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被坑,為何大家對保險如此反感?又如何正確的應對?

保險被坑,為何大家對保險如此反感?又如何正確的應對?

論中國名聲最差的行業,保險必居其一,即存在有對保險的誤解,也是很多真實事例累積而成的事實,很多人確實被坑過,保險名聲差是有道理的。

比如買了不賠、買了用不上、買了太貴、買了不能退、令人生畏。

李大爺去銀行存款,被告知銀行存款利息很低,工作人員介紹有一款理財產品收益率很高,説投15萬,等老了可以領到100多萬,而且跟銀行存款一樣可以隨時取用,老人聽完心動了,買了。過了幾年,因為家裏需要用到這筆錢,老人才發現不能取,把單據拿出來一看,銀行理財變保險,取出來就是退保,要損失一多半保費,老人發現被騙後,千方百計找到當時的工作人員,而工作人員打死也不承認,也不可能承認,除非你掌握有證據。

為什麼會如此?總結起來主要可以歸結為三個原因:

1、銷售人員欺騙誤導,為了佣金,為了錢

2、消費者不瞭解保險,保險是一個較新的事物,民眾普遍對商業保險不瞭解

3、行業發展不規範、不健全,無法保障消費者利益,監管不夠嚴格

當然還有更可恨的:

三年前,王先生入職保險公司,為了業績壓力拜託好友李先生從其手中購買了一份重疾險,1年後,王先生再次因業績壓力,勸説好友退保舊產品而重新購買新的升級產品,而最近李先生也因工作壓力過大,加上經常熬夜加班,正在入院治療,檢查出患有胃潰瘍,並伴有血壓升高等症狀,也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意退保而重新投保新的升級產品,如果你對保險有所瞭解,此時就會產生一個疑問,將來萬一李先生真的患有重大疾病還能獲賠嗎?

雖然保險是業務員反覆推銷出去的,不過與大家意想中的相反,購買保險是需要符合投保條件的,如果不符合投保條件依舊投保了,將來可能會陪不了,十有八九會被拒賠。

也就是説,以王先生目前的身體狀況,需要康復之後才能重新投保,保單才是有效合同。

一輪操作使得本來有效的保險換成了無用的保險,保單失去了保障效果。

是消費者對保險的瞭解有限,還是銷售人員的故意欺騙?也許其中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不同於國外嚴格的代理人篩選模式,我國險企大多采用“大進大出模式”,不停的招聘,不停的離職,大量吸引新人而後再大批量淘汰,依靠人海戰術,入職後缺乏專業化的培訓與長期的職業規劃,奉行簡單、聽話、照做原則,考核達標者有獎,考核未達標者降級,無底薪,無福利,促使新人只有不斷簽單才能留存下來,否則要麼也招聘發展新人,要麼走人。

消費者能夠得到的專業化的服務可能非常有限,業務員想的更多的是,下期的考核如何通過?是決定離開?還是馬上籤下新單?或者發佈招聘廣告?

保險業在我國的發展還比較短,大眾對保險這種工具也比較陌生,對保險知識的瞭解很有限,只知道有保險,而不知道保險具體是什麼?更不會仔細閲讀保險合同條款,而保險是需要專業知識的。

比如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對於一份保單,什麼情況下可以賠?什麼情況下不可以賠?

對於一份保單,保障的責任全不全?保障的內容好不好?能不能評估產品質量的好壞?

對於一份保單,市場價值大致是多少?到底能值幾多錢?

對於一份保單,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嗎?會分析自己所面臨的風險嗎?預算多少購買保險更合適?預算一定的情形下怎樣配置保險更合理?

假如我們購買一樣東西,不知道他適合不適合自己,不知道他的產品質量,不知道他的市場價格,花上幾百,甚至成千上萬,買了還不能退,有時還必須連續購買10年或20年、30年,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奇妙歷程,而在購買保險時,此時此刻正在發生。

如果僅僅只把責任推脱為消費者不懂,不瞭解保險,不閲讀保險合同條款,歸結為無知咎由自取,這是強人所難,以偏概全,沒有道理,不懂,可以遠離,怎會被騙?更何況無處不在的被推銷,對於其他商品我們可以不懂,但依舊能夠買到滿意的,因為他們市場競爭更充分,信息傳遞更廣泛,而保險目前恰恰相反,競爭還不夠充分,信息傳遞蔽塞。

保險在很多國家發展的都非常成熟、規範,甚至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只因確實有他的獨到之處,危難之時賠付一筆錢,不必償還,真正的度過難關,保障家庭財務安全。

對於醫保我們大多不會排斥,認為有用,因為不會被騙。

對於商業保險,也許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保險還是有用的,只是不相信賣保險的。

因醫保限制過多,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催生了對商業保險的巨大需求,大眾需要更多更安全的保障,即使是不信任賣保險的,我國商業保費規模依舊保持了高速增長,年平均增速接近20%,反差明顯。

雖然保險行業目前還不夠規範,但如果認為保險這種應對風險的方式還是有特點的,那就瞭解他,只有瞭解了他,才能評估他,到底適用不適用?有沒有價值?

瞭解學習可以分為兩步:

第一步:瞭解學習保險基礎知識,避開90%以上的坑

比如各類保險的具體功能是什麼,對應的風險是什麼?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怎樣挑選保險產品?關鍵點在哪裏?怎樣挑選到滿意的、性價比高的?

學習起來會很難嗎?下面將會具體介紹以及理由,理解了就會發現也就是那麼回事,並不複雜。

當在黑夜中走路,哪怕再謹小慎微,也有掉入坑中的危險,而知識就是那盞燈,一切清晰了,也就不再懼怕了。

第二步:分析自己的需求,買到適合自己的

買到適合自己的會因人而異,所以需要分析自己所面臨的風險,分析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比如:

1、需要規避那些風險以保障家庭的財務安全?家庭中最擔心的風險是哪個?一旦發生會給家庭帶來怎樣的影響?然後解決他。

2、以目前的家庭經濟條件多少預算更合適?並非越多越好,而是合理。

3、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搭配出合理的保障方案?讓錢都花在刀刃上。

4、以目前的身體狀況怎樣購買保險?

如果一開始就錯了,那麼一步錯,步步錯…

免費的保險、返還型保險

有些人會想,萬一自己平平安安了,到時候保險賠不了,那豈不是錢白交了?

對此保險公司也是通情達理,專門推出了返還型保險:

如果發生了理賠,賠你一筆錢,如果沒有發生理賠,到期就把保費返還給你,讓你穩賺不賠,更進一步,還開發出了免費型保險產品。

這類產品確確實實是有的,舉個例子:

“只要您每個月存幾百元,劃歸到指定賬户,10年後返還所有交的錢,同時還可享受10-20萬元不等的意外保障,只要每天幾塊錢,不損本金還可以儲蓄,更有意外保障,一舉多得,免費的保險,動不動心?

真是免費的?你真佔了便宜?

返還型保險的本質是:你多交了很多保費,然後保險公司拿去理財,之後再返還給你,返還本金加利息,本質上説就是理財,而給的利息可能並不高。

每個月存幾百元給保險公司,連續存10年,每年的利息就是20萬元的意外險保障,這個值多少錢?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價格,所以可以把利息壓的很低,而且不會被查覺。

20萬元的意外險保障,市場價格60元,那麼計算下來利息不會超過3%,10年間每年的利息都是60塊,不會複利增長,中途也不能退保,必須連續存滿10年,然後返還本金,否則就是退保扣本金。

或許還有人會繼續爭辯,萬一他就理賠了呢?交了幾千塊,賠了20萬,豈不是賺?

每年花上60塊,買上一份20萬保額的意外險,不就是一回事?為什麼需要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

返還型保險最大的特點就是貴,簡單的事情複雜了,就可以講故事了,人們也愛聽了,愛買了,也就貴了。

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越複雜,自己瞭解的越少,越需要小心謹慎,越愛佔小便宜,越容易被騙。

貼心服務、大而全的保險

有些人就是喜歡一勞永逸,圖的就是省心省力,這沒錯,如果有款產品什麼都保,那多美。這樣的保險確實有,這類產品,保障可以非常全面,醫療、重疾、意外、身故等都保,或許還會想,這是打包購買,會更便宜吧?

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這類產品會貴得非常離譜,道理都是相通的。

這類產品由1個主險+幾個必選附加險+N個可選附加險組合而成,很複雜,越複雜就越不容易理解,價格也就越不透明,所以就越貴,現實就是如此。

容易理解的是,那就是大而全的保險大多會涉及到共用保額的問題。

共用保額指的是,這個保障賠了,另一個保障就不賠了,只賠一次,因為他們是共用保額,在一個組合中。

單獨購買就是各保各的,互不干涉,更何況,一家公司的產品如何確保每一個都是市場上最優的,最適合自己的?

至此你可能會想明白一個道理,一眼辨明真相,不再入坑:

1、一開始就向你不斷推銷產品的,他可能並不在乎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更在乎的是他的佣金。

2、只講故事,講愛心的,而沒有引導你正確的瞭解保險知識,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他認為你反正不懂,只要感動了你就可以了。

3、不告訴你健康告知的重要性,更甚者要你隱瞞,他可能並不在乎你未來能否理賠,只想簽單。

4、不夠專業,他不夠專業你自己就必須專業,否則就是一頭黑,盲人摸象,摸到什麼就是什麼?全憑運氣。

5、最低俗的就是不斷煽動情緒,要是今天不買明天孩子生病了可咋辦啊?進行話術攻擊,不斷的給你製造焦慮、痛苦,而沒有給你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以下介紹具體的保險知識,也許對你有所幫助,歸納總結如下:

重疾險:

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

醫療險那麼便宜,再配合上醫保,完全可以解決醫療費用問題,為什麼還要買很貴的重疾險呢?

醫療險每年幾百塊,重疾險隨隨便便六七千,相比重疾險太便宜了,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

1、醫療險沒有想象中的那樣便宜,醫療險交一年保一年,每年保費隨年齡增加而變貴,年輕時保費每年只需幾百塊,便宜,然後年齡增加了,保費也增長到了上千塊、幾千塊、上萬塊。當我們老了,最需要醫療險的時候,每年卻需要交上一大筆錢,而這時候收入卻減少了,很大可能買不起,失去了保障,醫療險是保當下的。

2、重疾險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貴,影響重疾險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完全可以選擇一款性價高的,況且年輕時繳費更便宜,重疾險作為長期險是保未來的,年老時不必再交保費,人生最需要的階段依然可以得到保障。

重疾險指患上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一次性賠付一筆錢,用於彌補患病期間的經濟損失,如生活開銷、康復費用、房貸等必要支出,維護家庭財務正常運轉,避免因病致貧,導致降低生活質量。

可以看出重疾險+醫療險是一組黃金搭檔,醫療險解決醫療費用問題,重疾險保障家庭財務安全。年輕時購買,不僅保費便宜,而且因投保時身體狀況優良,可以避開各種理賠糾紛,更重要的是與人一生中的收入結構更匹配,年輕時有收入有能力承擔保費,等到年老時就不用再交保費,也能享受到保障,為子女減輕壓力,維繫家庭和諧,保障一生。

一般而言,重疾險會佔到總保費的70%以上,而且比較複雜,所以買對了就是成功了一大半,相反如果對重疾險瞭解的不足,就很大可能會買錯,買到不適合的,會懊悔,甚至從此恨上保險,一開始就必須做好謹慎防備。

一、挑選重疾險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點:您的預算是多少?保險的目的是為了規避風險保障未來的生活質量,如果因繳費過高壓力過大而影響了目前的生活質量,這也違反了保險的初衷,買多了就是買錯了。一般而言,非特殊情形下,一般家庭保費總支出不要超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10%是比較適宜的,其餘的大部分可用於投資理財等,讓資產保值升值,而保險是用來託底的、防禦的,避免因風險的發生而使生活水準急劇下降,家庭資產應該合理配置,既有防禦型的也有進取型的。

舉例來説,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2萬,減去必要的生活開支6萬,家庭可支配收入6萬,那麼年交總保費6千比較合適,最好不要超過9千,其餘的大部分可用於投資理財。

二、挑選重疾險需要重點關注保額,如果保額太低,可能無法彌補患病期間導致的損失,風險發生時依舊會產生資金缺口,安全性不足。

明確了預算,知道了保額的重要性,就可以有計劃有選擇的挑選重疾險了,找到合適的。

以下就是挑選時的幾個關鍵因素,每一個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效果,而且區別會非常大。

1、公司品牌:保險行業是有品牌溢價的,如果合同條款保障內容類似,那麼大品牌公司的產品會貴上30%至40%,溢價要麼是因為產品質量更高,或者具備獨特的內涵,更或者是由於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息差。

2、是否附加身故責任:附加身故責任意味着必然會獲賠,賠給收益人,保障更好,也正因此,會更貴。不附加身故責任的,只保重疾不保身故,便宜,便宜30%至40%。這裏需要説明的是,附加的身故責任與重疾責任是共用保額,也就是賠付了重疾之後,身故責任就自動沒了,只賠一次。對此也不必有大多的抱怨,因為如果是單獨保額、單獨賠付,那就等同於一份重疾險加上一份壽險,沒了這種設計的必要。

3、保障期限:保障期限越長,保費越貴,可以選擇保障到70歲、80歲、或保終生。

4、不同重疾的多次賠付:多次賠付的如賠6次會比單次賠付的貴20%-30%,但多次賠付的一般都會比較貴,因為此類產品必須附加上身故責任。

5、是否附加惡性腫瘤或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相同疾病的多次賠付:高發重疾的復發、多次保障實用性也是很高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合理選擇。

6、身體健康狀況:重疾險投保需要符合健康告知,因各保險公司經營策略不同,不同公司產品投保條件會有一些區別。

7、年齡:重疾險保費隨年齡增加而變貴,如果年齡過大,那麼所交總保費與保額之間的差額就會縮小,保險的槓桿效應減弱,保險這種應對風險的手段價值變小,這時説不定還不如自己存錢應對風險。

總結如下:預算第一,保額第二,圍繞這兩個核心,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取捨,挑選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滿意的重疾險產品。

最後自己可以進行如下反思:

在預算一定的情形下,公司品牌、附加身故責任、多次賠付、保障期限、保額那些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可以放棄的?區分出優先次序,或者乾脆增加預算,給自己增加經濟壓力?

挑選重疾險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一旦買錯,將會陷入尷尬的境地,是退保承擔損失,還是繼續持有?

從下圖可以看出挑選時區別究竟會有多大?

保險被坑,為何大家對保險如此反感?又如何正確的應對?

以上就是影響重疾險挑選的關鍵因素,至於具體的產品細節:

隨着2013年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開啓,各種小品牌保險公司的新起,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加大了保險市場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導致保險合同條款更趨於類同,大品牌保險公司向小品牌保險公司看齊。

2020年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對2007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進行了修訂,正式發佈《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對28種重疾,3種輕症進行了統一的疾病定義,相同的定義相同的條款即意味着相同的理賠條件,而這些疾病是目前最高發的疾病、最核心的疾病,佔到了重疾險理賠的95%以上,所以無論重疾數量是80種、100種、還是110種,保障的實際效果區別都不大,無非就是0.1%-1%之間的區別,沒必要為此細微的區別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關鍵因素。

醫療險

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生病,尤其是當年老之後,很少有人例外,除非能長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健康、不抽煙、不熬夜等等各種因素的疊加,我們是需要醫療險的。

現在大部分人都有醫保,此時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既然有了醫保為什麼還需要醫療險?

如果是小病,醫保報銷之後,頂多幾千上萬塊的醫療費用,一般家庭還是有能力承擔的,不會影響到家庭財務安全,但如果是大病,醫保報銷之後,一般家庭還能承擔嗎?

醫保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首先是報銷範圍的三大目錄限制

1、藥品目錄:甲類藥100%報銷,乙類藥報銷一部分,丙類藥如進口藥不報銷。

2、診療目錄:治療費、檢查費、手術費,有些項目能夠報銷,有些項目不能夠報銷。

3、服務目錄:能夠報銷普通病房的牀位費,不能報銷VIP病房。

其次即使是在報銷範圍內,醫保也只能報銷一部分,不能全部報銷。

舉例説明:

假設小李患上了某大病,在省城某三甲醫院治療,總醫療費用20萬,由於醫保在藥品、手術項目上的限制,小李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使用了乙類藥、進口藥,進行了更先進的手術項目,有5萬塊是需要自己自費的,在醫保報銷範圍之外。

醫保主要分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會更高,當然繳的保費也更多。

又假設小李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身份就醫,報銷比例為60%,醫保又實行分級診療制度,越好的醫院,報銷比例越低。

那麼醫保可以報銷的費用是:

(20萬-5萬-起付線)×60%=9萬,自己還需要支付11萬,這對於普通家庭會造成不小的經濟壓力。

但假如小李患上的是更難治的慢性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等,那麼醫療費用只會更高,醫保不能報銷的項目也會更多,而且還會遇上醫保最高限額的問題,超過了限額醫保將不再報銷,需完全自費,一般家庭對於這類疾病是沒有承擔能力的。

而百萬醫療險就可以作為醫保的有效補充,解決此類問題。

百萬醫療險保障的是: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或因患疾病,在認可的醫院接受治療的,報銷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

能夠作為醫保的有效補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有上百萬的保額,目前市場上的一般都是兩百萬或者三百萬保額。

2、沒有定點醫院的限制,可以選擇更適合的醫院,只要是中國境內二級以上(含二級)公立醫院的普通部都可以就醫,都能報銷。

3、在藥品、手術項目上的限制更少,只要是合理且必需的醫療費用都可以報銷,可以選擇更好的藥品與治療手段,突破了醫保目錄的限制,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不會增加經濟負擔,都能報銷。

4、醫保報銷之後,扣除免賠額之後,其餘費用可以全部報銷,真正解決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貴的問題。

醫保有很多優點,是最優先的選擇,也是基礎,但有侷限性,當面對重大疾病,會顯得不足,醫保+百萬醫療險的組合更安心。

以下介紹挑選醫療險的幾個關鍵因素:

1、醫院類型:在我國的醫療體系內醫院是分類的。

(1)公立醫院普通部:99%以上的人就醫的地方,越好的醫院,醫療資源越緊張,越不容易就醫,醫保可以報銷,對應的是百萬醫療險。

(2)公立醫院的特需部/VIP部:這類很少,只有少數公立醫院符合條件可以開設,代表更高的水平,更好的服務,更貴的價格,醫保不能報銷,對應的是中端醫療險。

(3)高端私立醫院:為高淨值人士服務,醫療費用昂貴,醫療標準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的外資醫療分支機構,數量非常稀少。

2、住院責任+特殊門診責任:發生了住院或者特殊門診也就意味着較大的醫療費用,對應是百萬醫療險。特殊門診指的是如腎透析或者惡性腫瘤的放療化療。

3、門診責任:看病就分兩類,不是門診就是住院。

如果感冒發燒等門診治療,醫保報銷之後也不想自己掏錢,就是這類保障,實用性很高,但賠付的金額較低,無法保障大病住院導致的醫療費用,解決的是小額醫療風險,對應的是小額醫療保險,比較適合嬰幼兒。

4、續保條件:醫療險是短期險,每年投保每年繳費,如果身體狀況下降或者已經發生過理賠,可能就會遇上續保問題,所以需要選擇續保條件好的,如合同條款中明確寫明:本合同期滿,提出重新投保申請,不會因為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變化或者使用保險的情況而拒絕投保人繼續投保本保險,並且在為投保人辦理續保時不會單獨調整被保險人的保險費。

5、正確理解免賠額:免賠額類似於醫保的起付線,醫保報銷之後,自己還需要承擔的費用只有超過了免賠額,其餘費用才能報銷,所以免賠額越低保障越好,保費自然也就越貴,

因此需要對免賠額做出選擇,目前市場上賣的最好的百萬醫療險免賠額一般都是1萬,這是有理由的,因為更便宜,如果免賠額降到5000,價格就會貴上20%以上,免賠額為0只會更貴。

6、附加責任:有些附加責任是非常有價值的

(1)附加特定重大疾病特需醫療,雖然是百萬醫療險,有了這個,如果患上特定重大疾病如癌症也就可以在公立醫院的VIP部門治療,能報銷,價格也不貴。

(2)惡性腫瘤特定藥品醫院外購藥,很可能會遇上這種情況,即使醫保能報銷,但如果醫院沒有這種藥,那就需要自己完全自費,對於抗腫瘤特效藥很可能上萬塊一盒,醫院通常會缺貨,某些保險產品會附加上這種保障。

(3)就醫綠色通道:好的醫院,醫療資源會稀缺,有了這個,就醫更方便。

最後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在醫療上自己最擔心的是什麼?希望通過醫療險解決什麼問題?自己的預算又是多少?比如:

如果更在乎醫療的服務水平、醫療質量,自己的預算又足夠,那麼就可以選擇中端醫療險,甚至更好的高端醫療險。

如果擔心重大疾病的高昂的醫療費用支出,那麼百萬醫療險就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適合大部分人。

意外險

意外險相對簡單,保障因遭受意外傷害事故導致的身故、傷殘、小額意外醫療費用。

意外身故:因意外導致的身故。

意外傷殘:因意外導致的傷殘,傷殘需鑑定評定等級,一級傷殘最嚴重,賠付100%保額,其次二級傷殘,賠付90%保額,依次類推,最輕的十級傷殘賠付10%保額,而且只有意外險保傷殘。

意外醫療:因意外導致的醫療費用,保額一般是3至5萬。

意外險的特點:保費便宜保額高,300塊保100萬,千分之三費率。

保額是最重要的,因為身故、傷殘保障,最核心的保障都與保額相關。

對於意外險最大的困惑就是什麼情形下才算意外?

意外險合同條款中對於意外是這樣定義的:指以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客觀事件為直接且單獨的原因致使身體受到的傷害。

挑選時需要關注的點:

1、 價格怎樣?是否太貴?

2、保障責任是否有缺失?比如只保交通意外而其他意外不保,或者只保身故或全殘而不保最核心的傷殘?

意外險便宜保額高,老少咸宜,尤其對於老人、小孩、男性而言,因他們的風險更高。

壽險

壽險保障的是因意外傷害或因意外傷害以外的原因導致的身故或全殘,簡單明瞭。

壽險雖是自己出錢為自己投保的,但保障的卻是自己在乎的人,目的是:避免萬一自己沒了,還沒有履行完應盡的義務,留有人生遺憾,沒人賺錢養家,沒人贍養父母,沒人撫育子女,沒人償付貸款,給家庭留下一地雞毛,或者乾脆留下一筆遺產。

在乎她,就給自己買上一份壽險,這比無數甜言蜜語更可靠。

壽險主要分兩類: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

終身壽險的特點:保終身,必然獲賠,價格昂貴,可以作為遺產,指定傳承給收益人。

定期壽險的特點:保定期,價格便宜,比如只保到60歲,能夠確保完成人生中的大部分應盡責任,同時保費便宜,在保障方面是一種高性價比的選擇。

最後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真的需要這份壽險嗎?為誰購買?需要保障誰?

比如有些父母給子女購買了一份終身壽險,這是愛他嗎?真的需要嗎?這類保險還非常昂貴。

一般家庭只需要給家庭經濟支柱購買定期壽險,責任匹配。

因為定期壽險簡單明瞭,價格透明便宜,所以很多公司乾脆就不推出這類產品,賺不了錢,而資本都是逐利的。

理財險

理財有各種各樣的手段,找到匹配自己能力的,為什麼一定要選擇保險呢?

保險理財總的特點是:安全性最高,收益性較低,流動性變現能力較弱,因為變現能力較弱,退保會有損失,回本慢,所以如果對這類知識瞭解的不足,就很有可能會買錯,尤其是當銷售人員誇大收益,只講優點、迴避缺點時,而一旦買錯,影響很大。

理財險適合資金充裕的家庭,短期內不會動用到這筆資金,一般來説對普通家庭並不合適。當然,保險理財也是有獨到之處的,安全性最高是其最大的優點,可以鎖定未來幾十年的收益,可預期可確定。不是每個人都是具有投資盈利能力的,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畢竟投資是有風險的。保險理財中也是可以挑選出,安全性最高,同時兼顧收益性與流動性的較為均衡的產品,用來滿足部分人士的資產配置需求。

保險是一種應對風險的方式,前提是能夠正確使用,至於是不是有效的方式,還需要自己做出實際評估,評估這一工具的性價比。

以下舉例説明,三口之家,家庭年收入12萬,減去必要的生活開支6萬,家庭可支配收入6萬,家庭保險配置方案如下,以供參考評估:

保險被坑,為何大家對保險如此反感?又如何正確的應對?

三口之家,每年保費大致8千,基本上可以應對疾病、意外對家庭的威脅,這並不是額外的支出,額外的成本,而是人生必須付出的代價。

一隻灰犀牛慢慢的向你走來,還在遠處時你可以毫不在意,但當他一步一步接近,我們年老時,將避無可避…

保險被坑,為何大家對保險如此反感?又如何正確的應對?

總結:

第一步:瞭解保險知識,做好長期規劃,避免被坑,正確使用保險這一工具

第二步:財務規劃,確定總保費

第三步:挑選合適的保險產品,確定配置方案

次維空間-歡迎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47 字。

轉載請註明: 保險被坑,為何大家對保險如此反感?又如何正確的應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