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調 “十四五” 中國樓市現五大信號

(經濟觀察)中央定調 “十四五” 中國樓市現五大信號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中央定調“十四五” 中國樓市現五大信號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佈。關於房地產市場,文中透露五大信號,為未來5年的樓市發展指明方向。

“房住不炒”貫穿未來五年

此番《建議》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專家指出,這意味着未來5年,“房住不炒”依然是中國房地產調控和各項政策的主基調。

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住不炒”。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此後“房住不炒”成為“十三五”時期房地產業核心指導思想,此後各類房地產政策的制定,都嚴格遵循這個思路。

“十三五”“十四五”兩個五年規劃期,均以此作為主基調,意味着“房住不炒”將貫穿中國樓市10年發展。

這一方面體現樓市政策的穩定性,穩定的政策有助於產生穩定的預期,促進樓市的長期平穩發展。另一方面,這也持續淡化房地產全行業和各參與方的投機衝動,遏制炒房。

減少房地產對金融資源的擠佔

今年以來的一系列政策表明,中國正在力圖減少房地產對金融資源的擠佔,同時,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領域。

此番中央的《建議》也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強調“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過去一個階段,房地產和金融兩個板塊相互推動,部分城市房價出現快速上漲,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旺盛,部分企業投資房產,居民債務壓力巨大,對國內生產、消費循環構成了不利影響。

今年8月份,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撰文提醒稱,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反彈,金融資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風險領域集中。

對此,監管層也出台一系列措施,化解風險,涉房金融政策收緊。今年8月份,被業內稱為“三道紅線”的房企融資新規出台。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表示,房地產業中,金融的比重越來越高,金融資源被過多佔用,這對經濟而言不是好事。融資新規的出台,意味着房地產金融紅利時代的結束,房地產行業將逐漸迴歸成普通行業。

住房租賃仍是“風口”

此番《建議》提及租購併舉,並提出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等。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框架已經基本建立。不過,業內專家指出,目前租賃仍是住房制度的短板領域,需要在未來5年重點發展。

許小樂表示,住房補短板,是為了彌補過去20多年重購買、輕租賃導致的供應結構失衡,同時,也可以提升低收入羣體和新市民的住房條件。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此次的《建議》當中再提租購併舉、完善長租房政策等,説明租賃住房依然是後續重點發展的領域。完善市場化租賃、加強長租公寓管理可能是近期的政策重點。

目前中國已在13個城市開展農村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小嬙認為,未來試點範圍或進一步擴大,熱點城市有望優先進入試點範圍。

重視老舊小區改造

挖潛存量的老舊小區改造等也將成為未來5年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點之一。

《建議》提出,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

根據官方出台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底),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這意味22萬個老舊小區需要改造,涉及的居民近3900萬户。

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此次《建議》當中明確提出,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許小樂認為,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是指居民基於城鄉遷移、家庭變化、收入增長的住房改善需求得到滿足。

其背後是房價漲幅與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相匹配,與此同時,提升居住需求的房屋裝修、租賃、物業管理等一系列住房服務得到充分發展,服務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居住服務領域市場有望進一步壯大。(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8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央定調 “十四五” 中國樓市現五大信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