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宋亦桐)疫情以來,消費金融機構普遍面臨逾期率攀升、撥備提升、淨利潤下滑的問題。7月9日,蘇寧金融研究院發佈《互聯網金融行業2020年第2季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疫情之後,消費金融機構應調整客羣結構,遠離高風險客户;調整期限結構,靈活應對變化。
從數據來看,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是我國1992年開始公佈GDP數據以來第一次出現負增長。《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未設經濟增長目標,而是提出“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工作” 。從4-5月的數據來看,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工業增加值單月增速已全部轉正,消費增速降幅亦大幅收窄,前期政策對沖效果有所顯現,預計2020年二季度GDP增速轉正,各方研究預測中值約為2.5%。
從QuestMobile的數據來看,互聯網用户的數量幾無增長空間,月均使用時長在疫情作用下取得了較大增長。人均打開App數量增加幅度也極小,遠少於使用時長的增長,兩極分化明顯,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時間越發向頭部App集中。
而2020年以來,金融機構個人短期貸款餘額快速縮水,2月末為最低點,5月末回升至14萬億元,較2019年末仍有1.46萬億元的缺口。《報告》指出,這個時候,消費金融機構需辯證看待逾期率的攀升,若集中抽貸或大幅提高門檻,必然引發羊羣效應,金融機構爭先恐後退出,會帶來借款人層面的踩踏效應,逾期率驟升,陷入惡性循環。
《報告》表示,疫情之後,借款人的財務基本面普遍好轉。若要把逾期損失降至最低,需要金融機構保持定力,維持消費貸的穩定增長。否則,逾期問題不會根本性緩解。消費金融機構應調整客羣結構,遠離高風險客户;調整期限結構,靈活應對變化;消費金融促消費,場景金融依舊大有可為;追逐貸款資金流向,發力小微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