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研判:聚焦穩增長,仍需調結構。近期市場高位波動,賺錢效應有所收窄,既表現在以創業板指為代表的寬基指數顯著調整,也表現在周度層面僅三成數量個股錄得上漲。調整與波動的背後主要在於:1)12月以來全面降準疊加1年期LPR調降,寬鬆預期階段性兑現;2)海外加息預期抬升,全球通脹與疫情擴散形成困境交匯;3)“打假”外資等階段性因素,給交易擁擠、估值較高的新能源等成長板塊帶來較大壓力。撇開擾動,新的動能仍在醖釀,“政策底→估值底→盈利底”的傳導鏈條將接力進行。展望後市,我們維持“躁動並非一蹴而就”的判斷,認為本輪跨年攻勢的節奏更偏温和。隨着2022年一季度穩增長具體政策的漸次落地,以及寬鬆預期再次打開想象空間,跨年行情仍將進一步演繹。
結構背後:正視盈利與估值的博弈。我們在2022年度策略展望中指出,未來市場風格將轉向確定性成長,並由此衍生出兩類結構。其一,以食品飲料、農林牧漁為代表的必選消費,是盈利反轉邏輯最強的核心配置主線,兼具高勝率與高賠率;其二,以新能源產業鏈為代表的景氣成長,仍將受益於能源結構轉型紅利。我們看到近期市場結構分化明顯,而流動性預期的變化則是成長行業出現調整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剋制型寬鬆情形下,高估值板塊面臨破局壓力。與此同時,穩增長的信號之下,盈利預期的反轉動能愈加突出。往後看,在把握成長性的基礎上,應當正視盈利與估值的博弈,結構上維持“消費否極泰來”與“低估值的收穫季”的判斷。
基建鏈配置價值提升。政策層面,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增長成為核心任務。考慮到地產投資相對疲弱、出口增速逐步放緩,在內需消費修復是慢變量的情形下,廣義基建成為新的發力點。從結構佔比來看,傳統基建為增長主體,重點落在交通運輸、水利工程等領域。從邊際變化來看,以風電、光伏、BIPV、充電樁為代表能源新基建,以及以5G、IDC、衞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新基建等,盈利彈性空間值得期待。
行業配置:增長髮力,漣漪漸開。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下一階段政策核心邊際劍指穩經濟,按照穩增長的發力先後順序,疊加悲觀預期的修正幅度,推薦:1)消費:加速邁出預期底部,推薦業績有支撐且負面預期淡化的白酒、生豬、家電、傢俱以及社服/旅遊等方向;2)金融:券商、銀行;3)消費電子;4)基建:把握BIPV、電力運營等新基建重點,亦重視穩增長下傳統基建的發力。
(文章來源:陳顯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