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眾鋭評:“好多個首次”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財經

【地評線】大眾鋭評:“好多個首次”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大眾日報記者 孫秀嶺

19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佈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出現了多個“首次”。

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0.7%,年內實現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增長0.9%,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231151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義增長3.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6%,年內“首次”轉正。

這麼多個“首次”,每一個都不是輕而易舉實現的,每一個都要付出艱辛努力。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今年以來,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如,我國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樣的代價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更為重要的,正因為中國疫情“防”得住“控”得準,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恢復,中國經濟才能先降後升、由負轉正,實現這麼多個“首次”。

這麼多個“首次”,中國經濟“當驚世界殊”。一個個“轉正”數據,一條條“V型”曲線,説明中國經濟各項指標正在快速修復,引發廣泛關注。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他們認為,龐大的內需市場、製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供應鏈的整固、科技創新所帶來的進口替代產業的發展、數字經濟、區域協調及城鎮化、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很多國外媒體認為,“中國擁有14億人口規模的內需市場,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中國擁有穩定和發展經濟所需要的多種因素,包括現代化的經濟結構、充足的金融資源以及大量的人才儲備等,因此有能力應對挑戰。”這麼多人看好中國,這麼多“首次”疊加,因為中國疫情防控做得好,也因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中國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9億勞動力、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1億多市場主體,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同時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中國這個超級“世界工廠”在那兒,中國這個超級“世界市場”在那兒。這樣的“大海”,創造這麼多個“首次”,一點也不奇怪。

這麼多個“首次”,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10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俄羅斯財政部高級研究員謝爾蓋·薩文斯基文章指出,“中國在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開放合作,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墨西哥工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德拉克魯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復經濟增長,並通過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鑑。”今年以來,很多西方企業在華銷售逆勢上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國內銷售下滑的損失,還使中國成為全球眾多公司的“避風港”。不少西方企業感嘆,是中國市場彌補了他們的損失。與此同時,直播帶貨等新“玩法”正在全球掀起一股新潮流,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中國跨境零售電商平台速賣通正在將國內已經非常成熟的電商直播帶貨模式複製到海外,推進全球社交電商生態建設和普及。大量事實表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復甦將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乘數效應。中國實現這麼多個“首次”,為其他經濟體經濟發展提供廣闊市場和合作機遇,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中國動力,帶來發展紅利。

【編輯:田博羣】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