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陶冶
閲讀所需約9分鐘
秋高氣爽雙節已至,各家公司間的市值比拼也暫且隨着A股的休市而告一段落。2020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企業在這整整十個月中歷經磨難,從貿易摩擦到新冠疫情再到美國的科技封鎖,這一切都讓早已習慣和平發展的國人不禁唏噓。
但危機畢竟和機遇並存,今年7月伊始,沉寂已久的A股也適時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僅僅7月6日一天,滬深兩市總成交額達到了15694億元,這也是2015年牛市以來兩市單日成交額第一次突破1.5萬億元。
在疫情刺激下,醫藥醫療概念強勢崛起;在美國技術封鎖下,國產替代帶動國內科技企業的興起;得益於國家對直接融資市場的改革與支持,目前來看,A股在極其不利的大環境下還是走出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可見投資人對國內市場存在的潛在機遇信心十足。
而在經歷了年初的風風雨雨和7月的普漲行情後,誰才是最後看見彩虹的頭部企業?以2000億市值為標準來劃分,上榜企業共有幾家?2020年哪些上市公司實現了逆勢增長?
新晉2000億名單
最為令人吃驚的是並未享受到大環境紅利的一眾消費製造類企業,他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同樣實現了逆勢增長。
結合十月份數據來看(數據截止至9月25日),A股市值2000億公司達到了52家,其中在今年最新進入2000億俱樂部企業共計15家,主要涉及行業包括消費與服務、芯片半導體、製造業三個領域。
在國家嚴控地產的政策方針指引下,地產行業的增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芯片國產替代化浪潮下諸如中芯國際等一眾半導體企業的飛速發展,做為國家戰略行業,市值達到2000億也在情理之中。
而最為令人吃驚的是並未享受到大環境紅利的一眾消費製造類企業,他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同樣實現了逆勢增長,諸如順豐控股(002352.SZ)、瀘州老窖(000568.SZ)、隆基股份(601012.SH)、東方財富(300059.SZ)等均在今年年內取得了優異的市場表現。
疫情之下這些逆勢成長的公司能量何在?
光伏標杆 隆基股份
而隆基的異軍突起也正是在技術方向的岔路上選對了那條單晶硅之路。
如果要給光伏行業的核心邏輯做一個總結,“成本”和“補貼”就是這個行業最為貼切的兩個代名詞,拋開補貼不談,成本層面最重要的關注點就是如何提效降費,但我國的光伏行業在一開始就完全處在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
從2004年伊始,光伏的概念造就了無數所謂的光伏企業,質量低劣且缺乏技術含量的產品充斥着整個市場,在這種環境下沒有人去花重金研究如何改進技術提效降費。
當時國內各大企業雖然掛着光伏的牌子,但實際上業務重心仍然放在組裝這個微笑曲線最低端的一環上,整個行業有待推倒洗牌重新來過。
單晶硅電池產品從2016-2017間開始迎來春天,也是隆基真正意義上走強的開始,隆基之所以成為行業主角絕大部分取決於其對單、多晶硅技術的判斷選擇和大量的研發投入。
以往來看單、多晶硅在光電轉換效率層面有一個根本性的差別,單晶硅相對於多晶硅價格更貴,但其光電轉化效率的上限從物理屬性上就只強於多晶硅1-2個百分點。
隨着時間流逝,原本屬於多晶硅的價格優勢逐漸被工藝和技術磨平,當下單、多晶硅電池板的價格並不會像10年前有着40%-50%的價格差異,這同時也就意味着未來光伏的市場將會逐漸的偏向更高效的單晶硅電池。
結合數據來看,單晶硅產品的市場佔比在2014年只有5%,而時至今日,單晶硅產品佔光伏電池的比重已然達到60%左右,單、多晶硅過往劃江而治的格局就此改變。
而隆基的異軍突起也正是在技術方向的岔路上選對了那條單晶硅之路。
隆基的創始人李振國自始就堅定研發更高效的單晶硅技術,隆基股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棒和硅片製造商。
結合最近公佈的信息來看,隆基擬新投產或建設的項目共計百億餘元,其中位於曲靖的20GW項目投入資金約40億元;位於麗江的單晶硅棒項目產能10GW,總投資25億元,隨着產能進一步擴大,隆基在單晶硅領域將有着無可比擬的業內地位。
推動隆基股價上漲除了技術層面原因外還有年內硅原料價格異動的因素。今年8月,隨着新疆數家硅原料廠的停產檢修以及疫情的影響,國內硅原料供應出現了數月的短缺,原料價格的上浮自然帶動了硅電池板的價格變動,伴隨着增收的利好,隆基的股價也隨着光伏板塊抬升了不少。
但光伏行業的盈利模式不同於其他消費行業,下游發電成本受制於國網的併網收購價格限制,當度電成本超過收益時,下游發電廠商投產意願基本清零。
綜合來看,隆基的未來一定會得益於其對單晶硅技術的正確押注,但7月-8月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股價浮動一定會被時間磨平,參考行業協會文章推斷,今年下半年至2021年一季度硅原料供應就會逐步恢復正常,屆時原料價格重回合理區間,隆基也就需要返還當時從材料價格階段性上漲中所獲得的資本收益。
券商普漲 東方財富
東方財富上半年營收增幅平均達到70%左右,淨利潤增幅更是達到了100%以上。
券商如果成為千億市值的巨型企業並不會為人稱奇,畢竟單就投行業務這一分支就足以榨取出海量的利潤供給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市場中的券商並不都是以投行業務為生。
券商的業務包括證券經紀、投行業務、兩融業務、資管業務以及自營直投五個主線。出身於財經門户網站的東方財富本非券商領域的一員,自2012年開始了收購金融牌照開拓業務邊疆的征程,2012年收購基金銷售牌照,2015年併購同信證券的券商牌照,2018年收下公募牌照,東方財富不斷在做大自己的業務版圖。
不同於傳統券商,東方財富的優勢資源在於其作為財經網站得天獨厚的流量優勢,從市場信息獲取到進場交易,東方財富成為投資人最為便捷的入口,公司也順勢抓牢了這個高效的轉化渠道。
東方財富突破2000億元市值的起點是6月-7月間的券商普漲,經紀業務的放量帶動了公司營收的增長。
公司2020年半年報顯示,非主業的證券類業務收入達到了20.7億元,要注意2019全年也僅僅只達到了27.5億元,同比來看上半年營收增幅平均達到70%左右,淨利潤增幅更是達到了100%以上。
作為一隻2000億市值新晉券商,東方財富成長的腳步與牌照收購的節奏相互呼應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間有很多值得其他企業學習的地方。
但缺乏專業團隊的東方財富主要還是依賴經濟業務這一週期性業務, 至於未來週期階段下行時,東方財富能否維持2000億市值投資人持懷疑態度。
用業績説話順豐控股
接納低端市場還是保持既有方向,順豐也要不斷權衡。
電商的發展極大帶動了物流業的發展,在淘寶、京東飛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終於誕生了以順豐和通達係為主的可以與郵政一爭高下的快遞公司,而順豐自設立伊始就顯現出了眾多獨到之處。
不同於“通達系”快遞的業務方向,順豐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服務品質與經營體系的建立之上,直營化的選擇提高了運營成本,減緩了拓張速度,但換來的是優質的服務和完善的管理體系。
橫向對比國際物流巨頭Fedex、UPS等企業,當今世界頭部的物流企業無一不是採用直營模式來進行運營管理,這也是順豐最有可能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順豐的全球化設想也有着強勁的業績支撐, 2015年至2019年順豐業績持續走高,營收水平增長動能只增不減。
2020年,儘管經受了疫情的打擊,但順豐得益於直營體系的管理優勢較早的實現了復工,2020年前兩季度的營收水平不降反增。
放眼全球,以市值角度評價的話,順豐已然躋身全球物流業前三的位置,而從第十名到第三名順豐僅僅走了5年。當下的順豐身前只有4200億市值的FedEx和9600億市值的UPS。
依託於國內強勁的市場體量,順豐在未來參與競爭的過程中享有着天然的優勢,但相比國際快遞巨頭,國內快遞企業普遍“出生”較晚的弊病也帶來了些許不利影響,比如在全球市場中的知名度明顯就會相差很大。而公司自身經營模式的選擇帶來的單價成本過高也是一個“魚與熊掌”的問題,接納低端市場還是保持既有方向,順豐也要不斷權衡。
綜合來看,順豐近年來交出了極為優異的成績單,但考慮到順豐當前較高的市盈率水平,公司未來是否以及能否步入全球就顯得更為重要,畢竟這也為市盈率提供了一個更為龐大的想象空間。如若順利實現,那便是順豐的下一個時代,也會是中國物流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已然優秀的順豐如何成就偉大,這可能才是順豐當下最值得關注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