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誰讓基金虧大錢?那些坑過基金的股票給投資者哪些啓示?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大連大媽“遺忘式炒股”5萬變500萬的故事,驚豔了A股瓜民。倖存者偏差容易讓我們產生股市錢好賺的幻覺,為了保持清醒,或許更應該去看看那些失敗的案例,看看那些“坑爹”股長什麼樣,有沒有什麼方法,儘量“避雷”?

  很多小夥伴喜歡抄基金經理作業。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年曾經“坑”過基金的重倉股。東吳證券深入分析了2011年至2020年十年裏,最坑爹的30只基金重倉股。分析發現:

  這30只個股在上榜當季,季度平均跌幅為-12.4%,較上證綜指相對跌幅為-16.3%。

  上榜後,如果繼續持有1年,這些重倉虧損股既無絕對收益,也無相對收益(相對上證指數),表現確實不咋地。

  這30只個股中,17只也曾是“十年十倍股”,祖上闊過……

  這30只個股中,截至2020年4季度末,有21只仍是基金所愛,主要為消費、科技製造、金融地產等細分行業龍頭公司;9只為基金“棄子”,在基金重倉持股中,持股比例不到1%。

  基金重倉虧損股為何下跌?

  01下跌原因一:殺估值

  統計顯示,78%的基金重倉虧損股下跌源於殺估值。

  這些股票的下跌,多數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徵,部分具有跨行業共性。

  消費龍頭下跌元兇:產品質量、渠道變革

  產品質量是消費類公司基本競爭力,尤其對於食品飲料行業更為重要。消費龍頭下跌原因多與產品質量有關,如“瘦肉精”事件、塑化劑事件等。

  渠道是消費品公司關鍵一環,行業政策變動、自身渠道調整都會引致資本市場拋售。

  科技製造龍頭下跌元兇:高管、大股東高位減持

  科技製造龍下跌原因的共性更多集中在交易層面,市場對於高位估值下的高管、大股東減持較為敏感。

  金融地產龍頭下跌元兇:監管或流動性

  金融地產行業高槓杆特徵明顯,天然對於流動性變化較為敏感,同時受到監管部門嚴格監管,上述兩者的超預期變動均將影響金融地產公司的股價表現。

  跨行業共性:投資者用腳投票回應

  除上述具有明顯行業特性的下跌原因外,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融資或激勵行為同樣會引致股價下跌。

  02下跌原因二:業績不及預期、ROE下滑

  87%的虧損股上榜季度業績增速環比下滑。

  統計上榜當季度以及前後各4個季度中,單季度歸母淨利潤增速的均值,發現17只個股上榜當季利潤增速環比之前1個季度出現下滑。

  另外,消費龍頭、基金“棄子”上榜季度ROE環比下滑明顯;科技製造、金融地產未見明顯特徵,主要因其下跌元兇如減持、監管政策、流動性等,更多在於影響情緒面及業務規模擴張速度,對於業務盈利能力影響較小。

  被基金“徹底拋棄”的公司長什麼樣?

  在30只基金重倉虧損股中,21家還繼續被公募基金較大比例持有;有9家公司被拋棄。截至2020年四季度末,這9家公司的基金重倉持股比例不到1%。

  伴隨基金持股下降的是其股價的大幅下跌。基金“棄子”在2020年末,股價較近十年最高價回撤幅度平均達到-63%。其中,造假股某ST醫藥股回撤高達90%,最低的回撤也有24%。這背後,是其所處的行業及自身問題共同導致。

  此外,還具有大股東持股低、股權質押比例高、高管薪酬佔比利潤大、研發投入佔比營收低等特點。(數據來源:Wind,東吳證券研究所)

  行業原因:

  同質化競爭激烈,企業盈利空間小,如零售行業。

  行業空間大,但集中度難以提升,如裝飾裝修行業。

  行業景氣度出現趨勢性下行,如基建、汽車行業

  商業模式面臨不確定性,盈利波動大,如傳媒影視行業。

  公司治理:

  股東:第一大股東持股低,股權質押比例高。

  治理:高管薪酬佔利潤比重大,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低。

  給普通投資者有哪些啓示?

  甄別個股、辨識龍頭,警惕高估值下的意外衝擊。

  01辨識龍頭,儘量規避“棄子”公司

  長週期視角下,應聚焦優質賽道里的真龍頭。即在行業增長空間確定、集中度可提升的賽道中,尋找擁有真正護城河優勢,如研發實力突出、產品力強大、渠道掌控良好、精細化運營、具備資源整合優勢的公司。

  同時,儘量規避上述“棄子”型公司,即同質化競爭激烈、集中度難以提升、景氣趨勢性下行、商業模式不確定的細分賽道中的“問題”公司,如缺乏核心研發實力、產品力不足、非理性擴張的公司。

  02警惕龍頭股高位估值下的意外事件

  高位估值下,股價對於負面信息更為敏感。

  上述30只基金虧損股下跌前,其估值(PE/PB)分位數均值都在50%以上。甚至有34%的虧損股上榜前的估值,為近3年80%以上分位。在事件衝擊下,業績增速下滑不及市場預期,從而導致殺估值。

  在當下機構重倉股高度重合、“抱團”趨勢延續的背景下,投資者應密切跟蹤個股基本面,警惕上述類似事件衝擊導致的殺估值。

(文章來源:融通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