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AI企業衝擊A股 誰將拿下牛年首單

伴隨着雲知聲IPO撤單,其他AI企業的上市進展情況備受市場關注,雲知聲退出後,誰將成為牛年上市第一單?經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目前曠視科技已官宣衝擊科創板,開始接受上市輔導,雲從科技、依圖科技、雲天勵飛等多家AI企業科創板IPO已獲得受理,並均已進入問詢狀態,其中依圖科技IPO速度暫時靠前,公司已對外披露了第一輪問詢回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AI企業競相上市的背後,既是公司主動謀求競爭優勢的體現,也是公司需要資本支持“燒錢式”研發的被動選擇。

多家AI企業衝擊A股 誰將拿下牛年首單

多家AI企業競速IPO

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在2020年相繼上市之後,當年11月、12月,雲知聲、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天勵飛等多家AI企業相繼遞交了科創板招股書,開始競速IPO。不過,雲知聲近期退出了該競速隊伍。

經北京商報記者梳理,2020年末,包含雲知聲在內的多家AI企業招股書獲受理,這讓市場產生了2021年或成該行業上市大年的預期。但上交所官網近期消息顯示,雲知聲科創板IPO在2月19日正式終止。伴隨着雲知聲IPO撤單,其他AI企業上市進展如何備受市場關注。

具體來看,依圖科技IPO在2020年11月獲得受理,雲從科技、雲天勵飛IPO在2020年12月獲得受理,目前三家企業均已進入問詢狀態。其中,“AI四小龍”之中的雲從科技、依圖科技市場知名度較高。

據公司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依圖科技則以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軟件在內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除上述公司之外,同為“AI四小龍”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也屢屢被傳出謀求A股上市的傳聞,曠視科技在今年1月正式官宣,將衝擊科創板。1月12日,北京證監局官網信息顯示,曠視科技準備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已與中信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

資料顯示,曠視科技專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領域,其中城市物聯網是公司目前的收入支柱。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已經從一級市場融資擴大到二級市場,通過資本加持,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過去一兩年,隨着科創板開閘,政策對於AI企業的不斷支持,行業內已有企業相繼上市,隨着這些示範效應擴散,預計2021年會有更多人工智能公司登陸A股或啓動IPO。”於百程如是説。

依圖科技暫時領先

就目前情況來看,依圖科技科創板IPO速度暫時領先,公司已對外披露了第一輪問詢回覆,也有望成為“AI四小龍”上市第一股。

據瞭解,依圖科技成立於2013年,此次謀求科創板上市,依圖科技擬募資75.05億元,募投項目圍繞公司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展開,主要目的為持續提升公司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實力及產品能力,進一步鞏固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

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在2月10日對外披露了首輪問詢函回覆,監管層對公司實控人、關聯交易、主要客户、供應商等諸多問題提出了47問。

具體來看,朱瓏與林晨曦在2020年9月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兩人成為依圖科技的實控人,合計控制公司表決權的比例達69.81%。在首輪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依圖科技説明朱瓏與林晨曦在2020年9月才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的原因,簽署上述協議前公司的實際控制情況,兩人在股東大會、董事會上的表決情況,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情形等問題。

另外,報告期內依圖科技存在的諸多關聯交易事項也成為了監管層關注的重點。招股書顯示,依圖科技存在向熠知電子、神思依圖、思圖場景、耐思捷既採購又銷售的情形,針對上述情況,上交所要求依圖科技説明原因及合理性。

對此,依圖科技給出解釋稱,公司與上述公司的交易通常以單一方向為主,即以採購為主存在少量銷售或銷售為主存在少量採購,銷售和採購的產品類型不同,均獨立履行了公司內部的採購和銷售程序。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依圖科技方面進行採訪,不過未有人接聽。

淨利虧損是行業常態

縱觀上述AI企業的財務情況,近年來淨利均處於虧損狀態。

財務數據顯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1.06億元、-1.81億元、-17.08億元以及-2.86億元;依圖科技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以及-12.99億元。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雲天勵飛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5463.65萬元、-1.95億元、-5億元以及-8.57億元。雲天勵飛也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合併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61億元,公司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彌補虧損。

人工智能領域專家鄧偉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為保證持續具有核心競爭力,企業通常需要不斷投入研發資金,這讓淨利虧損成為行業常態,企業需要資本支持公司長期的研發投入成本。

以雲從科技為例,數據顯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5940.65萬元、1.48億元、4.54億元和2.47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雲從科技也坦言,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於百程也坦言,研發投入大導致AI企業短期難以盈利也是該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很多企業依賴高投入來實現高成長,但業績依然虧損,規模化盈利還比較遠,商業模式並不成熟。在於百程看來,AI企業通過二級市場進行融資,既是主動謀求競爭優勢,同時也是尋求資金支持的被動選擇。

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嶽獻芳則表示,資本一直都是行業的催化劑,當行業技術成熟時,資本會通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快速滲透,AI行業也不例外,目前AI領域的一些技術已處在成熟期,資本會更多選擇通過投資帶動行業技術發展、創新和商業模式複製。

北京商報記者 董亮 馬換換

【來源:北京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2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家AI企業衝擊A股 誰將拿下牛年首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