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歐陽劍環)資管新規過渡期“大限將至”,銀行理財存量整改進度如何?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日前透露,到2021年一季度末,理財業務存量整改已經過半,2021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將完成整改。對於個別銀行存續的少量難處置的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
機構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存續理財產品中淨值型產品佔比為64.73%。專家認為,未來銀行理財應搶抓“碳達峯、碳中和”等機遇,積極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同時注重合規發展。
(圖片説明)資料圖,新華社發
(小標題)理財公司隊伍壯大
資管新規發佈以來,以理財公司為平台強化相關能力建設成為越來越多銀行業機構的共識。日前,銀保監會同意恆豐銀行出資20億元籌建恆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意味着理財公司隊伍將進一步擴容。
截至目前,六大行以及大部分股份行旗下的理財公司已經開業,區域銀行中也有多家城農商行完成佈局。同時,合資理財公司正加速設立,繼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後,高盛工銀理財日前成為第四家獲批籌建的合資理財公司。此外,招銀理財、光大理財也將引入境外投資者。
“預計後續或有更多大中型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加入合資理財公司設立中,股權結構上可能有更為多樣的組合形式。”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後續不排除有更多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採用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藉助外資機構的資本和先進理念,提升理財公司的資本及競爭實力。
(小標題)主題產品層出不窮
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年底結束,銀行理財轉型進度備受關注。據葉燕斐披露,銀行保險機構資管業務按照監管導向有序轉型,結構不斷優化,淨值化轉型力度加大,風險持續收斂。截至6月末,同業理財較峯值縮減96%;保本理財較峯值縮減97%,不合規短期產品縮減98%,嵌套投資規模縮減24%。
從產品來看,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全國理財產品存續數量為50566款,其中,淨值型產品為32366款,佔比為64.73%。
在穩步推進產品淨值化轉型的同時,銀行理財積極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在產品創新上下足工夫。例如,交銀理財發行了長三角一體化主題理財產品,通過股債聯動全面支持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華夏理財推出了ESG“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產品,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普益標準研究員苟海川表示,隨着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各類產業的發展,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顯著增加,各類主題理財產品也應運而生,各機構爭相推出的各類主題理財產品有效地引導客户將資金更多投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精準服務實體經濟,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銀行和理財公司可結合當前市場熱點設計響應政策的主題產品,例如積極配合綠色低碳經濟轉型,創新發行ESG等理財產品。低碳經濟下一些產業發展將受到嚴格限制,但同時另外一些產業亦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銀行及理財公司需要充分評估好相關的利弊,才能把握住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熱潮並從中獲益。
(小標題)合規發展成重點
今年以來,《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等監管文件陸續出台。專家認為,隨着監管規則持續完善,未來銀行理財應注重合規發展。
植信投資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報告(2020-2021)》提出,銀行理財合規經營任重道遠。2020年,理財業務成為監管對銀行機構處罰的重點領域,銀行理財合規問題主要集中在理財產品銷售管理違規、理財投資業務不審慎以及理財資金使用違規等方面。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強調,應加強合規和內控能力建設。“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財富管理機構要抓住最後的窗口期,嚴格按照監管要求,紮實落實存量資產整改工作,按照編制的存量資產台賬和整改計劃,如期完成整改工作。”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表示,理財公司應堅持穩健經營理念,防範金融風險,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理財公司雖然目前規模增長較快,但產品大部分是早期從母行逐步遷移過來的,對於其產品創設能力和投研能力不應高估。未來在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和轉型的過程中,要處理好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