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繼龍蝦、紅酒、煤炭和原木之後,對失去中國市場或中國投資的擔憂再度蔓延到了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
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19日獨家報道,在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拖了8個月都沒準信後,一批中國投資者撤銷了對悉尼一幢價值80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3.8億)辦公大樓的購買要約。
報道指出,無論如何,這筆交易取消已經引起澳大利亞房地產行業的擔憂。作為中國投資的受益者,他們擔心中澳之間的緊張關係是否已經影響到了房地產領域的外國投資。
上週晚些時候,一批中國私人投資者退出了悉尼唐人街托馬斯街一幢8層寫字樓的購買交易。這批投資者在3月份購買了這處房產,並等待外資擁有權的批准。
圖自房地產服務商Savills網站
3月份,相關審查時限原為30天,但直到新規定的6個月審查期限結束後,他們仍舊沒收到FIRB的任何消息。
據知情人士透露,他們又等了兩個月,最終選擇投資他處。
負責這筆交易的房地產企業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資本市場全國主管文斯•克納漢(Vince Kernahan)表示,“在為此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後,各方當然都很失望。”
“據我所知,這是一項普通的商業辦公場所投資,沒有任何敏感之處。因此,我對FIRB耗時8個月都沒答覆感到困惑。”
“如果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那麼它將對我們的房地產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並帶來很多疑問。”
而對於從2013年起日益活躍於澳大利亞市場的中國投資者來説,像托馬斯街大樓這樣的投資是很常見的。克納漢補充稱,他沒聽説有類似交易因為FIRB被叫停過。
對此,澳大利亞國庫部發言人表示,“國庫部不就個案評論外商投資審查工作情況。”
但有分析人士聲稱,一方面,此事可能與澳政府3月份收緊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工作大量積壓有關。另一方面,FIRB這麼久一點消息沒給,表明此事還可能與澳商品出口中國受阻有關。
今年3月,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弗賴登伯格宣佈修改對外國投資申請的處理時限,同時全面修改了與外資擁有權相關的法律,包括將對已開發商業不動產的交易審查門檻從2.75億澳元下調至零。
澳政府對此給出的理由是“保護”受疫情打擊的企業不被降價收購,但有人猜測這是針對中國投資者的。
報道提出,此舉可能增加了FIRB的工作量,但實際上該機構並未披露任何相關信息。
而FIRB專家、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貿易和投資項目負責人斯蒂芬·基什內爾(Stephen Kirchner)認為,雖然托馬斯街交易取消不太可能是中澳關係緊張造成的,但FIRB沒給任何答覆是件很不同尋常的事。
“我認為,如果他們需要更多時間(來審查),他們可以設置個新期限。他們沒這麼做的理由很不尋常。”
為此,一些房地產經紀人和中介開始擔憂中資在澳投資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澳生產力委員會6月發佈的報告中,澳政府的獨立研究和諮詢機構就批評澳政府在處理外國投資申請時“異乎尋常地保密”,也不給出申請被拒的理由,即便這些投資並不構成國家安全問題。
房地產中介也指出,對外國投資交易作出的不透明判斷,可能會削弱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的競爭力,趕走一些潛在買家,並影響當前有意向的中資交易。
現在,高力國際的克納漢和他的合作伙伴不得不重新將這棟建築掛牌出售,再為此做上幾個月的準備,包括進行花費高昂的綜合評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