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經深一度|債券評級,為什麼要推投資者付費?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等5部門聯合發佈通知,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

  通知明確提出,促進信用評級行業公平競爭,鼓勵發行人選擇兩家及以上信用評級機構開展評級業務,繼續引導擴大投資者付費評級適用範圍。“鼓勵信用評級機構開展主動評級、投資者付費評級並披露評級結果,發揮雙評級、多評級以及不同模式評級的交叉驗證作用。”

  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核心要素之一,此次通知為什麼要鼓勵推動投資者付費評級呢?

  信用評級是評價債券到期時本金和利息足額償付的可能性,評級越高,可能性越大。信用評級是投資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信用評級機構因此也被稱為債市的“看門人”。

  當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12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我國評級行業在隨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去年,出現違約事件的永煤控股,它的主體信用級別違約前為AAA,違約後斷崖式調降到BB,主體級別已經明顯不能真實反映信用狀況。”中債資信評級部門負責人李欣認為,國內債券市場信用評級級別虛高現象較為突出,“事前預警不足,事後大幅下調”是加劇市場波動的重要觸發因素。

  據瞭解,國內評級機構等級中樞集中在AA+附近,AA及以上企業數量佔比接近90%,AAA主體佔到20%。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債券市場AAA級別企業佔比不超過5%。

  發行人付費模式下的利益衝突、級別競爭導致評級市場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孟慶斌介紹,發行人付費使得發行人與評級機構之間存在着利益關聯。“所謂‘評級採購’就是如果一家評級機構給企業評級不高,那就換一家,總有一家讓我滿意。長此以往,一些中小評級機構之間就形成惡性競爭,導致評級失真。”

  “發行人付費的評級信息,關係收益的內容更多些;投資人付費的評級信息,提示風險的內容更多些。”孟慶斌指出,投資人付費的評級方式,可以對發行人付費的評級信息形成制衡,“多空”信息交匯能讓投資人更充分地瞭解發行主體實際情況,增強投資人的風險識別能力,提升市場交叉驗證的能力,改善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當前,我國信用評級的投資人付費模式還處在探索階段,投資人“搭便車”的現象時有發生。但市場人士認為,為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規範發展,提升我國信用評級質量和競爭力,推動投資者付費的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已勢在必行。“此次相關鼓勵政策和機制的落地,對症下藥、靶向治療,有助於促進評級行業良性、有序發展。”李欣説。

  文字記者:劉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