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完成私有化交易,赴美上市僅兩年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4月22日,如涵控股發佈公告稱,已完成私有化交易,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資料顯示,如涵控股成立於2001年1月3日,主要從事經營並建立網絡紅人的社交電商網店,針對風格固定、個人品牌已成型的用户,為其提供供應鏈管理等基礎運營服務等。主要紅人有“超級軒”、“張大奕”“AYIKA陳艾佳”。

2019年,如涵控股頂着“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光環登陸納斯達克,雖然也順利登上資本市場,等來的是更加苛刻的評判。

事實上,上市即巔峯,受困於不被看好的商業模式、過度依賴頭部網紅、競爭對手憑藉直播風口蠶食市場,如涵控股業績表現不盡人意、僅隔兩年黯然離場。

上市兩年,股價縮水超七成

如涵控股曾在2月份宣佈已與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和RUNION Mergersub Limited(全資子公司)簽訂合併協議。買方集團將以每股0.7美元現金收購尚未持有的如涵控股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交易估值約為3億美元。

私有化於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屆時如涵控股將從納斯達克退市,此後,如涵控股成為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據悉,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完成IPO,發行價為12.5美元。當日開盤即破發,引來無數爭議,截至當日收盤價為7.78美元,跌幅達37.2%。

如涵在最後一個交易日報收3.4美元/股,較上市首日開盤價縮水7成。

過度依賴頭部網紅

如涵控股採用“網紅+孵化器+供應鏈”的經營模式,挖掘各領域潛力KOL,旗下已經培養出張大奕、蟲蟲等知名帶貨網紅。

一直以來,張大奕都是如涵的功臣。可以説,張大奕撐起了如涵控股的半壁江山。

公開資料顯示,2018-2020年間,如涵控股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的店鋪對公司貢獻營收比重均在半數以上。然而,急速轉彎發生在去年4月,張大奕陷入“蔣凡事件”風波,如涵控股受此拖累收入鋭減,股價遭遇下挫。

如涵控股曾在財報中表示,“自2020年4月以來,頂級KOL遭受負面宣傳,網店產生的產品銷售大幅下降”。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如涵雖然竭力在培養新的紅人,但是受困於公司超大部分營收由張大奕等頭部創造。其他的紅人們創造營收比例還是太少。因此,張大奕一事對公司略有影響,再加上從上市以來,如涵市值進一步縮水,未被資本市場完全認可。因此,如涵私有化之路早已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報數據,2021財年第二季度公司淨收入總額為2.49億元,同比下降9%;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虧損為3120萬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履行費用等項目的支出較多。網紅電商確實如人們通常所説的一樣省去了從淘寶、京東等平台購買流量的成本,但是為了打造網紅、維持網紅的知名度和熱度需要花費一筆不菲的網紅維護費,其實就是變相的流量購買費用。

遭受強勁對手“碾壓”

疊加2020年疫情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被改變,直播電商正在“二次爆發”成為新增長點。艾瑞諮詢研究數據顯示,未來國內直播電商的商品總額預計將從2019年的4168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64172億元,2025年直播電商的商品交易總額的佔比將達到23.9%,市場潛力巨大。

李佳琦、薇婭雙雄爭霸,網紅張大奕似乎已被大眾遺忘。2019年的雙十一,擠進薇婭和李佳琦直播間觀眾人數分別超過了4000萬和3000萬,張大奕直播間人數則為1000萬人;薇婭直播銷售額超過27億元,李佳琦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而同期張大奕旗下淘寶店的個人品牌成交額為3.4億元。

面臨電商業務、競對、同質化等挑戰。對於如涵而言,電商業務本身是一個很重的業務,需要在平台運營、供應鏈體系建設、用户維上、商家供零關係、履約服務上等下很大的功夫,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會有很大挑戰。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説道。

莊帥進而表示,如涵面臨諸多競爭對手的挑戰,像快手、抖音、淘寶直播、視頻號直播、小程序直播,以及嗶哩嗶哩出圈涉足電商等都會給如涵造成很大影響。包括像拼多多這樣的電商們有自己的直播,而且它們都在下沉市場“短兵相接”,對於快手來説競爭壓力不小。

或許,對直播電商前景預判錯誤那一刻開始,如涵控股已經遭到了時代拋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