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股也抱團!對沖基金倉位從未如此集中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財經

  最近,中國A股市場出現了“抱團”的現象,資金集中流向科技和消費等板塊,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股市也出現了抱團的現象,對沖基金更是將倉位集中在少數科技巨頭上。

  在今年3月,美股出現了史詩級的暴跌,在美聯儲出手之前,美股在幾天之內就蒸發了三分之一的市值。

  這個時候,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對沖基金都衝向了他們最喜歡的成長股身上,在第二季度開始時,這一趨勢出現了有史以來最極端的水平。

  根據高盛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對沖基金加倉最多的是亞馬遜和微軟,這兩隻股票長期以來都備受對沖基金青睞,其中,亞馬遜更是在連續六個季度成為對沖基金最偏愛的投資標的;而對沖基金持倉的前五家公司已經連續七個季度沒有出現過任何變化。

  高盛直言,對沖基金的投資集中度和擁擠程度都處於歷史高點或接近歷史最高點。

  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長期以來一直警告的美國FAAMG(Facebook、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高科技巨頭一旦出現崩盤,那麼整個對沖基金都難以倖免。

  目前,這五大高科技股的市值已經佔到了標普500總市值的21%,在盈利能力方面,更是蓋過了其他中小上市公司。

   如果都集中在巨頭上,談何對沖?

  談到對沖基金的表現,令人震驚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和追蹤股票對沖基金最廣泛的HFR指數業績今年以來都並駕齊驅。

  美國金融博客網站Zero Hedge認為,這顯示出美聯儲實際上已經對美國股市進行了微觀管理,也就意味着目前的對沖基金實際上可能並不存在對沖——當大家都把資金放在最受歡迎的股票上,何談對沖呢?

  第一季度對沖基金的表現,可以概括為兩點:

  第一,對沖基金因過度集中在少數巨頭上,而慘遭虧損。的確,今年三月的時候全市場都在跌,但是巨頭們的表現比市場整體水平更差;

  第二,當FAAMG這五大股票表現優異時,實際上掩蓋了其他股票欠佳的表現。

  通常來説,那些最受市場歡迎的多頭頭寸會跑贏大盤,但是高盛旗下的一個指數——高集中度籃子(其中涵蓋了最受對沖基金歡迎的股票)則在今年以來落後大盤24%:這意味着即便一季度FAAMG股價飆升,但對沖基金的其他投資組合都以失敗收場,造成對沖基金在整體上甚至還跑不贏大盤。

   集中程度達到歷史高點

  高盛指出,對沖基金投資集中度和擁擠程度都處於歷史高點或接近歷史最高點,因此:

  第一季度對沖基金投資組合集中度進一步上升,反映了整個股票市場集中度的急劇上升。

  結果,典型的對沖基金將其多頭投資組合中的71%放在市值前十大的股票中,僅略低於2019年初創紀錄的72%,在五年前,這一比例為60%。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的對沖基金根本無法被稱作對沖基金,只能被看成是再“集中投資基金”。

  除了平均對沖基金投資組合的集中度增加外,對沖基金投資組合的共同頭寸也激增,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是,高盛認為這一點並不奇怪:

  隨着投資者努力應對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崩潰,他們進一步轉向了本已廣受歡迎的大盤長期增長股票,從而提振了動力策略。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沖基金正在積極加倉的是成長性的科技股,而非價值股。自從3月美國股市暴跌以來,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內的價值投資者都遭遇滑鐵盧。

  在拋售期間,對沖基金的投資組合主要流向了防禦性資產。根據高盛的統計,目前對沖基金持有的防禦性資產在18年中首次達到50%以上。

   對沖基金夏普比率還不如標普500

  在對沖基金把錢全部投向大盤股,尤其是科技巨頭的時候,如果大盤股被高估,那麼對沖基金就不可能有足夠多的投資組合來抵消大盤的下跌。

  高盛統計的對沖基金最鍾愛的那些股票,其市盈率中位數為23倍,相較於標普500的17倍市盈率高了35%。

  目前,美股估值最高和最低公司估值水平差距達到了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新高,而對沖基金拋棄價值股轉向成長股也再一次提高了美股投資的集中度和擁擠度。

  如此以來,雖然看起來目前對沖基金的表現和大盤沒什麼差別,但是由於對沖基金把雞蛋放在了有限的幾個籃子裏,對沖基金的夏普指數——一個衡量基金投資組合風險的指標,卻比大盤差得多。

   疫情之前,科技巨頭包攬美股盈利

  疫情到來之前,當時市場擔憂的一個焦點就是,資金主要集中流向美國的科技巨頭,而這些科技巨頭也是美股盈利的主力,中小盤個股幾乎在去年四季度沒什麼盈利。

  美國的五大科技巨頭: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在去年四季度的平均盈利增速超過了20%,而標普500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增長僅為4%。

  高盛坦言:

  標普500中1%的公司EPS增長了16%,而除去這五家公司,標普500的盈利增速就是零增長。這意味着超大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強化,而中小市值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削弱。

  不可否認的是,除了五大科技企業之外的美國上市公司,大多處於掙扎之中。

  羅素2000指數公司在四季度的盈利大幅下降7%,而這一指數主要反映的就是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表現。小市值公司一方面營收增長趨緩,另一方面不得不應對不斷上升的工資和其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