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着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披露,套期保值一詞也頻繁的出現在半年報中。當前隨着疫情的逐漸緩解,全球經濟不斷復甦,大宗商品也波動加劇。對此不少上市公司紛紛選擇進行套期保值來進行風險對沖。7月23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表示,上半年發佈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556家,已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
而進入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波動依舊,下游企業的成本隨之波動,因此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熱度依然不減。據統計,7月以來共有12家上市公司發佈關於開展套期保值的公告,擬在2021年下半年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業務,較比去年同期來看增加了6家。實體企業運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不斷增多,期現融合也在不斷加深。
5家上市公司參與商品套保 保證金額度合計不超過3.88億
具體來看,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公告欄顯示,7月份以來發布套期保值公告的12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上交所上市公司秦安股份、嘉元科技、眾望布藝;深交所上市公司耐普礦機、科信技術、依依股份、微光股份、天和防務、志特新材、億緯鋰能、青松股份、雲鋁股份。
從套保的種類來看,12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進行商品套期保值業務,分別為嘉元科技、科信技術、微光股份、志特新材、雲鋁股份,涉及銅、鋁、螺紋鋼等金屬。從套期保值金額上看,5家擬開展商品套期保值的公司最高保證金額度合計不超過3.88億元。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無疑是鋁業巨頭雲鋁股份。7月27日,雲鋁股份發佈公告稱,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展鋁期貨套期保值交易易,為所生產的鋁錠、鋁加工產品和生產所需的鋁進行套期保值。本次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擬投入的保證金不超過人民幣19,000萬元(含19,000萬元)。
剩餘7家則進行外匯套期保值業務。值得一提的是,“期神”秦安股份再次重出江湖,在原有已進行商品套期保值的基礎上新增了外匯套期保值。7月2日,秦安股份發佈公告稱,為有效規避外匯市場的風險,公司擬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業務資金額度不超過 350 萬歐元、40 億日元(額度範圍內資金可滾動使用)。據瞭解,秦安股份曾於2020年創造連續21次平倉無一失手的神話,以巔峯時累計平倉收益達7.69億而一戰封神,被投資者戲稱為“期神”。
外匯套保成套保重頭 市場期盼外匯期貨上市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外匯套保參與公司數量較多,金額也遠超商品期貨,已成為套保中的重頭。今年以來,人民幣雙向波動比較明顯。而由於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不少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遭遇較大挑戰。因此企業對外匯風險管理需求旺盛,尤其是進出口業務,急需外匯風險管理工具。
目前來看,企業開展外匯套期保值業務主要在場外進行,主要通過商業銀行開展,交易類型包括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外匯期權等,但成本相對較高,且相對而言不太靈活。而外匯期貨作為場內交易工具,具有交易靈活、流動性好的明顯優勢,是傳統匯率避險工具的一個更為靈活的替代產品。一直以來市場對場內外匯衍生品尤其是外匯期貨已經期待已久。
值得注意的是,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對外發布。《意見》中提出,研究探索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開展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試點,外匯期貨離正式推出或又近了一步。
謹防套保變投機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隨着期貨市場的擴容,產業企業運用套期保值進行風險對沖的效果也逐漸體現。但利用期貨套保自然有盈虧,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雖然期貨市場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工具,但上市公司在進行套期保值的過程中,還是應該適可而止,不能超量套保甚至反向套保,要謹防套保變投機。
公開資料顯示,從部分披露套期保值損益情況的上市公司來看,並非所有的公司期貨端都能取得盈利。就今年而言,已有多家公司曾發佈過套保虧損公告。例如生豬養殖大户金新農曾發佈公告稱因期貨套期保值業務平倉造成虧損1億元導致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汽車配件公司金麒麟今年5月接連發布兩份關於子公司期貨投資進展的公告,顯示其期貨投資出現較大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