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球能源危機加劇,德國卻堅持全面廢核!將付出超12萬億經濟代價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財經

當前,從煤炭、天然氣,到海運價格、白糖乃至奶粉,幾乎所有行業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脹”壓力。而以能源行業為首,截至10月的一年時間裏,亞洲LNG的價格飆漲了6倍;國際原油時隔7年站上80美元/桶的價格高位。

在全球能源危機持續進行的情況下,歐洲“老大哥”德國仍義無反顧地推進其“棄核”計劃。據央視10月11日報道,德國有關部門的代表人士公開表示,該國將堅持在2022年關閉正在運營的最後3座核電站。此舉意味着德國將成為西方工業大國裏第一個全面棄核的國家。

德國的工業起步較早,因此也早早將核能納入了電力供應系統當中,巔峯時期核能在德國佔據了將近25%的電力供應。如今,為了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德國不僅僅要下狠手廢棄核電,還計劃在2038年前將關閉所有煤電廠,2050年前將放棄使用天然氣。

“大哥”德國的領頭作用下,瑞士、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也在跟進這一行動。報道指出,目前瑞士、比利時、西班牙和法國都有縮減核能使用比例的計劃,而法國作為全球知名的核電大國,也下定決心要在2035年前將核電的使用佔比減少25%。

要知道,想要徹底遠離核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統計數據顯示,這一舉動將讓德國承受1.7萬億歐元(摺合約12.7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代價。此外,德國政府還要出錢“安撫”那些被迫從核電產業退休的企業,總計將支出24億歐元(摺合約179億元人民幣)的賠償金。

不過,所謂禍福相依,德國全面取締核電產業之際,該國的新能源產業也發展得勢如破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德國電力供應來源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佔比已經較10年前(2011年)增加了3倍至50%。在這其中,風能成為該國第一大倚重的新能源,佔比超過27%,光伏佔比接近10%,其餘的份額被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瓜分。

當然,德國之所以願意花費重金實現能源轉型,還與其經濟發展步伐有關。據德國公開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9年這將近20年時間內,該國的電力消耗規模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有幾年還出現了緩慢下降的趨勢。就在疫情發生的前一年(2019年),德國全國上下的用電規模僅為524太瓦時,創下近10年記錄(自2009年以來)新低。

而在能源需求上面,德國也早就想好了解決辦法。經過多年努力,就在今年12月底之前,俄羅斯與德國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將正式進行輸氣。按照規劃,“北溪-2”項目可以承受的的年輸氣規模將達到550億立方米,有望解決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用氣荒的難題。

前文我們也説到,德國計劃在2050年100%放棄天然氣。而多年來,面對烏克蘭、波蘭等國的阻撓,德國也是利用這個説法進行“勸説”,稱其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最多維持30年,希望這些國家可以對北溪2號項目“開綠燈”。


|廖力思 題 | 林嘉 圖 |盧文祥 審 |呂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