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政信金融發展路徑:以高質量發展兑現機遇

中新網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 王恩博)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政信金融(與政府信用相關的金融活動)被視作促進地方發展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工具。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促進政信金融高質量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史建平在26日舉行的“政信產業高峯論壇·2021北京巔峯對話”上指出,中國走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道路不能僅僅靠政府投入,亦需要吸引社會各方面資本。在政府做好充分引導的前提下,隨着一些以往門檻較高的公共服務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政信金融模式大有可為,有助於提高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和公共供給的效率。

他特別提到,綠色經濟是如今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以政府為主導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重大戰略性產業等,將帶來巨大機遇,為社會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如其所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擴大有效投資。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物流體系。報告同時提及,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進一步拆除妨礙民間投資的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社會資本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政信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長呂世傑説,從短期來看,“兩新一重”建設能夠快速拉動國內投資增長,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貢獻力量。從長期來看,此舉能夠增加有效供給,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呂世傑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投資需求的增加,而在中央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契機下,積極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相關建設,有助於把新時代紅利分享給投資者,將成為製造“新中產”的重要手段,並讓政府、企業和投資人實現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信金融發展的同時,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亦引起關注。官方已多次強調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重要性,並出台一系列有關措施。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常保國表示,從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看,國家持續發展需要強大的政府信用支持,也需要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政信金融環境,尤其是法治環境。湖北省發改委、財政廳PPP專家庫專家杜彥峯判斷,未來國家還會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嚴控隱性債務,地方政府投融資將越來越透明。

對於地方融資平台發展方向,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光曦看來,新形勢下城投平台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轉型是必然和唯一的出路。他認為,相關平台應按照公司法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機構。與此同時,統籌好“投”和“融”兩方面,逐漸釐清政府與平台公司之間的關係。

此外,近期有關部門出台土地出讓收入劃轉新規,其對政府投融資制度帶來的影響亦是業內關切重點。

“土地出讓收入徵收方式改革是大勢所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PPP研究所所長彭程提到,此舉有利於完善現代税收制度,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有利於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充分有效利用;有利於中央統一調配和安排財政資金,規範地方政府支出行為,打消地方政府對土地收入的依賴等。未來,融資平台公司不僅需要轉型,也需要加強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拓寬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3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建言政信金融發展路徑:以高質量發展兑現機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