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蘭爍
(來源:圖蟲創意)
你有多久沒去過銀行網點了?
銀保監會數據的顯示,截至11月9日,近一年關閉的網點數達到3196家,其中不乏國有六大行的網點。
對於年輕人來説,大部分業務都可以在線上輕鬆完成,網點的去留無關緊要,但是對於眾多老年人而言,存取款離不開銀行,涉及到醫保、身份信息更新等一個小功能的變化都需要到銀行辦理,網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月9日,某國有銀行一名大堂經理向時代財經透露,目前網點的客户羣體以老年人為主,銀行增加了很多適老服務,基本上都會配備一對一的指導。
銀行網點為何被“淘汰”?
在銀行網點的走訪過程中,時代財經發現,隨着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網點數量過多造成冗餘,運營成本不斷上升,因而銀行選擇關閉部分低效網點;但與此同時,新的網點正緊跟政策趨勢逐步覆蓋西北地區縣域。
老年人成網點主要客户羣
11月9日上午10點半左右,農業銀行廣州某支行大廳內,十幾位前來辦理業務的老年人正在排隊,幾名工作人員在一旁細心指導。而放眼望去,年輕人只有寥寥數名。
“我是過來取錢的,平常來得不多,兩三個月一次”,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告訴時代財經,“我自己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要用錢了只能來銀行。”
時代財經觀察到,大廳內不少老年人都有着類似情況,存取款是他們走進網點的主要需求。
該行一名大堂經理告訴時代財經,“存取款相對比較簡單,還有一部分是醫保卡業務,流程比較繁瑣,老人過來以後我們基本上會進行一對一指導服務。”
(時代財經攝)
郵儲銀行廣州某支行大廳內,也有不少老人在智能櫃枱前排隊等候。
今年68歲的李奶奶告訴時代財經,“前不久存摺丟了,這次是過來補登。平時取錢也會過來,大概一兩個月一次。”李奶奶還補充説,手機是很方便,但自己記性不好,總會忘記步驟。
時代財經觀察到,也有老人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進行支付。鮮少到銀行網點的張爺爺透露,“平時買個菜什麼的都可以用微信支付,今天是轉賬的時候出了點問題,才過來問問銀行,平時也來得少。”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比重達到18.7%;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人,比重達到13.5%。與上一個十年相比,60歲及以上、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別提高了2.51%和2.72%。
人口老齡化將帶來方方面面的挑戰。如何提升適老服務,也成了銀行網點等公共空間亟需考慮的問題。
11月9日,工商銀行廣州某支行一名大堂經理告訴時代財經,“現在網點的主要客户就是老年人,我們銀行也做了很多相應的適老服務,比如配備了老花鏡,設置老人專座,調大屏幕字體等,基本上是一個一個步驟地服務到位”。
該經理還表示,“如果有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需要辦理業務,我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上門,需要提前審核資料,或者到時候撥打人工電話都可以。”
同日,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分析稱,老年人羣體對於銀行櫃枱的需求仍然存在,沒有網點對他們來説極不方便,銀行應該在維持一定實體網點規模的同時,加強針對老年人的線上場景化和智能化建設水平,以照顧到老年人的需求。
《平台銀行》一書的作者劉興賽則認為,處理網點的老年客户服務問題,不僅彰顯銀行對老年羣體的關懷,也涉及到銀行網點的轉型方向。
“目前,智能化、自助化成為銀行網點轉型的主要方向,但這恰恰與事實上網點的主要客户羣(老年人)相背離,是網點轉型戰略錯位的微觀表現”,劉興賽對時代財經分析道,“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將網點的服務分層,進一步明晰業務羣體和業務模式,避免出現以智能化來應對老年羣體的現象。”
關閉3000家背後:撤離低效網點,佈局西北縣域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近一年來,包括國有大行在內,關閉的網點數量多達3196家,僅僅11月1日至11月9日,已經關閉80餘家。
銀行網點為何大規模“消失”?
從大趨勢來説,銀行正處於全面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相對線下網點,線上銀行的優勢顯而易見;另一方面,以發達城市的視角來看,網點佈局過於密集,而相應的功能服務大同小異,導致銀行的運營成本不斷升高。
對於大批網點關閉的原因,11月9日,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向時代財經分析稱,“銀行網點屬於體驗式的消費服務,需要較高的建設成本。近年來年輕人很少去網點辦業務,銀行的收儲攬儲能力下降,而續約租金在翻倍,導致綜合成本高企。”
劉興賽則總結了“歷史原因”。他告訴時代財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銀行走在大規模擴張網點的路上,但不少網點績效表現不佳,因而需要對粗放式的擴張進行調整;另一方面,銀行當前傳統物理渠道的獲客、活客功能在不斷萎縮,網點已經喪失了銀行主渠道的地位。”
相對於網點,線上銀行有着更為明顯的優勢。“線上銀行的獲客成本可能比網點低幾十甚至上千倍,而在互聯網屬性下,線上銀行的交易更為高效便捷,業務擴展邊界和業務規模也有了跨越式的提升”,王赤坤錶示,“未來銀行網點可能會像實體店鋪一樣被擠壓。”
運營層面,以平安銀行為例,該行在2021年半年報中指出,超過80%的網點對公業務已經實現遠程處理,節約了4000萬元/年的人力成本。
時代財經查閲國有大行的財報,對於運營成本的部分並未有直接表述,但多家銀行均表示,上半年努力推進低效、密集網點撤併或遷址,持續推動網點運營人員向營銷崗位轉型。
與此同時,國有大行近年緊跟國家扶貧政策,持續向西北地區縣域佈局網點。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新增的銀行網點數量達到3063家。時代財經梳理發現,在這些新設的網點中,西北部地區的村鎮佔比較高,且以支行為主,而一二線城市極少。
建設銀行也在財報中表示,上半年實施遷址、撤併網點192個,去年新設網點63個,進駐8個空白縣域;
工商銀行上半年則在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優化調整183家網點,在縣域新增45家;
中國銀行上半年在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設立網點320家,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設立網點8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