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國專家:中國拋售美債的後果與使用核武器無異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岡特·舒赫 戰略管理諮詢公司Debrouillage創始人,翻譯/觀察者網 馬力]

  如今中美貿易關係依舊如火藥桶。

  6月22日,白宮貿易顧問皮特·納瓦羅宣稱中美貿易協定已經“終結”,一番言論攪亂資本市場,指數急劇跳水;為此特朗普不得不發推特“救場”,表示中美貿易協議“完好無損”(fully intact)。

  澄清後,道指期貨上漲(圖/CNBC)

  5月1日《華盛頓郵報》也曾報道,包括共和黨參議員在內的多位美國高官正在討論如何就新冠疫情造成的損失向中國索賠的問題。他們不但提出了鉅額賠償要求,而且還在法律層面提出要剝奪中國在美國的“主權豁免”權利,美國公民和地方政府因此可以就自己的損失在美國起訴中國政府。由於任何個人或政府都不太可能從中方那裏直接獲得賠償,於是有人提出中國應該用手中的美國國債來賠償美國的損失。

  對此,你可能會認為這種做法在法律層面很難行得通。人們不但找不到此類先例,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樣做是完全不講道理的。其實,如果美國人真要這麼做,所產生的後果也將是難以預料的。

  當年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極有可能源於美國,並被美國士兵帶到了歐洲,美國是否應該為當年給全世界造成的巨大損失作出賠償呢?

  就此次新冠疫情來説,在所有發達國家中,美國的準備時間是最寬裕的,美國是個只有兩條邊境線的國家,然而在全球1000萬確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竟然有250多萬來自美國,而這個國家還正重啓經濟活動。在中國逐漸從疫情中走出來的時候,美國的疫情看起來距離結束仍遙遙無期。如果今後美國的病毒攜帶者把病毒擴散到其他地方,特朗普政府是否會為自己的嚴重失職向其他國家作出賠償呢?

  中國正日益認識到手持鉅額美債將面臨的威脅。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就於6月22日在“2020財新夏季峯會”上表示,由於中國在國際交易中主要依賴美元支付體系,這使得它很容易受到美國可能的制裁。“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在許多俄羅斯企業和金融機構身上。我們必須儘早做好準備——真正的準備,而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準備。”

  本文將研究如果美國把欠中國的1.1萬億美元債務賴掉,會產生什麼後果?以及中國有哪些選項,以抵禦美國有選擇地針對中國債務違約的威脅。

  萬億美債帶來的威脅

  目前看來,特朗普政府至少在今年11月3日大選開始前都不會明確排除要求中國作出經濟賠償的可能性。

  最近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已降至歷史最低點,這一結果應該與特朗普的許多言論不無關係。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如今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除中國問題之外的任何問題上都已無法達成共識,而來自共和黨的特朗普和來自民主黨的拜登都在指責對方對中國的態度過於軟弱。

  很顯然,美國經濟並沒有迎來“V”型復甦,失業率已從歷史最低點升至歷史最高點,而特朗普總統對此次疫情作出的反應也糟糕得無以復加——美國已有250萬確診病例,第二波疫情已蠢蠢欲動;而美國的死亡數字也超過12.4萬,這已經比中國的確診病例總數還要多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對替罪羊的渴求在與日俱增。

  2020年3月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手中握有1.0816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此外香港手中也有2453億美元美國國債。有人稱美中雙方在這些國債上所做的決定能夠發揮出核武器一般的威力:美國可能會提出拒絕償付中國手中的鉅額國債,理由是中國應該為美國的疫情損失買單;而從中國的角度來説,在美方如此威脅之下,中國可能會把所有美國國債向市場拋出,然後用所獲得的美元去購買股票、公司、地產、石油、黃金等以美元標價的資產。

  中國曾經拒絕過拋售美國國債的建議,原因在於此舉會導致現有美元資產出現大幅貶值,而且中國也需要以某種形式持有美元,以維持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掛鈎。

  實際上,中國拋售美債的後果與使用核武器無異,這將導致債券價格暴跌,實際利率會隨之飈升。其影響將波及所有債券,尤其是那些殭屍企業,他們將承受很大壓力,此類公司只有在近乎零利率的環境中才能生存,很早以前他們就無力承擔資金使用成本了。在2018年12月份的股市危機中,利率的上調是非常温和的,然而我們已經看到出現了怎樣的狀況。

  與此同時,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負債國也需要找到對策。目前看起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美聯儲購買中國可能拋售的所有的美債並將之貨幣化。

  中國也許已經從股票、地產、公司股權等一些形式的資產中看到了風險,因為這些資產同樣可能被美國凍結、扣押,或者美國乾脆不會允許這樣的資產交易進行。不過黃金、白銀等資產還是可以安全持有的,而且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進口國。不過在黃金儲備的數量方面,中國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中國的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甚至還不到3%,遠遠低於德國的70%和法國的65%。

  當前美聯儲的“量化寬鬆”政策對於中國來説是很難得的減持美債的良機。“量化寬鬆”削弱了美元作為武器的威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量化寬鬆”也使得中國能夠在沒有貶值擔憂的情況下賣出美債。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正以通貨緊縮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意味着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美元相對於其他幾乎所有貨幣(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都會升值。

  對美元地位的影響

  鑑於美國正在大量印鈔以及經濟疲軟、零利率等現實情況,上述前景似乎與直覺並不相符。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

  如今全球貿易額的七成是用美元結算的,這就意味着世界各地的公司都需要用美元去購買生產原料或零部件。許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都依賴向外國借債來支撐自己的國內發展,他們都希望利率越低越好。隨着去槓桿化的進行以及為了適應全新的世界經濟狀況,各國目前正在爭搶美元以償還自己的債務。美國已經與一些需要美元的國家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用自己的貨幣換取美元了,比如用剛剛印好的歐元去換取剛剛印好的美元。美國會經常把美元用作武器,美國不會與自己不信任的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還是可以得到滿足的。

  從中期來看,美元地位勢必會逐漸下降。到那個時候,美元債券的價值也會隨之被稀釋,購買美債將被視為一種糟糕的投資。

  截至目前,日本、中國等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與美國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這種共生關係對美國是非常有利的。其他一些國家為了購買石油也需要美元,而且他們只用美元與外國進行貿易。

  確保這一切完美運行的就是美國為產油國沙特提供軍事保護而沙特同意石油以美元結算,對於沙特來説,美軍的保護也許是一項自己無法拒絕的服務。這樣一來,需要購買石油的國家就必須用自己生產的實實在在的商品去從美國那裏換得那些綠色的紙片,這樣做對他們來説是不存在邊際成本的。

  對於許多在國外投資的各國企業來説,他們用剛剛印好的投資所在國的鈔票來換取美元,而那些公司本國的央行則需要為這些美元尋找投資渠道。購買美國國債就成了那些央行的選擇,如此一來,美國就通過向各國央行銷售美債來填補自己不斷增長的預算赤字。

  如今這一完美運行的美元體系正受到來自多方的嚴重威脅。

  隨着油價下跌,石油美元的地位已經被削弱。而美國正在嚴肅地考慮與中國經濟脱鈎的問題。

  普通美國民眾的資產流動性正越來越低,與此同時,美國的債務和財政赤字卻在暴增。誰還會去購買美國國債呢?美國財政部長史蒂·姆努欽已宣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借債3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比去年全年的兩倍還要多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人提出了把中國購買的美債一筆勾銷的主張,即便只是説一説,造成的影響就已經很糟糕了。其他國家會怎麼想呢?繼中國之後,誰會是下一個呢?要知道,美國人如果想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是能找到理由的。所以最後還是要由美聯儲來解決問題。

  美國的情況已經與一些“香蕉共和國”非常相似了:如果政府需要錢,他們不會指望企業上繳的税收,而是會求助於掌握印鈔機的中央銀行。這就是100萬億元面值的鈔票出現在津巴布韋的原因,我家裏至今還有一張呢。

  目前美國還沒有開動印鈔機,不過新冠疫情正在加速這個進程。其實很久以前美國就已經在這樣做了。1971年尼克松總統宣佈美元與黃金脱鈎。對美國來説,採取這樣的行動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當時美國印刷的美元已經超出了所擁有的黃金的價值。法國總統戴高樂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他在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中把法郎換成了美元並進一步把美元換成了黃金。

  從歷史角度來看,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能夠長期抵禦大量印鈔的誘惑,而受到引誘的結果就是其貨幣的毀滅。此類情況通常會發生在一些過度擴張的帝國身上,他們發動的戰爭耗資巨大;此外一些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例如基建投資)也需要大量的錢。

  法國的伏爾泰曾有一句明言:“任何紙幣最終都會迴歸它本身的價值——零”。我們只需看一看幾種與黃金掛鈎的紙幣的結局就會知道伏爾泰是多麼正確。

  個別紙幣的壽命比較長,而在過去幾個世紀裏大多數紙幣的壽命只有幾十年。美國國債最長期限是30年,而且據説美國正在考慮發行期限更長的國債。當高通脹發生的時候,往往是速度極快的。

  雖然美國的貨幣供應量會快速擴張,我們仍然會看到低油價、經濟緊縮、債務違約等現象,這意味着美元的循環週轉機制已經崩潰了。

  換句話説,即便美聯儲用直升機在曼哈頓上空拋灑大量美元現鈔,只要人們只用那些美元償還債務或者乾脆藏在牀底下以備不時之需,美國的GDP和物價就不會受到影響。而當情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時,人們撿到了從天而降的美元之後消費更加活躍、油價上漲,人們對通脹的預期也會增加。不管怎麼説,那些從天而降的美元不過是印出來的紙,這樣做對國家不可能有什麼好處,那些美元只會抬高供應量正不斷萎縮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已。

  更糟糕的是,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税或者把工廠從中國遷回美國無論哪種情況都會推高產品的價格。如果沃爾瑪超市裏的商品都是美國製造或者被加徵了25%的關税,美國老百姓還買得起嗎?

  目前,美國的資本流動性正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正是德國魏瑪共和國當年發生的情況。一戰結束後,許多德國人為了應對不確定的未來在家裏存了許多錢,而政府也需要支付戰爭賠款,由於税收收入不足以維持政府開支,德意志銀行便啓動了印鈔機。當通脹預期大範圍擴散後,真正的通脹便開始了。

  為了解決問題,開動印鈔機相對來説是一種比較快速、簡便的辦法。而若想通過徵收財產税、沒收財產等手段收回那些錢就要緩慢、複雜多了。

  在過去,提高利率是應對大範圍通脹的有效手段,不過由於企業和個人已經對零利率過於依賴,如今對於政府來説提高利率已經不再是可行的選項了。

  如果説的確有一個解決方案的話,用高通脹(5%到10%)來壓低國債的規模似乎是一個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長期國債是最糟糕的投資產品,此類國債與新發行的國債相比利率較低,長期持有是非常不划算的。

  從歷史角度來説,對抗通脹的最佳資產是黃金。中國是能夠抓住機會的,中國有許多選項:中國可以把美債賣給美聯儲,可以投資貴金屬,還可以為了那些中短期對美元有需求的國家而持有美元。

  新冠疫情以及美國的應對措施似乎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日子正走向倒計時。其實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説,美元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不過是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