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江商學院召開2022年一季度《投資者情緒調查報告》(下稱《報告》)發佈會。報告指出,在本期調查中,投資者整體情緒與上期相比變化不大,預期回報率仍在低位運行,且疫情爆發以來,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逐漸增強,但其對經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
對此,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劉勁表示,自今年年初,其研究團隊即總結了八條自然、國內、國際三個方面的對資本市場影響較大的因素,分別是新冠疫情、國際政局、房地產政策、去槓桿、對平台經濟的監管和整頓、對教培行業的整頓、共同富裕及全球通脹的大幅抬頭。一季度,該八條影響因素變化不一。
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劉勁
劉教授解釋稱,整體來看,2022年一季度來自自然與國際的挑戰稍強,來自國內的挑戰則相對友好。而在全球經濟中,中國是超大型經濟體,對中國來講,把國內的事情做好,來自外來挑戰的影響相對可控。
受訪者延續對A股保守預期 避險情緒增強
《報告》顯示,在本期調查中,投資者整體情緒與上期相比變化不大,預期回報率仍在低位運行。數據顯示,約60.9%的受訪者認為A股會上漲,比上期提高0.6個百分點,比2020年年末調查下降6.6個百分點;投資者對A股的預期回報率是-1%,比上期下降0.2個百分點,比2020年年末調查下降2.7個百分點。
散户和金融業投資者對A股的預期在2021年出現明顯分化,金融業調高了對A股的預期,散户則調低了預期,截至2021年末,金融業中認為A股會上漲的人數比散户高出31個百分點。對此,部分金融從業者表示,其認為市場過於低迷,有可能會有反彈。
此外,《報告》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顯著增強。本期願意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的淨增加人數佔比為37%,比上期下降7.9個百分點。願意投資銀行理財以及穩健型基金的淨增加人數佔比為83.4%,比上期提高了7.5個百分點。願意投資黃金等貴金屬的淨增加人數佔比為10.2%,比上期提高了3.6個百分點,比2020年4月提高了10.2個百分點。
對此,劉教授認為,投資者預期有一定內在的自洽性,主要在避險,希望有更安全的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流動性氾濫以及資產價格暴漲並沒有引發投資者對高通脹的擔憂,本期,投資者對通脹的預期雖然比上期略有提高,但整體保持平穩。數據顯示,本期認為會發生超過6%高通脹的意見佔比為5%,比上期提高了1.5個百分點;對物價的預期增長率為2.7%,比上期提高了0.2個百分點。
資本市場的壓力或主要來自八個因素 整體風險可控
對於投資者情緒整體較低迷的原因,劉教授及其團隊總結了來自自然、國際、國內三個方面的八個因素。
其中,來自自然的挑戰主要為不停演化的新冠病毒;來自國際的挑戰包括全球通脹的大幅抬頭、國際政局的演變,主要為中美關係、中國和西方的關係等;來自國內的政策調整則包括對互聯網平台的反壟斷、對房地產行業的去槓桿、對教培行業的整頓、對共同富裕的倡導和追求。
劉教授表示,從兩年前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第一季度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第四波爆發式增長。新冠病毒的最新變種,Omicron,由於其極高的傳染性,迅速地覆蓋了全球。
自上海從3月28日開始採取嚴格的封閉管控措施,3月中下旬疫情開始在全國多個省份蔓延,目前疫情已經波及27個省,許多城市採取了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其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會在第二季度全面顯現出來。
《報告》亦顯示,本期投資者對新冠疫情的關注度繼續大幅提高,認為這是當前對投資影響最大的事。具體來説,本期有68%的受訪者認為疫情控制對未來投資影響巨大,比上期提高13.4個百分點。
同時劉教授表示,整體而言,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來自自然和國際的挑戰都更加嚴峻,而國內的政策調整都可以看成是對資本市場比較友好。但是,由於前兩種挑戰的嚴重程度是空前的,要想徹底扭轉市場悲觀的情緒,國內的政策調整就必須更加積極才行。
“中國是超大型經濟體,雖然和全球經濟息息相關,但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劉教授如是説。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