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冷舒眉 胡雨薇 李司坤】新冠肺炎疫情失控帶來的“人間煉獄”般慘景,讓印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近日,在輿論壓力下,美國政府終於鬆口,表示將與他國分享約600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阿斯利康疫苗尚未在美國獲批使用,而且美國人可能也不需要接種這款疫苗,因此美國無疑是在“囤積”疫苗。此外,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本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到今年7月底,美國將獲得3億劑或更多超購疫苗。換言之,在一些國家幾乎沒有疫苗可用時,卻有3億劑躺在美國的倉庫中。給全球抗疫帶來阻礙的不只是“囤積”。由於美國兩屆政府都堅持“美國優先”,從疫苗原料出口禁令,到在全球擁有工廠或代工廠的美國企業優先處理美國政府的訂單,在很多人看來,正是華盛頓的自私,加劇了疫情中印度及其他國家的困境。
“除了短期需求,我們將會剩餘幾億劑”
在全球已經開展大規模接種的至少8款新冠疫苗中,由美國企業主導的疫苗就包括輝瑞、莫德納和強生三種,諾瓦瓦克斯公司開發的重組蛋白疫苗也有望於下月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緊急使用。這些公司幾乎都是特朗普政府時期開始的“曲速行動”的參與者。
美國艾奧瓦大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授斯坦利·珀爾曼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當前有能力生產數倍於實際需求的疫苗,很大程度上緣於政府發起的“曲速行動”。2020年5月,為加速新冠疫苗相關科研,特朗普政府提出預算超過100億美元的“曲速行動”。對於參與該行動的企業而言,獲得來自美政府的資助,也就意味着需要承諾未來將優先向美國供應生產的疫苗。
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追蹤全球疫苗合同發現,今年1月,美國已經搶購約26億劑疫苗,佔全球總量的約1/4,是美國3.3億人口需求量(按一人兩劑計算)的近4倍。根據該研究機構本月15日的最新報告,預計到7月底,美國將獲得來自5家生產商的3億劑超購疫苗。該報告作者之一烏達雅庫馬爾説,“假設我們為每個成年人甚至12歲以上的兒童都保留一劑或兩劑疫苗,除了短期需求,我們將會剩餘幾億劑。”
在疫苗產業鏈中,美國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據總部位於倫敦的“有限空氣”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統計,截至今年3月,美國已生產約1.64億劑新冠疫苗,同時幾乎沒有出口。相比之下,印度出口約5500萬劑,歐盟出口4600萬劑。《環球時報》記者4月27日獲悉,中國疫苗全球供應已突破1億劑次。
國內一名免疫學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疫苗企業在全球擁有工廠或代工廠,這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所在國的疫苗生產能力和資源,“在技術人員、生產線、原料有限的當下,為美國多生產一劑疫苗,也就意味着少為本國生產一劑”。
來自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美分發新冠疫苗超過2.97億劑(接種2.32億劑次),這還沒算上擱置在美國倉庫中的數以千萬劑阿斯利康疫苗。
用原料與專利對發展中國家“卡脖子”
有分析認為,依靠自身生產能力以及超買策略,美國的“疫苗民族主義”正讓其他國家買單。問題是,美國的這種影響不止於此,因為它還是新冠疫苗原料與專利的主要提供者。
長期關注新冠疫苗的醫務工作者莊時利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深陷疫情泥沼的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供應商,但在試劑、器械、原料供應等方面,它嚴重依賴美國。尤其是mRNA技術,美國幾乎擁有絕對的“卡脖子”能力。
輝瑞與莫德納兩款新冠疫苗是全球最早獲批的一批疫苗,它們採用的mRNA技術需要一種由脂質體制成的脂質納米顆粒材料。疫情暴發前,僅有少數工廠生產脂質體,且產量不高,這些工廠多位於美國的馬薩諸塞、密蘇里、科羅拉多和亞拉巴馬州。
不僅是脂質體,盛放疫苗的玻璃瓶、塑料包裝袋、針頭等“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成為制約外國疫苗工廠擴張產能的因素,因為美國兩任政府均動用《國防生產法案》限制出口。
美國“凱撒健康新聞”在查看聯邦合約數據庫等資料後稱,華盛頓在大量與疫苗相關的合同中調用《國防生產法案》,其中就包括去年12月與輝瑞簽署的額外供應1億劑疫苗的協議。企業可以優先獲取原料等,但要先處理美國的訂單。
這讓外國生產商叫苦不迭。本月16日,世界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普納瓦拉,在社交媒體上向拜登喊話,代表美國以外的疫苗行業,“請求美國取消原料出口禁令”。而這並非他第一次表達不滿。
相比原料問題,美國企業擁有的疫苗專利稱得上發展中國家極難跨越的鴻溝。上月10日,美國等國阻止了南非、印度等提出的豁免有關新冠肺炎疫苗、藥物等知識產權義務的提議。自去年10月起,世貿組織已經先後8次舉行相關會議,卻因歐美國家的反對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本月30日,世貿組織成員將繼續開會討論。
美媒:不少高級官員反對分享,堅稱疫苗庫存要足
獨立媒體倫敦新聞調查局(TBIJ)今年2月曾公佈一項令人震驚的調查:由於輝瑞公司的談判技巧,其與一個國家達成疫苗協議的時間被拖延數月,而與另外兩個國家——阿根廷和巴西則完全無法達成協議。“我們採訪過的每個人都提到這家公司是最不適合合作、最牛氣的公司。”調查稱,拉丁美洲國家被要求拿出聯邦銀行儲備金、使館建築或軍事基地作為擔保,以涵蓋未來因“不太可能的不利影響”而產生的法律訴訟費用。
對於華盛頓來説,這種傲慢算不得什麼。此前,白宮曾多次拒絕為墨西哥、加拿大和歐盟等夥伴、盟友提供在美國生產的疫苗。不久前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被問到拜登是否在考慮與鄰國分享美國的疫苗儲備時,很乾脆地答道:“沒有。”
眼下,在施打2億多劑疫苗後,美國的接種速度已經放緩,多州供應超過需求,每天都有疫苗閒置。但美國搶購和超購疫苗現象依然非常嚴重。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學者表示,這種與全球合作抗疫背道而馳的做法顯示出的是冷漠與自私。
諷刺的是,善於挖掘“背後故事”的美國媒體卻視而不見。由於拜登上台將滿100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6日刊登一篇誇耀式報道文章,稱拜登政府在這個時間段通過緊急、“戰時狀態”般的努力,讓美國從應對疫情最差的國家之一一躍成為“全球接種疫苗的佼佼者”。
當前,美國承諾對外分享6000萬劑疫苗還停留在口頭上,而就是這個承諾,美國政府內部也吵翻了天。美國政治新聞網27日披露稱,最新的分享疫苗決定很“突然”,導致拜登政府的高層官員“分裂”,很多人堅稱必須保持足夠的疫苗庫存。此前一個多月,白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高級官員多次拒絕衞生部門、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署負責人對外出口疫苗的要求,“他們要求總統繼續觀望,直到更多疫苗生產商獲得授權,直到美國自己的疫苗接種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