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上海特派記者 趙覺珵
正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被認為是中國市場面向世界的直觀展示:擁有14億的龐大人口,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預計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未來十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透過進博會打開的窗口,越來越多的國際展商靠近、瞭解並融入中國市場,而它們在進博會上帶來的產品,也折射出中國市場的新變化、新需求、新動向。
催生新市場
本屆進博會首次設立公共衞生防疫專區,來自美國、德國、瑞士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家企業參展,一大批國際先進公共衞生防疫產品、技術、服務集中亮相。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催生新的市場。
中國復星醫藥的展台上展出一輛負壓救護車。據介紹,這款由奔馳公司改造的救護車配備德國進口負壓過濾裝置可以淨化過濾空氣,避免轉運病患中交叉感染的風險。抗疫期間,復星醫藥共生產300多輛此類救護車,其中不少被運用在火神山和雷神山等武漢抗疫前線。“現在新冠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國家對防疫用品的儲備有很多需求,各地對這款車的儲備需求也很高,市場需求很大,”復星北鈴(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閻克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全球最大醫療保健公司之一的葛蘭素史克,在本屆進博會上的展區面積達800平方米。目前,該公司也在利用其佐劑技術,與合作伙伴共同推進新冠疫苗的研發。葛蘭素史克中國處方藥和疫苗總經理齊欣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提升公眾對疫苗的認知。此前人們並沒有很強的意識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現在全人羣的保護意識得到提升,也更加認可疫苗的價值。
疫情帶來的新需求並非只出現在醫藥保健領域,總部設在日本的驪住水科技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陶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最近正在推廣一些適用於公共場所的產品,如不需要接觸的感應式龍頭、沖水不需要按鈕的智能坐便器等。而在醫院中,免接觸、抗菌的衞生潔具用品也是主要需求之一。
緊盯消費升級
在採訪中,不少參展商都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觀察到的中國消費升級紅利遠超預期。隨着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於進口商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這為更多高品質的進口產品進入中國提供可能。格魯吉亞參展商那提亞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道,“以前中國消費者更喜歡法國葡萄酒,但他們現在也願意嘗試格魯吉亞的好酒。僅僅是嘗試,對我們而言就意味着中國市場的大門已經打開。”
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吳僑文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提到,“中國的消費升級是非常重要的趨勢,我們也關注並順應這一趨勢,篩選每年參展企業和展品……這對英國來説是巨大機遇”。
國際酒業巨頭帝亞吉歐集團中國總經理艾恩華對記者表示,中國近年對洋酒的接受度有很大變化,蘇格蘭威士忌的價格有所提升,英國啤酒和精釀啤酒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在增加,這些趨勢都是英國酒類產品的機遇。
在進博會這一貿易平台上,不僅是賣家,買家也需要及時洞察中國消費者的新需求、新喜好。8日,在進博會上,盒馬與智利企業代表簽署100萬箱、總計約2.8億元人民幣的智利車釐子進口訂單。進博會蘇寧採購交易團團長馬康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近兩年,中國消費者在消費品類及消費需求方面出現新的變化,蘇寧在商品引進等方面也順勢做出調整。以水果為例,近兩年,國內消費者更喜歡進口、短保質期、高價值的進口水果,對車釐子、榴蓮等進口水果的需求遠超傳統的國產水果。
看好中國經濟
由於疫情影響,全球航空製造業兩大巨頭——美國波音與法國空客——均未在本屆展會上設立展台,但中國市場讓航空巨頭滿懷信心。
巴航工業是世界最大的支線噴氣客機生產商,其大中華區總裁及商用飛機副總裁郭青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巴航工業對中國市場格外重視,中國未來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同時也在疫情期間引領全球航空市場的恢復。我們對中國市場非常有信心。”郭青預測,未來10年,中國市場將需要總計交付735架150座以下的支線客機,“這意味着中國每年都需要交付約70多架飛機來滿足市場需求,其中的市場足夠龐大”。
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接受《環球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説,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早已回到正軌。疫情無疑對整體經濟環境和汽車行業造成一定影響,然而第二季度就迅速回暖,到第三季度整體經濟和汽車市場已開始恢復增長。“我們看好中國的經濟環境,對2021年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