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新規來了!“兩道紅線”卡資產端,這些銀行超標需要“解壓”

繼劃定“三道紅線”從房地產的資金需求端降槓桿以後,監管層又給定銀行對房地產放貸的“兩道紅線”,從資金供給端降槓桿。受此影響,1月4日,房地產、銀行股價雙雙下跌。房地產降槓桿“雙管齊下”,又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1月4日,在大盤站上3500點的當口,銀行股卻全線飄綠,整體板塊下跌1.13%,其中僅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稍微上漲,成都銀行、杭州銀行、興業銀行跌幅居前,分別下跌8.06%、6.03%和5.85%。除了銀行板塊,房地產板塊也同樣遭錘整個板塊大跌2.24%,具體來看,格力地產、金科股份、中南建設、中房股份、泰禾集團跌超5%。

銀地保大跌背後同一則文件有關。12月31日,央行及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將所有銀行分為五檔,分別設置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兩個指標上限,對佔比超標的銀行設置2年或4年調整過渡期。《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這是繼從需求端控制房地產資金劃出“三道紅線”後,再一次從供給端控制房地產融資的一項舉措。不過,相比踩中“三道紅線”房企範圍來説,踩中“兩道紅線”的銀行比重並不大。嚴重踩線的銀行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銀行,尤其是城商行。這意味着,在2024年之前,這些銀行要對其整體貸款業務做出調整。

“踩線”銀行集中在中小型

2020年年中監管部門對12家試點房企提出要求:即能否增長有息負債,將掛鈎於房企對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負債率≤70%;淨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1)的滿足程度。自2021年1月,12家試點房企將從正式進入為期兩年半的測試期,到2022年底試點房企要實現降檔,2023年6月底前,試點房企的“三道紅線”需全部達標。

“三道紅線”是從房地產的需求端來降槓桿,而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及銀保監會發布的《通知》則從資金的供給端降槓桿。《通知》中,將銀行分為中資大型、中資中型、中資小型和非縣域農合機構、縣域農合機構和村鎮銀行五大檔,分別對銀行在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設置上限,越是大型銀行,上限越高。工農中建交郵儲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最高限為40%和32.5%;中型股份行佔比為27.5%和20%;城商行、縣域銀行佔比限制很嚴。

房貸新規來了!“兩道紅線”卡資產端,這些銀行超標需要“解壓”

《通知》指出,對於佔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個百分點以內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2年;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4年。

華泰證券根據上市銀行2020上半年的數據整理來看,大型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都未觸及上限,只有建設銀行、郵儲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超過上限不到2%,兩者業務調整過渡期均為2年。

中小型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踩線較為嚴重。其中,其中中型銀行中,招商、興業“兩道紅線”全部踩中,且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均超過2%;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房地產貸款稍微踩線;城商行中,成都銀行、青島銀行等踩中“兩道紅線”。

央行、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是為了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內在約束,優化信貸結構,支持製造業、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融資,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房地產貸款一直是銀行的“心頭好”

對銀行來説,房地產貸款算是優質資產,一塊地、一套房抵押在銀行,然後折價發放貸款,即使貸款壞賬,那一塊地、一套房還能進行拍賣,這是不良率的保證。

因此,近年來,各大銀行將房地產貸款作為提高資產質量、增加盈利的首選,尤其是股份行、城商行,是每年增量房產貸款尤其開發貸的“急先鋒”,這也是為何上述兩類銀行是踩中“紅線”集中地。

據央行發佈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餘額分別為72萬億、33萬億、20萬億和18萬億,合計142萬億。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2.16萬億元,比監管要求高了2.4萬億,同比增長8.2%,四類金融機構的開發貸佔比分別為7.5%、7.5%、5%和5%;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3.59萬億元,比監管要求低了2萬億,同比增長15.7%,四類金融機構的開發貸佔比分別為32.5%、20%、17.5%和12.5%。

房貸新規來了!“兩道紅線”卡資產端,這些銀行超標需要“解壓”

從貸款額度上看,房地產開發貸是監管的重點,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貸款總額不到大型銀行的一半,投放到開發貸的比例卻和大型銀行差不多,這也是為何在兩大指標中,踩中房地產貸款佔比的股份制銀行、農商行較多的原因。

招商、興業同超標,得零售者壓力小

對於商業銀行來説,房地產貸款中,個人按揭貸款更是“香餑餑”,雖然收益率不高,但是不良貸款率地,且資本消耗又非常少。尤其對城商行、村鎮行來説,難以獲得大銀行的優質客户(國企、機關事業單位對公業務等),資金來源成本又比較高,所以發放房地產貸款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也造成了踩紅線的局面。

在中型銀行中,興業銀行踩線最為嚴重,其房地產貸款佔比為33.7%,高出上限6.2%,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為25.7%,高出上限5.7%;其次是招商銀行,其房地產貸款佔比為33.2%,比27.5%的上限高出5.7%;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為24.7%,比上限20%,高出4.7%。

降低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意味着銀行要調整其貸款結構,較好的貸款結構則在保證穩定的不良率和收益率。同量級的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雖然都面臨較大的超標壓力,但作為“零售之王”的招商銀行在未來4年的過渡期內會比興業好過一些。

自從2008年以來,貸款業務一直都是招商銀行的主業,佔據總資產超50%的份額,到2019年這一數字變為60%。在全部貸款業務中,2019年零售貸款貸款餘額達到2.4萬億,佔比達到52.61%,妥妥的“零售之王”,這也是招商銀行近兩年不良率一直低於1.2%的原因。個人按揭貸款一直是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品類,在2018、2019年淨新增人民幣貸款中的佔比分別為27%、33%。

可以看出,個人房地產業務對招商銀行的重要性。不過,招商銀行零售業務中佔比較高的還有信用貸款業務,其貸款佔比甚至超過個人按揭貸款業務。歷年財報顯示,2005-2016年間,招商銀行信用貸款佔比區間為20.47%-26.07%,而到2017年,其信用貸款佔比提高至30.55%,此後一直保持在30%以上。今年6月末,其信用貸款佔比為34.32%,約佔全部貸款的三分之一。

因此,未來四年的過渡期內,招商銀行即使維持目前零售貸款佔比,即保證不良率的情況下,憑藉已有經驗提升信用貸款佔比,增加總的貸款額度,也能實現平穩過渡。

而興業銀行與招商銀行恰好相反。2019年財報顯示,興業銀行貸款總額為3.3萬億元,其中53.69%是對公貸款,零售貸款為1.4萬億元,佔比43.33%。其中個人住房貸款為0.9萬億,佔零售貸款總額的64.3%。而且在過去三年,興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在淨新增貸款規模中佔比大約20%~30%,貢獻比較顯著。

這樣看來,興業銀行想要達標,保持零售貸款佔比不變,很是困難。2020年前三季度,因受疫情影響,對公業務壞賬增加,貸款損失準備金額已經從2019年年底的1048.5億元增加到1202億元,對公業務繼續增加,興業銀行不良率勢必會增加。且多數大行股份行普通對公貸款的加權平均收益約為 4%~4.5%之間,目前,5年期以上的 LPR 利率為 4.65%,若替換為該類貸款、則對息差有一定負面影響。

對於房貸佔比觸頂的銀行來説,要想繼續發放房貸,須要做大分母,增加對實體經濟的貸款,讓城商行迴歸服務實體的同時,在資產端控制資金流入房地產。比如,國有大行要想新增40億房地產貸款融資,首先必須增加60億元其他類別的貸款,這樣才能使得總體比例控制在40%左右;要不,就得壓降存量房地產貸款的規模,將新增貸款空間釋放出來。

而若資產端的“三道紅線”和資金端的“五檔分類”都能落實到位,那麼地產資金面將發生重大變局,對未來地產融資,以及開發商高成本融資拿地的現象有很大的抑制作用,高週轉的時代或許真的結束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7 字。

轉載請註明: 房貸新規來了!“兩道紅線”卡資產端,這些銀行超標需要“解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