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7年,在日本合法居住的華人有247萬餘人。在這247萬人中有相當一部分華人處在創業階段,而選擇以這個行業起家的華人要佔百分之三十以上。
眾所周知,日本的收入相對來説要比國內更高。通俗來講就是日本的錢更好賺。但是開銷與風險也相應的比國內更大。所以華人創業者們在日本要麼積累幾年資本後一躍而起,要麼一蹶不振,負債累累。兩極化十分明顯。我在日本生活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中,我見了太多了他人起高樓,也見了太多的他人樓塌了。來到日本討生活的華人如果能用一句最近在網絡上流行的話來形容,那這句話一定是“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青春賭明天。”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華人們一定對遍佈日本大街小巷的中華料理店印象深刻吧。不知道在多少個工作結束後的夜晚,我拖着疲累不堪的身體一頭扎進家附近的中華料理店,用中文大聲的喊一句:“老闆!來份今天的打折套餐!”隨即就會聽到廚房那邊用熟悉的鄉音回應道:“好嘞!XX套餐一份~”沒等開飯,光是這句中文就能給我很大的慰藉。在日本創業的華人們大多選擇的都選擇開一家中華料理店來起家。在我聽取了很多從事這一行業的朋友的意見後,總結出了幾點原因。
受眾人羣廣不廣是能否決定這一行業是否繁榮的重要指標之一。人們常説,“衣,食,住,行”是日常生活必備的四大因素。俗話説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無論男女老少,每天都要吃飯,而咱們國家的飯菜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優秀。尤其是在日本更是十分的受歡迎。首先日本的飲食習慣和中國大同小異,雖然日本尊崇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生活,但大多日本人還是覺得飯菜就應該重口一點,所以中華料理更能征服他們的胃。其次日本的生活節奏太快,很多上班族們下班已經深夜十點以後了,第二天早上八點就要去擠地鐵上班,在這個時間段裏超市裏的蔬菜或肉類成色好一點的早已被人買走了,所以他們會選擇吃完飯再回家洗澡睡覺。而中華料理店有相當一部分直到深夜都還在營業。最後中華料理店價格實惠,菜碼大的特點也是受到日本人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於日式料理,中華料理不但在價格方面有着價格上的優勢,在量上更是有着壓倒性的優勢。日式料理貴在精緻,但在同等價格的情況下一個成年人肯定是吃不飽的。而中華料理店則能讓客人摸着圓滾滾的肚皮走出店門。
如果有人問我,來日本打工,哪個行業最好?那我一定會推薦他來日本做一名廚師。由於工作原因,我每天都會在網絡上發佈大量面向華人的招聘啓事。其中招聘廚師的啓事佔比超過百分之四十。在不包吃住,税務與保險等情況下,平均月薪是40萬日元上下,按照今天的匯率相當於250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店裏生意好還有分成。在包吃住,税務保險甚至簽證的情況下,平均月薪在25-30萬日元之間,相當於15000元-19000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同樣不包括營業額的分成在內。待遇可謂是十分優厚。也正是因為這一行業的待遇十分優厚,很快就能攢出一定的資本,所以很多廚師在從事幾年,有了些經驗後選擇自己創業,有相當一部分中華料理店的老闆曾經從事過廚師行業。
在日本開一家中華料理店是很多廚師的目標,如雨後春筍般的中華料理店使這一行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而且開一家中華料理店所需要的成本並不高,小到投資200多萬日元就能成功的開業,在收益方面日本和中國一樣,利潤能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是更多。聽上去十分美好,但實際上投資小的中華料理店很少有能營業一年以上的,基本上半年左右就倒閉了。除非是在新宿,澀谷這一類繁華地帶。普通的中華料理店每年年末是最賺錢的,每年年底大型中華料理店都能接到很多大型宴會的訂單,往往12月份一個月的營業額就能達到平時三個月半年的營業額。哪怕不是料理店,只是簡單地小吃店也能輝煌起來。比如在大久保車站附近的某鴨脖店,一開始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門面,現在在池袋都已經開啓了分店,每天飯點都要進去排隊。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罷了。而那些小型中華料理店則是沒有這個機會的,因為店太小,坐不下那麼多人,哪怕打價格戰也很少能接到這種訂單,而且沒有小吃店的特色,生存環境更加艱難。
大多數華人來日本的初衷都是賺錢養家,我身邊也有很多從事廚師行業的朋友。他們大多在國內都有妻子和孩子,打算憑着手藝來日本賺錢養家,如果可能就自己開個中華料理店,然後給老婆孩子辦簽證來日本生活,全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的生活。然而在全球經濟低迷的現狀下,大多選擇創業的華人們都賠的負債累累,哪怕新開的中華料理店規模再大在疫情的影響下也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