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入場搶蛋糕!三巨頭撐起5900億市值,這項技術真的萬能嗎?
作者|宇哲
編輯|劉巖
圖源|攝圖網
前不久,“頂流”馬斯克讓mRNA技術徹底出了圈。
2020年12月初,馬斯克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訪談時表示,“醫學的未來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癒一切。”他還宣佈,特斯拉將“為總部位於德國的CureVac公司打造RNA微型工廠”。
研發多年的mRNA技術,在黑天鵝事件中等來了高光時刻,被國外多家媒體形容為 “或可摘得諾貝爾獎。”
萬眾期待的mRNA技術,自投入研發後便受到資本青睞。BioNTech和Moderna兩家上市公司因為新冠疫苗的研發,股價較去年年初分別飆升約160%和490%。
mRNA技術成為黑天鵝事件的“意外收穫”,其影響甚至超越疫情本身。
突遭“質疑”
當馬斯克的一番話,讓mRNA站上“醫學的未來”。這項全新的生物科技卻突遭質疑。
近日,#世衞不建議接種莫德納新冠疫苗#衝上了微博熱搜,據海外網報道,世界衞生組織專家組對莫德納新冠疫苗mRNA-1273的數據進行評估後,26日發佈了該疫苗的暫行使用建議。
全民期待的救命稻草,被告知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一時間mRNA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悉,輝瑞和莫得納都是使用mRNA技術研發生產的新冠疫苗,考慮到此前mRNA技術從未實際應用,加上近日部分國家接種mRNA新冠疫苗時出現死亡病例,引發公眾擔憂。
今年1月,復星醫藥和德國BioNTech德國BioNTech的新冠疫苗“復必泰”在香港作緊急使用,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UgurSahin博士回應稱,目前包括挪威等地在內的報告分析顯示,這些事件與疫苗接種沒有關聯性。
“下一個諾獎桂冠”、“21世界的科學”、“可以變成蝴蝶”,是mRNA技術被冠以的標籤。這項沉寂數十載、一朝間聲名大噪,如今又站在風口的醫學技術,究竟是否像人們想象的那般神奇?它背後有哪些故事,國內外企業又有哪些佈局?
“最快的”疫苗
“能讓人變成蝴蝶”的mRNA是什麼來頭?
可以把其比作分子量級的工蜂,在細胞中,mRNA攜帶並傳遞DNA編碼的指令,仿如電腦程序般,執行細胞下達的命令。
與以往的傳統疫苗相比,mRNA可以極大地縮短製備時間,並對各類病毒進行精準“畫像”。
傳統疫苗的研發通常需要數年。自2020年以來,僅十多個月,mRNA疫苗便取得重要進展。簡單來説,mRNA利用人體自身的分子機制縮短時間,教會人體內的細胞製造類似病毒,然後觸發人體的免疫反應。
mRNA技術某種程度上重新定義了疫苗,其一是極大縮短研製時間,其二是有望攻克多種疑難疾病。除了用於新冠病毒,mRNA疫苗還可應用於傳染病、癌症兩大領域。
目前mRNA疫苗研發還處於初級階段,一方面預示着mRNA企業的研發與商業化將面臨未知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恰好成為國內大型醫藥企業、初創企業的絕佳機會。
三足鼎立
國內外,早有企業在mRNA領域先後佈局,影響最大的當數國際上公認的mRNA三巨頭。
mRNA領域的CureVac AG、BioNTech和Moderna三家公司相繼成立於2000年、2008年、2010年,三家公司均已上市,總市值約9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5900億元。
Moderna作為“mRNA三巨頭”中成立最晚的一個,卻是聲名鵲起的mRNA 疫苗、藥物研發公司之一。
這家2019年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生物技術IPO的記錄,估值約76億美元。直到2020年5月,Moderna的市值僅200多億美元,隨着mRNA疫苗研發利好消息的傳出,僅半年時間Moderna市值增長了400億美元。
資本市場對mRNA技術的看好可謂直截了當。
再看另外兩家公司,CureVac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德國圖賓根。它不僅擁有20年的專業背景,更是第一家成功將mRNA應用到醫療領域的公司。
BioNTech同樣位於德國,今年3月初,輝瑞與BioNTech以7.48億美元正式達成針對新冠病毒疫苗合作的開發協議,利用BioNTech的專有mRNA平台開發新冠候選疫苗項目BNT162。
目前,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已經獲得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以及其他多個國家/地區監管部門的批准。去年3月,復星醫藥和BioNTech簽署合作協議,復星醫藥成為BioNTech在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
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上,這三家公司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但CureVac AG和BioNTech的估值比Moderna低得多,主要在於Moderna是自有遞送平台的開發,而前兩者則是引進遞送平台。
可以看出,擁有自主研發的遞送平台,且進入臨牀品種多的mRNA藥企有望在資本市場得到更多青睞。
據Market Study Report LLC的測算,預計全球mRNA預防性和治療性疫苗的市場規模在2020年至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2.0%,預計到2025年將由2019年的19.7億美元增至59.8億美元。
顯然,三足鼎立的趨勢雖已形成,但全球mRNA技術的爭奪戰才剛剛開始。
國內mRNA企業佈局
“如今,頭部的mRNA 公司主要位於美國和德國,在亞洲創建一個可以應對該領域挑戰的mRNA 公司的機會很大。” Flagship Pioneering合夥人David Berry在接受DeepTech採訪時曾表示。David Berry所説的公司正是李林鮮博士創辦的深信生物。
創辦於 2019年的深信生物,在mRNA技術特別是LNP遞送技術領域擁有多年臨牀前藥物研發經驗。
正如David Berry所説,mRNA技術處於早期階段,國內的mRNA公司有機會抓住時代的機遇,甚至誕生未來的mRNA巨頭。
2020年5月,全球著名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 Insights首次發佈中國mRNA企業榜單,其中8家中國mRNA公司上榜,分別是艾博生物、聖諾生物、中美瑞康、斯微生物、瑞博生物、深信生物、吉瑪基因、鋭博生物。
除吉瑪基因在新三板上市外,其餘全部處於未上市階段。此外,瑞博生物和斯微生物目前經歷了 4 次融資,次數最多。
斯微生物是國內較早開展mRNA藥物研發生產的平台型企業,由美國的海歸博士團隊在上海張江藥谷所創建。成立以來,斯微完成了天使輪和A輪總計上億元的融資,去年2月,更是獲得西藏藥業高達3.51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
斯微生物與西藏藥業的合作,給國內mRNA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處於mRNA早期研發階段,除了強大的專業與技術基礎,還需要有力的資金支持與產業化經驗,這便需要涉獵mRNA領域的藥企與國內各方面能力都較為雄厚的成熟企業合作。
現階段來看,“背靠大樹”是國內mRNA發展的途徑之一。
西藏藥業(600211)與斯微生物達成全球獨家戰略合作關係後,獲得後者旗下新冠疫苗、結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獨家開發、生產、使用及商業化權利。而西藏藥業的股價也一路高漲,自2020年5月底到8月初,西藏藥業(600211.SH)開啓翻倍模式,50個交易日股價最高漲幅達600%,達到182.07元每股。即便如今股價已跌至60元左右,其股價仍有高達200%的漲幅。
二者的合作目前來看雙方獲益,又共同推動了國內mRNA的進一步研發。
國內這樣的合作並不少見,較為典型的是沃森生物與艾博生物。二者在共同開發帶狀皰疹mRNA疫苗和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方面分別達成合作協議,目前二者共同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ARCoV),已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牀試驗批准,也是國內首個獲批開展臨牀試驗的mRNA疫苗。
可見,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准入門檻較高的mRNA技術領域,強強合作為國內mRNA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行思路。反觀Moderna、BioNTech等國際巨頭,其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少不了鉅額資金等多方支持。
在疫苗等應用研發領域,前期往往需要高昂且持續的研發費用,這使得前期成本居高不下,而藥物研發與獲批上市之間,則需要較長的等待週期。高門檻、高成本與長週期為國內mRNA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縱觀國內市場,大型藥企已開始佈局,這對於進入該賽道的初創企業來説不失為一種利好。
mRNA療法承載着希望與爭議,這項生物技術能否為人類帶來變革?國內企業又能否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我們把答案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