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3支銀行理財產品破淨,光大豪擲2億元,打響銀行理財自購第一槍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吳斯悠

2263支銀行理財產品破淨,光大豪擲2億元,打響銀行理財自購第一槍

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理財產品開始出現大規模破淨,理財子公司開始自購自家產品。3月23日,光大理財發佈公告稱,將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億元投資本公司發行的陽光紅股票型和陽光橙混合型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子公司自購,尚屬業內首次。此前,自購常見於基金公司。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已有56家公募基金公司完成100次自購,合計自購基金金額達到18.11億元。

“在近期市場波動較為劇烈,銀行理財紛紛‘破淨’的背景下,理財子公司自購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恐慌或不確定性加劇導致的盲目贖回。”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自購通常都是出於穩定市場,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提升持有人信心。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全市場共有28624支銀行理財產品,其中破淨產品達2263支,佔比7.9%,另有2143支產品徘徊在破淨邊緣,合計佔比超過15%。

時代週報記者查閲中國理財網獲悉,光大理財現仍存續的陽光紅股票型理財產品累計5支,其中3支破淨;陽光橙混合型產品共計23支,其中8支破淨。

對投資者而言,銀行理財曾是穩健保本的代表。如今,銀行理財也會面臨虧損,讓不少投資者信心受挫。投資者紛紛要求銀行解釋、退款、賠償等。 在黑貓投訴上,僅三月份,有關理財虧損、投資表現與風險等級不匹配等問題就有數十條,甚至有投資者表示,買銀行理財不如買銀行股,分紅派息比銀行理財更高,且更加穩定。

“一直都很信任銀行理財產品,但這次本金都虧了,感覺被騙了,想提前贖回。”陳哲(化名)投資了建設銀行的某理財產品,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該產品讓他在持有期內浮虧800多元。

2263支銀行理財產品破淨,光大豪擲2億元,打響銀行理財自購第一槍

對此,銀行理財子公司近期紛紛發出公告,詳細解釋理財產品破淨的原因,並建議投資者摒棄市場波動“噪音”,強調市場暖意已現,樹立對市場和產品的信心,以良好心態應對產品波動。

如光大理財此前發文指出,當前低位建倉機會或大於風險,站在當前時點,境內股票的整體估值已經不貴,債券待階段性調整後也將出現配置價值。而隨着本輪調整結束,相信堅守是更好的選擇。

實際上,浮虧並不等於虧損。“對於仍在持有期內的理財產品,某一時段的浮盈或浮虧不代表最終受益,資本市場的走勢會對產品表現產生影響,但並非都是決定性的。”某行理財經理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淨值化的轉變尚不習慣,對於中長期持有的信心不足,是導致理財子公司自購的原因之一。

“銀行與基金公司自購的底層邏輯一致,都是表達與投資者‘共進退’的意願,提振投資者信心。”上述人士表示,自購的必要性在於,如果由於投資者信心不足而出現大量贖回,就意味着相關產品必須被動拋售來應對大規模贖回潮,但市場眼下處於權益類資產價值較低的狀態,大量被動拋售可能會引發產品淨值的進一步下挫,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在光大理財開了自購先河之後,其他理財子公司是否會選擇跟進?

3月24日,時代週報記者採訪多家理財子公司瞭解到,除光大理財外,也有包括建信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決定或正在研究自購方案。

“自購確實可以穩定市場情緒,提振信心,光大自購後我們難免會被投資者放在一起比較。”某理財子公司的內部人士坦言,他們確實需要自購來留住投資者,但具體有多大作用,他們也無法準確預估。

但也有理財子公司因內部資金調度等原因暫未決定是否自購。根據銀保監會2018年2月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如以自有資金投資於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得超過其自有資金的20%,不得超過單支理財產品淨資產的10%,不得投資於分級理財產品的劣後級份額。

“我們畢竟不是基金公司,不可能每一次資本市場波動就自購。”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經理認為,市場波動的時候,更多的是需要投資者去適應打破剛兑後銀行理財的特點,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堅持長期價值投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2263支銀行理財產品破淨,光大豪擲2億元,打響銀行理財自購第一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