潤4.91億元。

最新消息顯示,中南鑽石已掌握20~30克拉人工鑽石合成技術,可做到批量化生產。

排名第二、三位的黃河旋風、豫金剛石,營收分別為11.8、4.2億元,2020年曾持續虧損。

新消費日報還發現,由於研發週期長、科研投入大,儘管“四小龍”的人工鑽石在國內外擁有穩定消費市場。但在競爭中,不論是黃河旋風還是豫金剛石,利潤水平並不樂觀。

有業內人士表示,鑽石行業競爭並不激烈,因為它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後來者很難對龍頭企業造成衝擊。當然企業也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來保持行業地位。

工業金剛石:現代工業“牙齒”,助力碳中和

超硬材料(包括金剛石、立方氮化硼等)是機牀工具生產不可或缺的尖端材料產品,其發展水平直接關乎國家在超高速、超精密、綠色環保製造業的發展水平。

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在這一領域一片空白,國防、精密製造所需的工業金剛石完全依賴國外進口,是那個年代被“卡脖子”的技術。

1960年,國家向位於河南鄭州的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三磨所)提出研究人造金剛石的要求。經過研究人員反覆攻堅和改進,成功研製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解決了超硬材料供應的難題。

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中國工業金剛石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到19.5億美元。國產人工鑽石已經可以應用於半導體芯片的切割、打磨、拋光工藝中。

三磨所孫冠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金剛石)產品能夠做到在頭髮絲上開7道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以直接替代國外進口產品。”這對我國芯片加工業的自主可控擁有重要意義。

同時,在製備金剛石的工藝上,化學氣相沉澱法(CVD)使用二氧化碳、甲烷作為反應原料,不產生廢氣,反而還能消耗温室氣體,在國外已擁有較為成熟的技術。

有媒體報道稱,AetherDiamonds公司利用空氣中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成功製造出了第一批“負碳鑽石”,價格在1100美元至4500美元之間。該公司高管稱,未來的目標是每克拉鑽石能固化20公噸的二氧化碳。

儘管國內主要運用高温高壓法(HTHP)模擬天然鑽石誕生過程製作人工鑽石,但隨着我國“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推進,未來實現技術轉型,前景不可小覷。

珠寶品牌擁抱人工鑽

人造鑽石為人們所熟知是因在奢侈消費領域,人工合成與天然鑽石的孰好孰壞的爭議。

差別於看重其化學、物理性質To C端的工業金剛石,服務於消費者的鑽石更看重附加值,早期珠寶巨頭極力抵制人工鑽石。

作為擁有大量天然鑽石礦產的國際品牌戴比爾斯(De Beers),其官網首頁明確提到,實驗室合成鑽石由工廠製造,批量生產,不具備稀有性和獨特性,實驗室合成鑽石無法擁有天然鑽石般經久不衰的價值。而該品牌更出名的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廣告語。

隨着技術的發展,人工獲取鑽石的成本不斷下降,珠寶商們產生了動搖。

根據豫金剛石相關公眾號“磨料磨具”數據顯示,2017年培育鑽石價格是天然鑽石價格的60%上下,但到了2020年,培育鑽石的批售價僅為天然鑽石的20%,零售價為天然鑽石的35%。

人工鑽石的成本優勢吸引着全球的珠寶商的目光,部分知名品牌開始試水人工鑽石。2013年,美國誕生了專注人工鑽石的品牌Diamond Foundry。

2015年,施華洛世奇創建了培育鑽石品牌Diama。到了2018年,戴比爾斯也推出了合成鑽石品牌Lightbox,近期更是斥巨資建立鑽石工廠。法國的人工鑽石品牌Courbet則將不破壞環境、沒有污染作為差異化宣傳的核心。

今年5月,全球最大珠寶商之一的潘多拉(Pandora)宣佈旗下某子品牌將全面棄用天然鑽石,改用人造鑽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93 字。

轉載請註明: 人工鑽石成風口?國產新星力量鑽石半個月暴漲13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