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中國證券報》22日刊發文章《證監會召開座談會 機構應進一步擴大權益投資比例》。文章稱,4月21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召開全國社保基金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會議提出,養老金、銀行保險機構和各類資管機構應進一步擴大權益投資比例。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有利於提振市場參與主體的信心,維護市場穩定,有望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出席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圍繞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聽取意見建議。
(資料圖,新華社發)
會議指出,養老金、銀行保險機構和各類資管機構是投資者中的專業機構代表,也是資本市場最為重要的長期資金來源。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市場改革發展加速的新環境下,各家機構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把提高投資管理能力特別是權益投資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積極拓展參與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發揮專業優勢,為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一是增強投資能力。從戰略規劃上重視權益投資,不斷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壯大投資人才隊伍,建立健全投資體系,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優化公司經營模式;二是推進落實長週期考核。長週期考核是平衡投資端與負債端的關鍵機制,應着眼長遠,實施長週期考核,促進強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三是發揮專業投資者功能。通過行使投票權、質詢權、建議權等多種方式積極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重視培育新股發行定價能力,發揮專業買方作用;四是提高權益投資比例。充分發揮長期資金可以克服市場短期波動的優勢,用好用足權益投資額度,進一步擴大權益投資比例,提升長期收益水平。
在業內人士看來,推進落實長週期考核,促進強化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始終是監管部門工作重點。“《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探索建立對機構投資者的長週期考核機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監管部門多次強調,推動社保、保險、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促進提升權益投資比例,實施長週期考核機制。”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協會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繼續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夯實投研核心能力,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理念,完善長週期考核機制,支持行業差異化發展。
近期,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信號強烈。此次座談會的召開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引入中長期資金有關要求和國務院金融委工作部署。
田利輝表示,有關部門密集提出穩步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舉措,將進一步穩定投資者等市場參與主體的預期,提振各方信心,維護市場穩定。
會議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復甦動能減弱,國際地緣政治影響加劇,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金融領域風險有所抬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困難。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本市場生態持續優化,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者結構呈現向好趨勢,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國際吸引力不斷增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發展還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從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制度安排來看,近期改革動作頻頻。對21日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説,在財税政策激勵下,會有更多個人儲蓄資金注入個人養老金賬户。一方面,此舉有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壓力,補充長期穩定的養老資金;另一方面,與短期投資相比,這部分可以穿越週期的長期投資更能引導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此外,近日發佈的證監會、國資委、全國工商聯關於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通知強調,完善有利於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制度機制,鼓勵和支持社保、養老金、信託、保險和理財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於權益類資產,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
在市場人士看來,長期資金有望成為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的“定海神針”。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十四五”期間政策引導更多的機構投資者,特別是採取更多措施鼓勵國內保險資金、養老金、社保資金提高入市比例將是大勢所趨。不少機構預測,從養老金及保險資金等投資情況看,A股市場有望迎來更多增量資金。其中,公募基金仍將是居民增配權益資產的重要渠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