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央行:讓利和商業銀行利潤變化不是對應關係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金融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目標確立後,有人曾把2019年銀行業2萬億元淨利潤直接搬出來對比。在8月25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央行副行長劉國強釐清了這一概念。他表示,金融部門為市場主體減負,與商業銀行的利潤變化,不是一一對應關係,更不是零和關係。

企業減負與銀行利潤變化不是一一對應關係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披露,今年前7個月金融機構已經為市場主體減負8700億元,實現1.5萬億讓利目標的58%。銀行利潤增速下滑與讓利確實同時發生。8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上半年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萬億元,同比下降9.4%。

不過,劉國強在25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為市場主體減負,與商業銀行的利潤變化,不是一一對應關係,更不是零和關係。商業銀行貸款收入是貸款利率和貸款數量共同決定的,降低貸款利率後會增加貸款的需求,這會對降低利率造成的收入減少起到抵消作用,就是“薄利多銷”。

他進一步稱,商業銀行的利潤還取決於資金成本以及不良貸款處置等諸多因素。如今年上半年,銀行處置不良貸款1.1萬億元,比去年多處置了1600多億元。

下半年6000億讓利空間從哪兒出?

“今年前7個月金融部門積極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為市場主體減負。8月-12月,金融部門還將繼續為市場主體減負大約6000多億元。”劉國強稱。

6000億元讓利空間從哪兒出?劉國強表示,按當前利率水平及通過疏通利率傳導,推動貸款利率略有下降,並落實好各項已出台的政策情形。

前7個月,LPR下行引導貸款利率下降減負3540億元,是讓利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市場有人士提出,如果沒有有效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只是下調LPR利率,最終結果是銀行會出現惜貸情緒。公開數據顯示,LPR報價已連續4個月未變。

不過,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記者表示,金融機構給市場減負,監管也在給金融機構減負,如上半年通過降準、下調政策利率等方式,降低了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讓利1.5萬億目標中,其實有一部分是監管消化掉了。

談到疏通利率傳導,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也表示,隨着LPR改革推動貸款利率下降的潛力進一步釋放,預計後續企業貸款利率還會進一步下行。

目前監管仍沒必要放鬆對銀行資本的要求

銀行利潤的多寡,也關係着股利分配、資本補充等。不過劉國強指出,總體看,銀行業整體運行是穩健的,撥備和資本水平是充足的。截至今年二季度,資本充足率14.21%,較年初下降了0.43個百分點,但仍遠高於10.5%的監管要求,所以目前沒有必要下調監管要求。

“未來即使資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過下調監管要求來滿足,那樣做是自欺欺人,要有實實在在的、豐富的補充資本的手段。”劉國強稱。

什麼是實在的資本補充手段?徐洪才提到,例如7月國常會提出,決定着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記者此前從一位監管人士處獲悉,該事項主要是地方牽頭,目前黑龍江和甘肅已初步擬定獲“補血”銀行名單。此外,央行也曾表態,鼓勵銀行探索創新銀行補充資本工具。

年內不良率還有可能上升

從另一個重要指標看,由於監管導向是讓金融機構重點扶持中小微企業,但這些企業風險相對更大,這是否會對銀行不良率造成衝擊?數據顯示,上半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7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243億元;不良貸款率1.94%,較上季末增加0.03個百分點。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反彈壓力非常大,2020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貸款率還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貸不良資產也可能進一步爆發。

“所以商業銀行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還要堅持標準,嚴格把關,嚴控新的不良資產產生。監管部門要繼續採取針對性措施,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高效率地處置不良資產。”董希淼説道。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劉澄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銀行發放貸款應該加強和各企業商會、政府有關部門間的協同。在企業選擇上,例如對那些尚未盈利,但有助於提高中國科技自主性的企業,還有解決就業型的企業,都可以加以扶持。

一位分管金融業務的地方政府人士也對記者稱,政府主要做的就是多給銀行和企業提供溝通的機會,如對高科技企業或利税大户企業提供一定的利息補貼,甚至適當擔保,和企業共同渡過難關,而放貸自主權還是給金融機構。他還解釋稱,税收數據相比財務更真實可信,難以造假,由此可以作為判斷企業狀況的指標之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