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的第九場發佈會,介紹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會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翁傑明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2012~2021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年均增長9%,超過GDP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
翁傑明説,從經濟發展的質量看,國有企業有力提升了高質量發展成色。近年來,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有力引領和促進了相關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在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先進製造業集羣,同時還承擔了全國約80%的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2021年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約33%。從經濟開放的角度看,國有企業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國有企業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持續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目前中央企業擁有境外機構和項目超過8000個,資產總額近8萬億元。大家熟悉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鐵路等一批標誌性的工程成功落地,並且運營良好,高鐵、核電等一批高質量產品走出國門,有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走出去。
在落實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方面,翁傑明介紹,國資國企聚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開展央地協同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簽約項目3849個,參與雄安新區項目超過900個。在維護國家基礎服務安全方面,中央企業建成運營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覆蓋全國的網絡基礎設施,積極承擔川藏、藏中、阿里電力聯網工程等一批投資大、收益薄的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有力支撐製造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有力維護國家國防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信息安全。在國家重大活動和重大任務保障方面,堅持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實措施做好相關工程建設和服務保障工作,為建黨10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的成功舉辦作出了突出貢獻。
翁傑明提到,十年來,中央企業建成了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台,7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2021年底,擁有研發人員107萬人,比2012年底增長53%,擁有兩院院士241名,約佔全國院士總數的1/7。中央企業聚焦自主可控,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填補多領域空白,集成電路、5G通信、高速鐵路、大飛機、發動機、工業母機、能源電力等領域“卡脖子”問題不同程度緩解。形成了一批世界級重大科技成果。近年來,中央企業取得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橋、白鶴灘水電站、深海一號油氣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石島灣高温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等一批標誌性重大工程。
據介紹,十年來,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税費18.2萬億元,上交國有資本收益1.3萬億元,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資本1.2萬億元。落實國家助企紓困政策,通過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有力緩解產業鏈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在促進民生改善方面,國資央企全力以赴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近千億元,定點幫扶的248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全部脱貧摘帽,1.2萬個各類扶貧點全部脱貧出列。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有企業聞令而動、勇挑重擔,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不計代價轉產擴產防疫物資。今年以來,針對疫情散發多發形勢,大力支援吉林、上海等地抗疫鬥爭,以實際行動詮釋“姓黨為民”政治本色。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