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巴菲特: 埋頭苦幹很難出人頭地, 這3個認知, 比努力更重要
“別去瞻望那些遙不可及的遠景,我們當務之急就是應付面前的事務。”
這句話是戴爾·卡耐基説的,卻很貼切地反應了現在許多年輕人的現狀。
許多人都會產生焦急、迷茫的狀態,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為未來迷茫,為錢焦急。
以至於許多人變得急功近利,看見網上許多人的生活,就變得很着急,渴想着一夜暴富。而結果呢?大多數人都都成了所謂風口裏的炮灰,鐮刀下的韭菜。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更古不變的真理,其中一條就是“付出才有收成”。要想變得富有,要想出人頭地,你必需在體力和精神上,付出與之相對應的努力。
眾所周知,巴菲特96%的財富都來自於60歲之後。有一次,亞馬遜的CEO貝佐夫問巴菲特:你的投資體系這麼簡樸,為什麼沒有人變得像你一樣富有?巴菲特回答:由於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時間的複利”能讓一個人變得富有,卻很少有人去實踐。由於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現在許多人都想急功近利一夜暴富。
假如現在給你1000萬,你就能變成富人嗎?不見得。沒有人能夠賺到超出他認知的錢,除非靠命運運限,但是靠命運運限賺到的錢,終極你也會靠實力敗光,這是一種必然。這是為什麼許多中彩票一夜暴富的人,經由幾年的“努力”,又回到了中彩票之前的生活狀態。
你要永遠記住,你所賺到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也都是因為你認知上的缺陷帶來的。
對於那些迫切想要變富的人,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晉升認知。要付出努力,努力更重要的是認知的覺醒。
而晉升認知本錢最低的方式,就是讀那些厲害人寫的書。最近我讀了《巴菲特寫給女兒的一生忠告》,給了我很大的啓發,也晉升了不少認知。
每年巴菲特的慈善午餐已經成了金融界的保留節目,這頓午餐非常貴,但是仍是有許多人爭着付費。原因很簡樸,這些人就是想從他那兒得到一些指點,以窺得財富的先機。
如今已經90歲的巴菲特,在許多投資人眼中,他已經成神,能從他口中得到一個忠告,當然也是價值連城。但世間道理都是相通的,即便你對投資無感,從巴菲特那裏學到的思維認知也能讓你更好的過好這一生。
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巴菲特給女兒的3個建議,這比你埋頭苦幹更有意義,但願對你也能有所啓發。
只做有把握的事情
在孫子兵法裏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是故勝兵而勝而後求戰,代兵先戰而後求勝”。大概的意思就是,能夠勝利的戎行,一般是具備了勝利的前提,然後再去交戰;而那些失敗的戎行,則是先去交戰,在考慮如何取勝。
巴菲特常常對自己的女兒蘇茜説,(一件事)假如你不能理解它,就不要做,要做自己完全明白的事。
“只做有把握的事”,這是巴菲特一生都在踐行的原則。他和查理芒格常常説一個概念,叫“能力圈”,只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才更具有競爭力,也才更輕易成功。
當年互聯網行業很火的時候,巴菲特由於不理解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所以他錯過了當年的亞馬遜,但也因此避開了互聯網泡沫。
“只做有把握的事”,看上去是一個很樸素的認知,但是有多少人在不理解比特幣的情況下,瘋狂湧入;有多少人在沒有摸清直播規律的時候,瘋狂入場……終極的結果多半都是賠的精光。
當然也有許多人也有一腔孤勇,一件事情不做成他們誓不罷休,這種精神是可嘉的。但是腦袋是用來思索的,並不是用來撞南牆的。
“能力圈”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而擴展的,在搞明白一個行業之前,仍是不要盲目跟風,只有穩紮穩打地學習,你才有取得勝利的基礎,那個時候在入場也不晚。
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
巴菲特以為:當你非常清晰自己所處的環境,事實也很切當的時候,不要顧及你的步履是否符合常規,也不要在意別人是否同意你的意見。
許多時候我們無法成功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把自己看扁了,從而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當然完全不聽取他人意見的人是狂妄的,狂妄的人可能會捉住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會,但自卑的人連去抓的機會都沒有。從這個角度來講,自卑比狂妄更可怕。
而克服自卑的方法就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假如你對自己的決定確信無疑,那就去實踐它,不管別人怎麼説,你都要堅定不移。
俞敏洪曾説過:“我們要永遠對驚駭和對別人的眼神説聲‘不’!由於我是我自己!”
人是活給自己的,不要奢望每個人都懂你,更何況有時候別人的意見並不見得為你好。
在心理學上有個“螃蟹效應”:把一隻螃蟹放在水桶裏,它能憑藉着自己的努力爬出來。但當把許多螃蟹放在一起時,下面的螃蟹就會拼命拉往上爬的螃蟹,終極一隻螃蟹都爬不出來。
人道也是如斯,見不得別人的好就是最黑暗的人道之一。
所以有時候別人的眼光和意見並不見得對你都有用,不要害怕與別人保持不同的態度。
巴菲特也常常説:“我從來不會由於別人不同意我的設法而感到煩惱。”所以只要你的選擇是準確的,永遠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説。
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去讀書
巴菲特常常説:我的工作就是閲讀。
巴菲特不僅自己天天保持閲讀的習慣,他身邊的朋友好比查理·芒格、比爾·蓋茨等也都是終生閲讀的實踐者。查理·芒格還被他的兒子形容為“行走的圖書”,可見他們的讀書量之多。
巴菲特從小就讓他的女兒養成了閲讀的習慣,每次她女兒碰到題目向他請教時,他都不會第一時間告訴女兒謎底,而是讓她從書中去尋找。
他的女兒蘇茜後來回憶説,她童年最愛不釋手的玩具就是《國家地理雜誌》、《世界百科全書》等書籍。
曾經有一位17歲的小夥子問巴菲特:如何才能成為偉大的投資者?
巴菲特的回答卻是:讀一切可讀之物。
閲讀的意義不僅在於獲得知識,它仍是晉升認知和思維本錢最低的方式。我們常説“書中自有黃金屋”,你現在碰到的所有題目前人也都碰到過,雖不能完全對號入座,但總能給你一些啓發和思索。
而如今許多人焦急的原因也在於此,他們對未來佈滿不確定感,由於他們腦袋裏太過貧瘠。
正如楊絳先生所講:“你的題目主要在於,讀書未幾而想得太多。”
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去讀書老是沒有錯的。而不知道讀什麼書時,就從這本《巴菲特給女兒的一生忠告》讀起吧。
巴菲特是一個佈滿聰明的人,他的一生也佈滿了傳奇。所以許多人都想得到他一言半語的忠告,以此來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富有,或更幸福。
埋頭苦幹的時候,也要時常抬頭看路。