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紅梅
編輯 | 繆凌雲
來源 | 風雲資本界
1999年,在一次飯局上,季琦與交大校友梁建章、沈南鵬等人聊天。幾個人越聊越投機,直到深夜,皆無散去之意。
幾個月後,攜程網誕生,並於五年後在美國上市。一夜之間,季琦從“去一個遠地方吃碗麪,都捨不得打車回家”的普通人,一躍成為億萬富豪。
爾後,他自立門户,相繼創辦瞭如家和漢庭(現華住集團)兩大酒店品牌。
用梁建章的話説:“季琦擅長做一個很小的創業公司,同時又很擅長做一個很大的航母公司”。
這句看似矛盾的評價背後,其實是對季琦的準確概括。正如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了填補資金缺口,季琦賣光了如家股票,把全部錢都砸進華住集團。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實則風險頗高。
好在2010年,華住集團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回饋給了季琦鉅額財富。在“2019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季琦排名119位,身價達195.9億元。
而從今天開始,這項數據將會再次刷新。
華住集團-S(01179.HK)今日(9月22日)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發行價為297港元/股。
昨日暗盤,華住集團收漲2%,報303.2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受此消息影響,截至9月21日美股收盤,華住(HTHT)報40.48美元/股,跌3.66%,市值為128.5億美元。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APP
今天上午9時30分,華住集團在香港正式上市交易,開盤價報305港元,漲2.69%。
華住集團在上海舉行了“雲敲鑼”儀式
截止今日收盤,華住集團漲4.71%,報311港元/股,市值逼近千億港元,為987.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65.57億元)。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APP
儘管在上市前夕遭遇做空,但從華住集團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來看,並未出現開盤破發,盤中大跌的情況。
20億元造假質疑
9月21日晚,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h)突然發佈報告稱,華住集團謊報其酒店投資組合的所有權以製造虛假財務報表。
圖片來源:博力達思研究報告
博力達思研究在北京和上海的實地調查證實,華住集團沒有按照規定披露一些由華住現任員工和其他未披露的關聯方擁有的特許經營酒店,並且對這些秘而不宣的加盟酒店提供了秘密的運營費用支持。
博力達思稱,華住酒店經營許可證顯示,截至2019財年,華住集團實際上秘密控制着1952家酒店,這在其集團所有酒店數量中的佔比達35%左右。但華住對外宣稱的酒店數量只有688家,佔比約為12%。
此外,博力達思還展示了一些具體的數據:截至2019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的特許經營登記顯示華住集團旗下共有3020家獨立特許經營商,比華住集團報告的4930家管理和特許經營酒店少37%。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SAIC)的記錄顯示,華住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報告中起碼低報了至少16%的員工人數。
博力達思研究認為,華住集團利用未披露的關聯方交易隱瞞經營費用,人為誇大華住集團的報告利潤。並計算出,虛假利潤在其2019年末資產負債表上以20億元人民幣(3億美元)的虛假廠房及設備(PP&E)呈現。
博力達思表示,“我們認為,與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和港交所的報告中的數據相比,華住集團產生的利潤和持有的PP&E資產都明顯較少。我們做空華住是因為認為華住的實際財務表現證明其股價應該遠低於當前水平才是合理的”。
今日港股開盤前,針對博力達思研究的沽空報告,華住集團在港交所緊急發出公告稱:基於對報告初步的檢查和評估,公司認為這份報告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而且它包含大量的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及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華住在回應中強調,華住承諾始終保持最高標準的公司管理,並會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的適用規則和條例,進行公開透明且及時的信息披露。
3個月虧21億,大舉進軍下沉市場
2007年,攜程前總裁季琦創辦了漢庭酒店,後改名為“華住酒店集團”。2010年,華住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HTHT。如今,華住集團已成為國內除了錦江集團之外的第二大連鎖酒店集團。
華住集團旗下擁有覆蓋高端到大眾市場的多個知名酒店品牌,具體包括高端市場的美爵、禧玥、花間堂;中端市場的諾富特、美居、漫心、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CitiGO、星程、宜必思尚品;以及大眾市場的宜必思、漢庭優佳、漢庭、怡萊、海友等。
華住集團7月1日公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Q1的淨收入為20億元,同比下降15.7%。從具體的劃分來看公司直營業務依舊是營收的核心,在今年一季度達到15億元,而一季度加盟收入為4.65億元。
淨虧損方面,一季度華住集團淨虧損-21億元,2019年同期則實現1.06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下滑105.5%。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年華住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47.1%至18億元;也就是説,華住集團2020年僅一季度的虧損就超過2019年全年的淨利潤。業內專業人士分析稱,酒店這種重線下的模式,一旦遇上疫情這種自然災害,鉅額虧損是很正常的。
據中國飯店協會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頭兩個月, 74.29% 的酒店和民宿選擇直接閉店,平均閉店天數達到27天。2020年1、2月,酒店和民宿類等住宿企業營業額損失超過670億元,全國租賃式公寓損失約為7 億元。
華住集團方面,運營數據顯示,華住在第一季度所有酒店的入住率為39.6%,較2019年同期近乎腰斬;所有酒店的可供出租的單房收入(RevPAR)為75元,遠低於2019年同期的178元。這些數據表明,疫情對華住的衝擊極大。
再加上,近幾年國內酒店數量大幅度增長,酒店業因供大於求、入住率下降而承受較大壓力。根據文旅部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國星級飯店統計報告,繼2014年之後,酒店行業平均出租率首次下跌。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業內普遍認為,此次疫情無疑將加速酒店行業的洗牌,優勝劣汰會發生顯著作用,而酒店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則會有所緩和。
一則數據可以佐證,2020年上半年市場上約879家酒店完成向連鎖酒店集團翻牌,且翻牌至錦江、華住、首旅三大酒店集團的佔比超過70%。
不難發現,疫情過後,三大酒店集團的龍頭效應凸顯。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即便在虧損的情況下,華住也沒有放緩擴張速度。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住(不含DH)籌備中的酒店數量從2019年年末的2262家增加至2334家,且3月至6月期間新簽約的酒店數量較2019年同期有所增長。
當然,這也導致華住集團的運營成本增長到24億元,資產負債率更是超過90%。
一邊是因疫情帶來的鉅額虧損,另一邊則是居高不下的負債率,在這樣的前提下,華住集團想要落實未來的三到五年內,擬在“1000個城市鋪設超過一萬家店面”的規劃難度不小。
不過,Q1財報電話會議上,華住集團透露:包括6月14日至20日這一週的入住率(OCC) 為74%,遠高於行業平均的47%;5月和6月的同店可供出租的單房收入(RevPAR)已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59%和65%。
同時,華住集團已將主攻下沉市場升級為集團的核心戰略之一。
中信證券研究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6月一線、準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及以下城市酒店數相比1月的變化情況分別為-1.5%、-1%、-0.1%、 +0.5%、+2.2%。可以看出,低線城市的反彈速度明顯更快。
中金公司的研報同樣指出,華住未來的增長點或將聚焦於向低線城市滲透和高端市場佈局,疫情後有望吸引更多中小品牌酒店加盟商加盟,進而助華住長期擴大其市場份額。
季琦在6月發佈的一封內部信中亦明確表示,“除了1、2線城市的優質地段,我們還要關注新興的商業區、生活區,要關注原來不重視的下沉市場,要關注高鐵站、新機場沿線”。
此次在港二次上市,華住集團有望獲得充沛的資金用於"下沉"市場的拓展。
你住過華住集團旗下的酒店嗎?入住體驗如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