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題:從“入口關”到“出口關”,改革引領資本市場未來
新華社記者劉慧
2020年的中國經濟逆風飛揚,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資本市場加速推進一系列改革,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註冊制試點擴展到新一輪退市制度落地,人們發現,“入口關”到“出口關”的改革正在從重塑市場生態,引領資本市場成長蜕變。
(小標題)註冊制改革暢通“入口關” 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股票發行制度是資本市場最基礎的制度之一,發行註冊制改革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2018年11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宣佈啓動,此後註冊制改革確定了從科創板到創業板、逐步到全市場的“分步走”路線圖。
“註冊制的基本內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理清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權責關係。”證監會副主席李超曾表示,註冊制帶來了更多源頭活水,特別是“硬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企業有了更多的上市機會。
作為註冊制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發展勢頭強勁,截至目前已有超220家上市企業,總市值超過3.6萬億元。行業高度集中在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在吸收科創板經驗基礎上,2020年8月,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正式落地,改革從增量市場擴展到存量市場,註冊制改革邁向“深水區”。在註冊制牽引下,創業板的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證監會透露,將堅持尊重註冊制基本內涵、借鑑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原則,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
(小標題)退市制度改革疏浚“出口關” 加速優勝劣汰
當市場“入口關”不斷暢通時,與之相呼應的退市制度改革也在加速推進。去年年末,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強調,將以註冊制和退市制度改革為重要抓手,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要進一步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強化優勝劣汰。
隨後不久,滬深證券交易所於2020年最後一天緊鑼密鼓地發佈了一系列退市新規,標誌着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在此輪退市制度改革中,滬深證券交易所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
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A股市場退市公司數量為126家,其中2020年退市16家。可以預見,隨着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出口關”必將加速疏浚,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趨勢也將更加明顯。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退市制度升級有助於市場生態自我淨化,實現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動態平衡,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小標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資本市場重任在肩
中國資本市場剛剛過完30歲生日,站在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新起點上。
證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30年來,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超過21萬億元。目前,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存續餘額近16萬億元,有效拓寬了實體企業融資渠道。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易會滿指出,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需要充分發揮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的獨特作用,加快創新資本形成,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的緊密融合。
他透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點任務包括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等。
在一系列改革的牽引下,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必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