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形勢影響下,以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為投資策略的行業經歷着明顯的格局轉換,從精品私募合夥人到百億私募資深投資人均直言,以往行業由美元基金主導的局面已發生改變,國內投資環境也瞬息萬變。
另外,在政府引導並不斷出台鼓勵政策的背景下,PE/VC也颳起了“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風,其中,“硬科技”成為PE/VC行業的重點掘金方向,不少私募機構更是不惜“子彈”大量投入。
此消彼長
受疫情及市場環境的影響,過去3年, PE/VC行業基本“停擺”,更有精品私募合夥人表示,“疫情期間就沒怎麼幹活兒”。
作為業內知名的早期投資人,張筱燕曾成功投資了多家明星企業。2020年,張筱燕加入凡卓集團,成為凡卓集團旗下的小飯桌創投合夥人。她直言,疫情期間的投資進展的確受到影響,但經濟復甦後,已加快恢復投資的速度。“截至今年7月,我們已投了10個項目,預計年內投資總數能到20個項目左右,而2022年全年僅投了14個項目。”
在大環境保持恢復發展態勢的同時,投資市場也迎來“活水”。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指出,2023年上半年,A股各板塊定位更加清晰,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其中“硬科技”屬性突出的行業領域,無論是上市規模、PE/VC滲透率,抑或是回報水平等方面均表現更優。
雖然行業整體向好的大趨勢不變,但在經歷3年疫情後,由於國際形勢變化,當前PE/VC行業也由此前的美元基金主導變成了人民幣基金主導。同時,部分行業投資也從早期的模式創新改投技術創新。究其原因,張筱燕表示,是市場環境導致的投資邏輯改變。
更有調侃形象地説明了上述變化。一位私募機構創始合夥人公開發表的一段“脱口秀”提到,“以前我們募美元,跟人家講英文手握紅酒杯,現在募人民幣,我們給人家去‘摜蛋’”。
而近年來在海內外力量的博弈之下,越來越多投資人開始更願意接受人民幣基金的相關項目。同時,註冊制也為私募股權基金退出等拓寬了道路,不少科創類項目,出於估值、政策、上市等考量因素,更青睞借道人民幣基金進行融資。
但張筱燕也直言道,“美元基金退出對市場活躍度可能會產生影響,同時,轉投技術創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不見得有收入,需要投資人持續跟上,以往美元基金很樂意去做這個事情。但由於大環境的變化,很多美元基金都在逐步退出甚至裁員,所以原來的基金配置思路也變了”。
另一方面,投資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夥人)和管理基金的GP(General Partners,一般合夥人)也發生了變化。
“原來主要是美元基金和美元基金分裂出來的GP,現在則更多的是產業界的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風險投資,是一種由產業公司而非獨立的風險投資機構進行的創新型投資活動)和人民幣GP主導。LP也發生了變化,此前由於各種原因我們可能不太會找政府資金來投資,但現在的LP主要都是政府引導基金。”張筱燕説道。
投早投小投科技
前述輪動在百億私募中更是充分體現。例如,創辦於2007年的盛景嘉成,當前資產管理規模超130億元,合作LP不僅有來自歐美頭部機構投資者,也有來自國內各地多達10餘隻的政府引導基金。
盛景嘉成董事總經理劉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多數人民幣基金一直堅持關注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內等主線。而在2014年、2015年左右,大量美元基金或部分雙幣基金會投資模式創新,皆因這類行業的投資回收期會相對更短,但基於底層技術創新的投資則很難做到。當前,美元基金在國內的逐步退出,導致了以美元基金驅動的產業需要回歸到商業本質,不能靠快速資金驅動去做規模。
正如劉迪所説,包括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航天等行業在內的科技板塊成為近年來PE/VC行業的主要關注方向。清科研究中心數據也指出,2023年一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整體趨於平緩。投資端,“硬科技”仍為投資主線。
另據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介紹,年內PE/VC對諸如半導體中的芯片製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光伏產業鏈、軍工等行業關注相對較多,目前來看,這些行業仍然是未來PE/VC投資的熱點。
事實上,“硬科技”沒有絕對精確的定義,一般指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目前主要體現在光電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
具體而言,人工智能領域已成為年內科技企業追逐的焦點,行業大佬們也圍繞這一熱點積極佈局,並推動人工智能浪潮的形成。據劉迪介紹,“年內能遇到AI這樣一個熱點,讓投資人們多少有點興奮。2023年上半年,盛景嘉成在AI板塊的投入已超1億元人民幣。往常而言,在這樣一個項目投入8000多萬元已算很多”。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23年上半年收穫5個及以上IPO的VC/PE機構共9家,相比2022年同期有所減少。值得關注的是,部分長期聚焦科創主線、提前佈局“專精特新”的PE/VC機構,已開始進入收穫期。
而行業的積極投入與政策支持不無關係。7月3日,國務院公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並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專章,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前述投資人的講述中也無不透露出,行業機構正身體力行地響應政策號召。
政府基金入場
隨着市場大環境變化,PE/VC的整體投資環境正發生改變。在人民幣基金居多、美元基金相對較少的背景下,企業上市的速度也會減緩,從投入到“摘果”的時間週期不可避免地被拉長。
行業有需要,政府來幫忙。“各地尤其是在近一兩年成立了大量政府引導基金,即科技產業裏的扶持基金,這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一定的意識,即民營市場缺的份額由政府來填,這些資金一旦成立並迅速到位,就能夠把缺失的環節填補起來,對產業來説也是未來較大的一個方向”,劉迪直言道。
張筱燕也提到,“希望政府資金能夠有效地進入市場,因為投資機構最希望市場活躍,提振信心非常有必要,同時也要有一個穩定的預期以及持續的政策”。但她也強調,PE/VC行業發展至今不過30年時間,有變化也屬正常。“對於行業發展我還是持樂觀態度的,但就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來説,30歲也正是一個上升期,歷經多番變化後,或會更加成熟。”
在經濟復甦後,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規模也有所增長。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3208家,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31333只,存續規模11.15萬億元,同比增長2.86%。
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PE/VC行業角度來看,未來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從行業未來的發展規模看,或會越來越大。結構上也有望更加豐富。此外,行業整體的生態環境,無論從法律法規到行業自律、自身的優勝劣汰以及新的格局形成,都會更加明朗。
證監會在發佈《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的同時,也公開表示,將進一步推進優化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環境,暢通“募”“投”“管”“退”各環節,推動私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PE/VC或也有望在行業優化的背景下更上一層樓。
盛景嘉成董事總經理劉迪
“硬科技”投什麼、怎麼投
Q:PE/VC行業在近年來更願意投科技板塊的原因是什麼?
A:從近幾年申報上市的企業比例來看,主要圍繞科創板,通過主板或創業板等傳統上市渠道的企業已不多。另外,相關企業也會選擇從香港或北交所上市。從上市的角度來看,行業也更傾向去投具備創新能力得以實現技術創新的方向。從底層來看,科技一直是人民幣基金的投資方向,而這一系列的科技公司無論在香港上市抑或主板上市,在最需要資金助力的情況下,一般由地方政府資金支持。美元基金的逐步退出,也導致被投項目需要回歸商業本質,而不是靠快速資金驅動去擴大規模。
Q:在“硬科技”板塊投資中,您主要關注哪些細分方向?
A:科技消費品是我在關注的一個主線。比如家用機器人,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玩具等,背後其實是一系列技術在產品級別的典型應用。從銷售層面來看,這類產品結合IP,例如電子玩具和變形金剛合作,可以促發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在市場上得到較好的產品反饋。
另一個我比較關注的方向是國產替代。這個方向其實並不算To C端,而是一個跟着國家大層面的宏觀政策、宏觀調控去做的事,更多的是To B端的邏輯。我們相信國家、相信政府政策的有關性,以及在科技產業的支持和培育。當這類產品真正應用上,對內,國家可以給資金,部分大型央國企政府部門和客户也可以承擔資金成本和收購成本。對外,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甚至可以做技術推出(即出海),這類產品在全球會有非常大的市場。例如我今年投的項目就有軍方做的無人機、新能源方向的風電公司。
Q:在投資的過程中,通常通過怎樣的方式篩選優質核心資產?
A:我們主要通過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接觸加深對一個新興產業的瞭解。當關注一個技術產業化時,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其技術原理,通過跟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可以作出前期的判斷。其次,瞭解技術在科研層面的成熟度後,下一個問題則是瞭解應用環境或應用場景,繼而去和產業方進行溝通。
就我所在的機構盛景嘉成而言,它有先天性的高校背景優勢以及毗鄰高校的地理優勢。因此,可以較早地拿到多數產業和企業家的培訓數據。基於以上背景,我們得以相對系統性地分析出一些民營企業家或民營企業的產業在行業方面的需求,通過這些需求可以瞭解到一個新興技術在落地時究竟是偏市場驅動,還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技術驅動,這也將最終成為我們投入一個公司的競爭評價標準。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