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 城市與建築業為順利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

中國日報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張玥)2020年9月,中國宣佈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與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並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着“雙碳”目標提出,國內越來越多行業正轉變自身發展方式,適應新發展要求。

其中,建築行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中擔負的角色可能尤其特殊。《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8年,全國建築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噸,佔全國碳排放比重的51.3%。這一可觀佔比決定了未來數年內,建築行業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必須擁抱變革創新。建築行業需為“雙碳”目標做出哪些努力?這可能給行業帶來什麼變化?

8月26日,在國際金融論壇(IFF)於北京舉行的第五期學術會議暨全國低碳日特別活動研討會上,專家認為,“雙碳”目標的實現對建築行業的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並可能成為城市之間新的也是更好的競爭抓手,讓城市在建設新區新城增量時可以很好借鑑國際經驗;同時,也需要更好的政策統籌與細化。

“雙碳”目標下的城市競爭

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後,學者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對中國現階段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會是一場艱難大考,離不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城市和地區間經濟增速的相互競爭曾被認為是中國過去40年經濟飛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則認為,在“雙碳”目標時間表下,“減碳”競爭將成為中國的城市間GDP增速之外的一個新的、而且是有益的競爭點。

在26日IFF研討會發言中,仇保興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一個非常重要的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是城市之間的相互競爭和學習。而“十四五”期間,中國城市間將會轉向GDP的競爭與減碳的競爭雙軌並行、雙軌啓動。

“雙軌啓動後,競爭中間包含着學習和合作。這將對整個‘雙碳’戰略的實施具有決定性影響,”他説。

在仇保興看來,從城市角度實現“雙碳”目標的方案必須先描繪好一個路線圖,且具備五大特徵: 安全意識、成本降低、技術可靠、貼閤中國實際,並具有進口可替代性。在此之上,中國城市的碳中和路線圖,就擁有了一個可靠的基礎。而路線圖的制定,意味着城市間展開的競爭和學習可以把技術、政策根據當地情況和資源稟賦,競爭性開展運營。城市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有效提升新技術和新變革措施的合理性和投資效益。

城市與建築行業指標舉措需要細化協同

研討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認為,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政策組合拳”。

“2007年後,國家相關部門與機構已經制定諸多相關評價體系和技術指標。如今,在“雙碳”目標下,需要將這些技術指標體系進行整合和細化,” 王凱説。

王凱看來,城市和建築業在“雙碳”目標下任務艱鉅。一方面,中國建築業碳排放量佔全國整體的比例已經較高;另一方面,建築領域的碳排放尚沒有達到峯值——中國2020年的城鎮化率是63%,如參照國際慣例的75%~80%,中國還有增長空間。這意味着城市還有更多住房需要建設。此外,各個城市產業結構、人口增長不同,不同城市碳達峯時間表和路線圖都有差異。因此,而相關的指標體系也需要進一步細化,如針對城市編制一些針對碳中和的專項工作。

清華大學生態規劃與綠色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波榮表示,從全球看,建築的碳排放總量是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39%,其中運行相關佔28%,建造11%。具體到中國,長期看,建築運營期間的碳排放還有一定的增長需求,需要關注。同時,建造帶來的碳排放則必須要下降。

他也強調,“碳中和”的目標並不意味着要求電力、交通、能源、建築四個工業部分全部實現零排放。同時,對建築行業的碳排放管理不能只抓新建築而忽視既有建築。

他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的既有建築佔全市建築面積85%,其中2000年前的建築佔25%以上,而這些建築普遍存在節能標準落後、碳排放強度大的問題。

“如果我們只抓新建,事實上只抓住了很小一部分排放問題,”他強調。

因此,他認為,“需要調整既有建築改造的重點,結合國家‘十四五’城市更新行動方案,把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這種重點和資金使用方向,從簡單的節能維護、加固,調整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標上。”

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中心主任王元豐也認為,建築行業實現“雙碳”目標需要認清差距,轉變理念。他指出,從全球看,建築業的資源消耗、用能以及温室氣體排放太大,距離碳中和的要求也有距離。因此,這不只是中國建築業的挑戰,而是全球建築業都面臨着這樣的挑戰。

“我們目前談‘碳中和’,都還只是運營階段的碳中和。這是不夠的,這隻佔全國碳中和要削減碳排放的20%左右。建材和建造階段使用的能耗和排放也很大,會對建築業的能耗有很大的影響,而新建必須在203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因為到2060年現在建的新建建築,相當比例還在使用,”他説,“因此,建築行業實現碳中和要建築上下產業遊協同努力。”

借鑑國際經驗

國際金融論壇(IFF)這場研討會舉辦於第九個“全國低碳日”當週,是該論壇今年的第五次期學術活動。作為全球碳定價機制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IFF長期對全球的氣候變化、温室氣體減排、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保持關注,此次研討會也將中國的“雙碳”路線圖與國際視角做了對比。

林波榮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雙碳”目標的提出對中國挑戰巨大。中國碳排放總量大,且目標時間短。歐盟從碳達峯到碳中和的時間為71年、美國為43年,而中國國僅有30年。同時,中國當下的經濟發展階段,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碳排放還要增加。低碳發展尚未與中國經濟發展實現一定程度脱鈎。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上,中國正借鑑不同國家的有效經驗做法。研討會上,落基山研究所區域零碳發展部門總監王萌介紹了建設新城新區時更好實現減排目標的國際經驗和理念,即落基山研究所提出的為“零碳”園區制定綜合能源規劃,以其為抓手開展新城新區建設。這是因為在能源系統面臨深刻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能源規劃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在的需要。

目前,這套方案已經協助參與了北京未來科學城的建築規劃。作為北京市創新名片之一,北京未來科學城的戰略定位之一是以能源利用的清潔化實現低碳目標。因此,落基山研究所對北京未來科學城的規劃,是通過將綜合能源規劃納入到規劃統籌階段和其他的各個類型的規劃,發揮統籌引領的作用,並對後續的規劃進行指導。

王萌介紹,根據研究所測算,如果在中國更多的新城新區推廣綜合能源規劃的做法,能夠為國家的碳中和總體的減排目標貢獻15%左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2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金融論壇: 城市與建築業為順利實現“雙碳”目標任重道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