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摩:美國科技股“極端”估值令人想起互聯網泡沫時期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隨着美國主要科技股和互聯網股重新受到華爾街的青睞,在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的情況下,投資者重新轉向成長型股票,再次引發了對估值的擔憂。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在一份最新研報中指出,信息技術行業的估值正處於“極端”水平,並指出該行業7.4倍的市銷比(股價/銷售)已達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峯時的水平”,市場調整10%至15%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大摩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寫道:“這種現象的問題在於,科技行業的盈利能力和利潤狀況很脆弱。”她認為,這個類別股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逆風”,包括投入成本上升、美元走軟、競爭加劇、税收增加和監管更嚴格。

雖然週一美國三大股指收盤均創歷史新高,在FAAMG五大科技股中,蘋果和微軟週一小幅收低,亞馬遜收盤持平。這三個公司的股價最近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和Facebook Inc.收盤均走高。這五家公司都計劃在本月底之前公佈季度業績。

這五家公司是美國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自6月初以來,它們的表現都優於標普500指數,同期累計市值增加逾1萬億美元。

這一漲幅反映出一種觀點,即美國重新開放所帶來的快速增長不會在長期內持續下去,這也推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月份的1.7%降至1.4%以下。然而,如果收益率再次回升,可能會給估值帶來更大的壓力。

支持科技股的一個理由

“這些大盤股的漲幅很簡單,就像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1.7%將至到1.3%。”美國跨國獨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貝雅(Baird)科技板塊策略師Ted Mortonson説:“然而,我不得不説,羅盤真的在轉動。我和一些人談過,他們很困惑為什麼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只有1.3%。”

Mortonson還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其他通脹跡象是潛在的風險因素。不過,他對大型科技股的長期增長潛力仍持樂觀態度。

在工資上漲和大宗商品壓力大的環境下,“投資者將尋找能夠熬過任何增長減速的公司”,而大型科技集團“是能夠熬過任何全球經濟放緩的公司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