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到2033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2.4萬美元,2050年將達到4.1萬美元,中國將成為現代化強國。
報告收錄在《宏觀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9~2020)》中,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這本年度宏觀經濟藍皮書。
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路徑一直是《宏觀經濟藍皮書》最為關心的命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增長前沿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了長期經濟增長的“S”形經濟增長路徑這一命題,刻畫了中國趕超中的階段性“規模收益遞增”特徵,探討了從工業化轉向城市化所導致的動力結構轉變、收益特性、政府幹預、技術進步等,還探討了技術進步中的“幹中學”效應遞減、低成本要素提供不可持續、從“結構性加速”向“結構性減速”轉換的機理與挑戰等問題。
報告指出,“S”形增長曲線模型本質上就是一個人均GDP基於資本要素積累形成的增長的生產函數擴展,擴展為一個因時而變的增長路徑,構成了一個邏輯曲線。在經濟學家陳昌兵、張平2018年依據模型做的實證估計基礎上,課題組依據最新的數據,重新估計了中國長期增長曲線,計算預測出經濟增長拐點將發生在2033年。即2034年以後,我國人均GDP在經過數十年的高速和中高速增長後,將進入穩定增長期。
根據模型的預測值,藍皮書以我國2019年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為基數,2020年以名義增長率為3.5%和匯率為7,之後年份假定匯率為7,並給出未來三個10年總體遞減的通貨膨脹率,計算預測未來30年的GDP增速。結果顯示,到2033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2.4萬美元,到2050年人均GDP將達到4.1萬美元,中國將成為現代化強國。從現在到2050年,我國經濟增長將逐步從趕超速度向發達國家增長速度收斂,因此衡量財富水平的關鍵不是速度,而是一國的經濟穩定和持續增長。
報告認為,2021年後,中國將從工業化過程中以“物質”效率供給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轉向深度城市化過程中以“人”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即通過消費和服務提升“人”的質量,達到創新和效率提升。由城市化的經濟體系向福利社會體系轉型,為人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中國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户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隨着户籍改革深入,預計到203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將達到70%,而後城市化率將進入自然增長過程。到2050年,基本的城市化率將達到85%的水平。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樊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