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謝碧鷺
作為一家“家族式”企業,聯盛化學“一股獨大”的現象非常明顯,其背後的風險不容忽視。而近年來,公司增長過快的應收賬款不僅存在壞賬風險,還會影響企業的流動性。更為關鍵的是,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和採購數據的財務勾稽關係均存在異常。
近日,浙江聯盛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盛化學”)發佈了招股書,欲衝刺創業板。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至2019年,聯盛化學的營業收入增長了28.26%,但與此同時,其應收賬款卻增加了95.37%。其飛速增長的應收賬款拖累了公司的運營能力,也無形之中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從股權情況來看,目前聯盛化學的股權十分集中,其中,牟建宇與俞快父女合計持有公司95.80%的股權,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背後的風險不容忽視。另據《紅週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收數據和採購數據的勾稽關係均存在異常,需要公司給出合理解釋。
“一股獨大”存風險
據招股書介紹,聯盛化學是一家特種精細化工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電子化學品及化工溶劑為主的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作為主營業務。從聯盛化學的股權結構來看,其家族色彩極其濃厚。
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牟建宇、俞快及俞小歐,其中牟建宇與俞小歐系夫妻關係,俞快系牟建宇與俞小歐之女。牟建宇直接持有公司12.35%的股份,俞快直接持有公司11.11%的股份,同時牟建宇與俞快通過聯盛集團間接持有公司70.37%的股權,通過台州高投間接持有聯盛化學1.97%的股權,合計持有公司95.80%的股權。
雖然俞小歐未持有公司股份,但系公司的原創始人,且報告期內曾擔任董事一職。而報告期至今牟建宇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股份公司成立後,俞快擔任公司總經理,二人對於公司的經營方針、決策和經營管理層的任免均有重大影響。
控股股東股權過於集中,且實控人在董事會中均身處要職,這意味着公司上市之後,俞小歐等人在董事會中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這難免讓人擔憂,日後聯盛化學的實控人是否會利用其在董事會高度集中的權力和地位,做出有損其他中小股東權益的事情,畢竟在A股市場,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聯盛化學“一股獨大”的股權狀況是存在風險的。
應收賬款快速增長有隱憂
報告期內(2017年至2020年6月末),聯盛化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5億元、4.61億元、5.46億元和3.25億元。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中,其營業收入增長了28.26%,但與此同時,其應收賬款卻增加了95.37%(詳見表1),遠遠超過了其營收增速。聯盛化學應收賬款的大幅攀升,無形之中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聯盛化學營收賬款增速過快對企業運營狀況的影響,從其報告期內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的變化也能看出,2017年其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47.33天,到2019年則上升到了71.42天,這意味着其應收賬款週轉變慢,公司回款能力越來越差。
在應收賬款飛速增長的情況下,聯盛化學的流動性恐怕也會受到影響,一旦客户還款不及時,上市公司出現資金不足的情況,則可能會對其當年的正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此外,應收賬款的快速增加,也使得聯盛化學的壞賬準備持續增加,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壞賬準備金額分別為356.75萬元、508.81萬元、741.9萬元和814.69萬元,分別佔當期淨利潤的21.07%、15.84%、11.73%和13.29%,其壞賬損失對公司的利潤侵蝕也不容低估。
銷售數據存在偏差
除上述問題之外,據《紅週刊》記者核算,報告期內聯盛化學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及經營性債權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也存在異常。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聯盛化學的營業總收入為4.61億元,其中境外營收為3.04億元,這部分不需要考慮增值税問題,而剩下的國內營收其所適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計算出當期聯盛化學的含税營收為4.86億元。理論上,企業含税營收應當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入和經營性債權的增減,那麼聯盛化學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聯盛化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4.23億元,此外,截至2018年末,聯盛化學的預收款項為745.15萬元,相較於2017年末增加了大約540萬元,扣除預收款項所增加的金額之後,則當期聯盛化學所收到的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大致為4.18億元。該金額相較於當期含税營收要少大約6800萬元,這意味着當期聯盛化學的經營性債權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截至2018年末,聯盛化學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為4935.16萬元、8932.21萬元和508.81萬元,三項金額合計相較於2017年末僅增加了大約2800萬元,這顯然和理論上應當要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4000萬元的差距。也就是説,當期聯盛化學大概有4000萬元的含税營收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債權的支持。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2019年,當期聯盛化學的營業總收入為5.46億元,其中境外營收為3.75億元,不需要繳納增值税。剩下國內營收部分,其所適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降到13%,由此可以估算出當期聯盛化學的含税營收為5.69億元。2019年聯盛化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17億元,預收款項相較於2018年末增加了大約100萬元,扣除預收款項變化後的現金流入相較於含税營收要少約5300萬元。
經營性債權方面,截至2019年末,聯盛化學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應收賬款所計提的壞賬準備三項的合計金額相較於2018年末增加了1900萬元,這和理論上應當要增加的5300萬元明顯並不相符,二者存在近3400萬元的差距。
另外,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和2019年末,該公司已背書或貼現,但尚未到期的銀行承兑匯票分別為1405.16萬元和1031.06萬元,與上述勾稽差異金額相差較大,可見票據背書似乎也不是導致其營收數據勾稽差異過大的全部原因。
採購數據異常
不僅如此,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聯盛化學的採購數據和現金流及經營性債務之間的財務勾稽關係也令人不解。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聯盛化學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1.22億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32.09%,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公司的採購總額為3.79億元。這部分採購金額所適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下降到16%,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聯盛化學的含税採購總額為4.41億元。正常情況下,企業採購應當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出和經營性債務的增減,那麼當期聯盛化學的情況又如何呢?
在合併現金流量表中,2018年聯盛化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3.65億元,此外,當期公司的預付款項相較於2017年末減少了大約680萬元,那麼當期公司所支付的與採購相關的現金大致為3.72億元,相較於含税採購要少約6900萬元,理論上,當期聯盛化學的經營性債務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截至2018年,聯盛化學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分別為1.21億元和4589.42萬元,相較於2017年末僅增加了不到1900萬元。這顯然和理論上應當增加的金額並不相符,大概存在5000萬元的差距,這就是説當期聯盛化學大概有5000萬元的含税採購既沒有現金流,也沒有經營性債務的支持。
以同樣的邏輯核算其2020年上半年的數據,亦存在類似的情況。當期聯盛化學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6969.11萬元,佔全部採購金額的31.91%,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聯盛化學的採購總額為2.18億元,當期採購產品所適用的增值税税率為13%,由此可以推算出當期聯盛化學的含税採購總額為2.47億元。同期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2.13億元,算上70萬元預付款項減少金額後,相比2.47億元的含税採購仍然少了約3300萬元。而經營性負債方面,截至2020年6月末,聯盛化學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相較於2019年末僅增加了約1300萬元,這比理論上應當要增加的金額少了2000多萬元。
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其採購數據均存在勾稽異常的情況,其中原因還需公司做出解釋。
(本文已刊發於12月19日《紅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